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近年來,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的發病率不斷攀升,已成為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甲減的患病率高達6.5%,其中,有明顯癥狀的“臨床甲減”約占0.9%,無不適癥狀的“亞臨床甲減”約占5.6%。本病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如果不能及時治療,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會對全身多個器官造成不良影響。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遠離“甲減”危害,本刊特邀專家撰稿為您科普“甲減”的相關防治知識。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TH)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物效應降低所致的一種全身低代謝綜合征。
甲減的病因主要有自身免疫性損傷(如橋本甲狀腺炎等)、甲狀腺破壞(如甲狀腺切除手術、放射性碘-131治療等)、過量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即“藥物性甲減”)等。其他少見的原因還有垂體病變(自身免疫性垂體炎、垂體瘤切除術后等)引起的“中樞性甲減”以及由于缺碘導致的兒童先天性甲減(又稱“呆小癥”)。
甲減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其中,根據甲減嚴重程度不同,可分為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
甲減的典型癥狀可以簡單概括為“兩低”——“代謝率低”和“興奮性低”,患者常表現為食欲缺乏、乏力、畏寒、心率減慢、腹脹便秘、體重增加、顏面及四肢呈黏液性水腫(用手指按壓沒有凹陷)、聲音嘶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嗜睡、情緒抑郁等。此外,甲減還可導致女性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男性性功能減退。
由于甲減的癥狀缺乏特異性,因此,癥狀表現只能作為診斷線索,而不能作為診斷依據。確診本病還是要依靠甲狀腺功能檢查,其中最敏感、最有價值的診斷指標是促甲狀腺激素(TSH)。
當血清總甲狀腺素(TT4)、游離甲狀腺素(FT4)降低,TSH 增高時,可以診斷“原發性甲減”。
若TT4、FT4 正 常,僅TSH 增高時,可以診斷“亞臨床甲減”。
若TT4、FT4 降低,TSH降低或者正常時,可以診斷“中樞性甲減”。
甲減不像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有“突眼”之類的典型癥狀,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因此,很容易被誤診或漏診。例如,有的甲減患者因為無精打采、少言寡語、精神萎靡被誤診為抑郁癥;有的中年女性甲減患者因為月經失調、閉經,同時伴有情緒波動被誤診為更年期綜合征;還有的老年甲減患者因心動過緩、心包積液、胸悶氣促被誤診為冠心病;因蛋白尿、水腫、高膽固醇、貧血、高血壓被誤診為慢性腎炎;因食欲不振、腹脹便秘被誤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因甲狀腺素(T3、T4)水平降低反饋性刺激垂體增生被誤診為垂體瘤。
因此,一定要對甲減的癥狀多樣性有充分的認識,當自己或家人出現上述癥狀時,要考慮檢查甲狀腺功能,排除甲減。
亞臨床甲減是指血清甲狀腺激素(FT3、FT4)在正常范圍,而TSH 水平輕度升高的情況,是處于正常人和臨床甲減患者之間的一種狀態。亞臨床甲減患者通常沒有癥狀或只有一些輕微的癥狀,如精力不足、乏力、便秘、怕冷等,但程度很輕,故常被忽略。
亞臨床甲減雖然癥狀相對較輕,但還是有一定的危害,不可忽視。如果不加以干預,每年有5%~15%的亞臨床甲減發展為臨床甲減。另外,亞臨床甲減還可引起高脂血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增加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育齡期女性如果發生亞臨床甲減,有可能導致不孕;孕期發生亞臨床甲減可導致流產、早產及后代骨骼及智力發育異常。
亞臨床甲減是否治療,應當權衡利弊,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目前認為符合以下條件的亞臨床甲減患者需要治療:
1. 凡 是TSH>10 毫國際 單 位/升 的亞臨床甲減患者均需治療。
2.TSH 在5~10 毫國 際單位/升一般不主張治療,但具備以下情況之一的亞臨床甲減患者,可考慮給予治療:①計劃懷孕或處于妊娠期的女性;②甲狀腺自身抗體(TPOAb、TgAb)陽性患者;③伴有明顯高脂血癥的患者;④伴有甲狀腺腫大患者;⑤兒童及青少年患者;⑥有明顯乏力、畏寒等甲減癥狀者。
總的來說,對年輕人、計劃懷孕及妊娠期的亞臨床甲減患者,治療要積極一些,而亞臨床甲減老年患者治療要慎重一些,有可能會增加房顫及絕經后女性骨量減少的風險。
甲減的治療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給患者補充適量的甲狀腺激素(即優甲樂),以使患者甲狀腺功能恢復并維持正常。但在臨床使用優甲樂的過程中,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注意,一旦用藥不當,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怎樣服用優甲樂效果最好?
