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珊珊
斜視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3%~5%。其中,間歇性外斜視是斜視中發病率最高的類型,約占斜視患者的一半。其癥狀是非持續性的,患兒在身體狀況不佳、精神狀態較差的時候較容易出現斜視。
一般情況下,家長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現孩子是否患有間歇性外斜視。中山眼科中心斜視與弱視科主任醫師顏建華提醒家長注意觀察孩子有無斜視的情況,特別是間歇性外斜視的孩子習慣在陽光下瞇起一只眼睛,顯得比較畏光。“如果家長注意到孩子的目光有時會不自覺往眼角‘飄’,就需要盡早找眼科醫生尋求幫助了。”
至今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間歇性外斜視會加速近視的發展,但兩者間實際上存在交叉。相當一部分間歇性外斜視患者合并近視,近視患者也有部分合并外隱斜,即眼位有向外偏斜傾向,還可能從外隱斜發展成間歇性外斜視。
同時患有間歇性外斜視和近視的患者,其主斜眼和注視眼近視度數的進展可能不一致。一般而言,主斜眼近視加深的速度會更快。如果雙眼度數差距較大,患者視覺的協調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出現視覺疲勞的概率也會變大。

間歇性外斜視的治療主要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有戴棱鏡治療、視覺訓練、肉毒素治療等。顏建華表示,在斜視患者中,大約有一半的人無須手術。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需要對每個患兒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并將斜視對其外觀、視覺和心理等產生的影響加以綜合分析,才能判斷哪種治療方式更合適。“如果患兒的發病時間非常少,雙眼的融合視、立體視功能較好,是完全不用進行手術的。”
“研究顯示,手術治療在孩子7 歲之前進行比較好,但也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決定,并不絕對。”顏建華表示,治療不當反而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由于間歇性斜視的發展較為緩慢,如果嘗試非手術治療半年后效果不理想,再進行手術,對患者的影響也不會太大。因此對于手術治療,醫生會采取慎重的態度,并非“越早進行手術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