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楚華,莫曉程,徐翠平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1.胸外乳腺科;2.婦產科(廣東 佛山 528000)
進入20世紀后,由于醫療器械的體積越來越小,外科技術水平的提高,腹腔鏡外科已經是目前最常用的外科技術。與傳統的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下的機體損傷小,出血少,切口美觀,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點[1]。但是婦科腹腔鏡術后產生的相關并發癥,也同樣引起我們的重視。有研究表明[2],腹腔鏡下的病人在術后會出現肩背部、肋間等非切口部位的疼痛,這些疼痛稱之為腹腔鏡術后疼痛綜合征,發生率70%~80%。疼痛是一種難受的感覺,不但會造成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引發各種合并癥,如傳染病,拖延病人的恢復速度,提高病人的死亡率,在現代醫療中,疼痛被列為人體第五生命體征[3]。現代醫學對于術后鎮痛多應用阿片類藥物。而本科室常用的曲馬多是具有阿片樣和非阿片樣雙重作用的中樞鎮痛藥,雖然鎮痛效果良好,但會產生惡心、嘔吐、頭疼、眩暈、出汗、口干、尿潴留、困倦、便秘等不良反應[4]。這種副作用尤其明顯,尤其是長期服用,給病人帶來的身心壓力,對治療、情緒、生活品質都有很大的負面作用。研究表明[5],在止痛消腫方面,中醫治療手段具有獨特優勢,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程度。腕踝針具有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改善血液流通、抑制體內炎性物質的分泌等功能;熱奄包可以幫助炎癥的消除,緩解疼痛和腫脹。因此,本研究擬采用的腕踝針配合中藥熱奄包治療,用于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和舒適度方面的研究,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西醫診斷參照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婦產科學》第9版[6],患者的診斷符合相關婦科疾病的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過診斷均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手術中麻醉方式均為全麻;(2)年齡在18~60歲之間;(3)患者均對本研究持知情態度,簽署知情同意書;(4)術后蘇醒后出現非切口疼痛,NRS評分≥3。
排除標準:(1)合并有心血管、肝、腎、腦、急腹癥、消化道出血、肛門、直腸、結腸疾病手術及其它嚴重原發病、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2)感知覺障礙、凝血功能有異常者;(3)四肢局部皮膚有破損、皮疹、水泡者;(4)有暈針、暈血、藥物過敏史者;(5)行腕踝針和中藥熱奄包治療過程中,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瘙癢、皮疹等不良反應者;(6)術后有使用止痛藥物者。
選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按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n=30)和治療組(n=30)。對照組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36.2±1.2)歲,8例子宮肌瘤患者,4例卵巢囊腫患者,3例子宮腺肌病患者,11例輸卵管疾病患者,2例子宮內膜疾病患者,2例盆腔腫塊患者;治療組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8.5±1.1)歲,其中12例子宮肌瘤患者,6例卵巢囊腫患者,6例盆腔包塊患者,1例子宮腺肌病患者,3例異位妊娠患者,1例子宮脫垂患者,1例輸卵管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對照組采取以下常規護理措施:①常規術前準備及告知,術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腹部以及全身情況。②患者術后6h喝少量的陳皮水,肛門矢氣后進食半流飲食,沒有腹脹且有大便時逐漸由半流飲食過渡到普食。③患者在手術后予中流量吸氧6h,指導有效的深慢呼吸,予患者行肩背部及肋部按摩,可選擇采用半臥位。④保持環境安靜,調節合適的溫度、濕度,保持床單清潔與舒適。⑤教會患者通過深呼吸、意想、患者交談等分散注意力,降低患者疼痛敏感度,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指導動作要領。⑥重視患者主訴,正確評估非切口疼痛,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支持,為患者介紹相關的疾病情況,取得家屬的配合。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患者術后返回病房立即開始執行腕踝針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每天1次,連續執行3天,具體措施如下。(1)腕踝針治療:①評估患者局部皮膚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腕踝針的作用、目的及操作過程,指導患者與家屬的配合,簽署知情同意書。②評估局部皮膚,選用0.25mm×25mm毫針,取穴為雙側腕部上1、2區。定位:上1區:小指側的尺骨緣前方二橫指,按壓有凹陷處;上2區:相當于內關穴。③進針點皮膚常規消毒,左手拇指、食指繃緊局部皮膚,右手持針,針與皮膚呈30°角,斜刺進皮下淺層后平行進針,將針尖幾乎完全插入,在肌膚外面留下2mm的針尖,以針底柔軟為佳,不可擰動。④如果患者有酸、麻、脹、痛的感覺,則是因為進針量太大,需要將針頭調整到皮下,然后才能進行穿刺;針刺時要注意患者是否有不適,觀察是否有流血、暈針、彎針、折針等現象。⑤用一次性的無菌敷貼固定針柄,讓患者活動針刺肢體,詢問有無不適,留針30min后拔除。(2)中藥熱奄包治療:①評估患者的疼痛部位及局部皮膚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中藥熱奄包外敷的作用、目的及操作過程,指導患者與家屬的配合。②將熱奄包表面用噴水壺均勻噴灑濕潤,置于專用微波爐內在使用檔位“中高火”加熱3分鐘,測定藥包溫度為50℃~60℃。③套上一次性無紡布套,敷于患者非切口疼痛發生部位:肩部、肋間、上腹部、膈下。詢問患者能否耐受,鋪蓋棉被保暖,防散熱。④敷藥時間為20~30分鐘,向患者及家屬行防燙傷指導,告知敷藥期間不得自行加熱。