由于食物會影響優甲樂的吸收,因此,優甲樂最好在早餐前1小時左右空腹頓服。若患者服藥后出現心慌不能耐受,也可于早餐前及晚上睡前分次服用。此外,有些藥物,如碳酸鈣、硫酸亞鐵、硫糖鋁、考來烯胺等會影響優甲樂的吸收及代謝,因此,當優甲樂與這些藥物聯用時,建議間隔4小時。
起始劑量因人而異
與一般疾病不同,越是病程長、病情重、年齡大的甲減患者,優甲樂的起始劑量越小,增加藥物劑量要緩慢,以避免因藥物加量過快導致患者不耐受。而對于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年輕甲減患者,尤其是孕婦,只要自身狀況允許,可一步到位給予完全替代量,目的是使患者血清TSH 水平能盡快達標,避免甲減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優甲樂用量應隨季節而微調
甲狀腺激素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屬于產熱激素,其用量應隨季節更迭而適當增減。冬天氣候寒冷,機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御寒,因此,患者優甲樂的用量相對大一些,而夏季氣候炎熱,患者優甲樂的用量須酌情減少。
漏服優甲樂該怎么辦?
優甲樂應堅持每日服用,如果早餐前漏服,可以在晚上睡前補服。如果漏服不止1 天,應該堅持多天服用雙倍劑量,直到補夠漏服的所有劑量為止。由于優甲樂在體內的半衰期很長,偶爾漏服一次對病情影響不大,不用特別擔心。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能否服用優甲樂?
優甲樂的主要成分是左甲狀腺素鈉,與人體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是同一種物質,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藥品安全等級中屬于安全性最高的A級,只要替代治療劑量合適,對孕婦及胎兒均無不良影響。如果擅自停藥,有可能導致孕婦流產或胎兒神經發育異常。由于左甲狀腺素鈉通過乳汁排出的量很少,對嬰兒幾乎沒有影響,即便是在服用較大劑量優甲樂治療的情況下,乳汁中的甲狀腺激素的量也不足以導致嬰兒發生甲亢或TSH 分泌被抑制,因此,甲減女性患者哺乳期間也可放心服用優甲樂。
甲減患者是否要終身服藥,這要看所患的甲減是永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不能一概而論。
由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又稱“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手術(部分或完全切除)、放射性碘131治療、先天性甲狀腺發育不全等所致的甲減往往是不可逆的,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以補充自身甲狀腺激素分泌之不足。特別是甲狀腺癌術后,患者需要口服甲狀腺素以降低甲狀腺癌復發或轉移的風險,更不能隨意減藥或停藥;還有橋本甲狀腺炎引起的甲減孕婦,不但不能停藥,還要增加藥量,以確保母嬰的需求。
當然,也有少數甲減是暫時性的,經過自然轉歸或正確治療,患者甲狀腺功能可以恢復正常,無須終身服藥。這主要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甲亢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劑量過大或是藥物減量不及時,導致藥物性甲減,通過減少或停用藥物,甲減可以恢復,無須終身用藥。
2.某些藥物,如治療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治療乙肝的干擾素以及腫瘤患者使用的一些生物制劑,均有可能導致甲減,在停用相關藥物后,患者甲狀腺功能多可恢復正常。
3.亞急性甲狀腺炎、產后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的恢復期,患者可能出現甲減,但多為一過性,可以恢復,僅少部分患者會發展為永久性甲減。
復查當天,不必停用優甲樂(尤其對于甲減孕婦及甲狀腺癌術后患者更不能停),這樣不會影響檢查結果。至于是否需要空腹抽血,要視不同情況而定:如果只是單純復查甲狀腺功能,不必空腹;如果同時還要檢查其他項目(如肝功能、血脂等),那就需要空腹。