(1)觀察指標:①數字疼痛量表(NRS):以0~10之間的整數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②非切口疼痛持續時間:根據患者主觀體驗疼痛開始時間及結束時間,以H為單位進行記錄。③舒適狀況量表:采用Kolcaba簡化舒適狀況量表中文版,共4個維度及30個條目,用4級評分法。最高分是120分,最低分是3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越舒適。
(2)觀察時點:①觀察患者施針前、術后24h、術后48h非切口疼痛評分。②觀察患者術后非切口疼痛持續時間。③評價患者施針前、術后24h、術后48h舒適度評分。

施針前,兩組的非切口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24h、術后48h治療組的非切口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非切口疼痛評分比較分)
治療組患者術后非切口疼痛持續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t=151.580,P=0.000<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非切口疼痛持續時間比較
施針前,兩組患者的術后舒適度比較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h、術后48h治療組的術后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分)
婦科腹腔鏡手術后,非切口疼痛的發生與手術體位、人工充氣速度、手術時間等因素有關。通常情況下,這種氣體會在7~9天內徹底消融,在這個過程中,會引起患者的肩、背、肋間的疼痛,從而引起患者的恐懼和緊張[7]。腹腔鏡手術后,非切口的疼痛可能比腹部切口更嚴重,主要表現為頸部、背部酸痛、肋間刺痛、上腹部脹痛等,當病人改變體位或下床活動時,會出現更多的癥狀,如大笑、深呼吸、哈欠,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8]。腹腔鏡術后患者因非切口疼痛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影響術后身心恢復,長時間的術后疼痛也會延長術后排氣時間,造成患者睡眠不足,還會增加術后治療時間及各種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甚至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進而影響到患者的預后。
婦科腹腔鏡手術時因麻醉、頭低位、CO2氣腹等因素的刺激,以及術后正氣損耗、活動減少、氣血淤積,使經絡氣血不暢,造成“不通則痛,不榮則痛”[9]。中醫認為,痛在表里,痛在氣血者。病在氣血,以活血化瘀、理氣、散、行,是治本之道。而女人以血為根本,所以調沖、理氣血,是治療婦科病的根本[10]。所以針對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的治療,應需要注重調和氣血、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溫通經絡方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腕踝針是張心曙先生以電針為主要的神經病的臨床經驗,結合三陰三陽理論,在臨床上逐漸發展而成,是對中醫針灸的一種新的突破與革新[11]。中藥熱奄包療法是在病人生病的地方或病人的某個特定部位,利用藥袋的熱氣刺激病人的毛細血管,使其血液循環加速,從而溫經通絡,除濕驅寒,活血化瘀的一種中醫外治法[12]。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4h、術后48h治療組的非切口疼痛評分、非切口疼痛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患者術后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腕踝針和中藥熱奄包聯合治療,二者合一,共奏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緩急止痛之功,使氣血調和,溫通經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邪安神。有效改善婦科腹腔鏡術后的非切口疼痛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加快患者快速康復,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腕踝針聯合中藥熱奄包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非切口性疼痛,加快患者離床活動時間,減輕腹腔鏡其他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腹腔鏡術后的快速康復,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提供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