普通成人甲減患者,甲狀腺功能控制達標以后,所需藥量基本是穩定的,所以,每6~12個月復查一次甲狀腺功能即可,沒必要頻繁復查;少年兒童甲減患者因為受生長發育、體重變化等影響,復查要勤一些,可以3~6 個月復查一次;孕婦甲減患者最好每月復查一次甲狀腺功能,以便有問題及時調整藥量,確保妊娠期甲狀腺功能維持正常。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然而不是所有甲減都由缺碘引起,甲減患者是否需要補碘關鍵要看導致甲減的原因,只有那些因為單純缺碘引起的甲減,如地方性甲狀腺腫,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補碘。事實上,臨床大多數甲減是橋本甲狀腺炎所致,其病因與自身免疫紊亂有關,這些患者非但不宜吃海帶、紫菜、海苔等高碘食物,反而要適當限制日常生活中碘的攝入量。因為高碘飲食會激活甲狀腺的自身免疫機制,破壞甲狀腺組織,導致患者甲狀腺功能進一步降低。當然,這些患者也沒必要絕對禁碘,平常我們所吃的加碘鹽已經補充足量的碘,不需要再額外補碘。
少吃可導致甲狀腺腫的食物 卷心菜、西藍花、花椰菜、蘿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里含有的硫氰酸鹽可與甲狀腺細胞的碘泵結合,抑制甲狀腺聚集碘,干擾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而導致甲狀腺腫大。因此,甲減患者應盡量少吃這類蔬菜,尤其不要生吃。
低脂肪、高纖維素、高蛋白飲食 甲減患者往往同時伴有高脂血癥,故患者要低脂飲食,少吃肥肉、奶油、動物內臟、油炸食品、堅果等高脂肪食物。甲減患者由于胃腸蠕動減慢,常會出現腹脹、便秘,故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雜糧、韭菜、山藥等,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甲減患者由于胃腸功能下降導致蛋白質消化吸收不良,可以多吃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蛋、魚肉、牛奶、大豆制品等,以維持人體蛋白質的平衡。
低鹽飲食 許多甲減患者會發生“黏液性水腫”,如果鹽攝入過多會加重水腫,因此,甲減患者不要吃得太咸。
其他 甲減患者由于甲狀腺激素缺乏、胃腸吸收不好等原因,部分患者會出現貧血,故要適當補充富含鐵質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鴨血、瘦肉、黑木耳、綠葉蔬菜等。
甲減的病因可能與遺傳、自身免疫、感染、手術等有關,故其可從三個方面進行預防:
定期篩查 建議老年人或大于35 歲的人群每5年篩查1 次,以便發現臨床甲減患者,特別是孕期女性、不孕癥和排卵功能異常者;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或個人史,癥狀或體檢提示甲狀腺結節或甲減,1 型糖尿病或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和希望妊娠的女性,更需篩查。
甲減的病因預防 ①呆小癥的病因預防。地方性的呆小癥,胚胎時期孕婦缺碘是發病的關鍵;散發性的呆小癥,多由孕婦患某些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引起。明確病因進行預防,妊娠期女性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抗甲狀腺藥物。②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預防。及時治療容易引起甲減的甲狀腺疾病,防止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或放射性碘-131 治療甲亢引起的甲減。
注意飲食 均衡飲食,含碘豐富的海產品應適量食用。
甲減是可以自檢的。如果在下列問題的回答中,有5 項或5 項以上為“是”,說明可能患有甲減,請及時去醫院檢查甲狀腺功能,找內分泌專科醫生診治。
1.老是感覺乏力犯困,精力不濟。
2.大腦思維遲鈍,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
3.體重增加了。
4.皮膚變得干燥,指甲變脆易折斷。
5.常常覺得冷(即使其他人覺得很舒服的時候也是如此)。
6.情緒低落、抑郁。
7.身體代謝變慢了,有時還會便秘。
8. 肌肉和骨骼僵硬疼痛。
9.血壓升高或心跳變慢了。
10.膽固醇水平增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