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葉,秦亞南,閆榮
1.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超聲科(天津 300380);2.天津市寧河區醫院 超聲科(天津 301599);3.天津市水閣醫院 超聲科(天津 300090)
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屬先天性心臟病,若未能及時發現,待胎兒出生后可對機體組織供血產生不良影響,加重心臟負擔。因此產前及時鑒別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以保證新生質量尤為重要。現階段,胎兒心臟畸形的首選產前篩查方式是二維超聲心動圖,但受宮內條件、胎兒心臟搏動速度等因素限制,臨床診斷存在一定誤診及漏診率[1]。斷層超聲顯像是一種新型三維超聲顯像模式,以連續斷層形式顯示三維超聲圖像,便于醫者對胎兒心臟多個切面的連續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觀察,提高產前診斷準確率[2-3]。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斷層超聲顯像對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的診斷效能,研究具示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診療的200例疑似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孕婦的臨床資料,孕婦年齡21~42歲,平均年齡(30.52±3.58)歲;體重指數20~26kg/m2,平均體重指數(23.52±0.86)kg/m2;孕周12~33周,平均孕周(23.79±2.36)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1.75±0.42)次。納入標準:(1)單胎妊娠;(2)存在胎兒宮內心律失常、發育遲緩、其他系統畸形等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指征;(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胎兒容積數據質量不佳。
所有入選者均接受斷層超聲顯像檢查,儀器選擇Voluson E1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配備凸陣探頭、三維容積探頭,頻率2~5MHz,行常規超聲檢查,排除各種心外畸形。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用探頭掃描孕婦腹壁,確定胎兒心臟位置,而后獲取胎兒四腔心臟切面至三血管氣管切面(Thethreevesselsandtracheaview,3VT)切面標準斷面,于3VT切面上將彩色血流顯像與二維灰階顯像相結合,詳細觀察主動脈弓相對氣管位置,并探查是否存在異常頭臂動脈。三維超聲容積采集:開啟高分辨血流成像(Highdefinitionflowimaging,HDFI)模式,于主動脈弓切面采集心臟容積數據,囑咐孕婦屏氣后進行掃描,容積掃查角度為30°~45°,掃描時間為10~12.5s,盡可能排除聲影偽差、運動偽差的干擾,將獲得的容積數據存儲至硬盤。容積數據后處理與分析:容積數據分析采用4D Viewer 14.0軟件,采用多平面模式顯示圖像,A格為矢狀面圖像,B格為橫斷面圖像,C格為冠狀面圖像,A格圖像與B、C格均呈相互正交關系。A格顯示完整主動脈弓,以主動脈起始部作為參考點,旋轉y軸,清晰顯示3VT切面,旋轉z軸移動脊柱至正下方,觀察B格胎頭方面,確定胎兒左右關系。3個相互正交的平面顯示于D格內,確定冠狀面、橫斷面的左右關系。以橫斷面為參考,觀察主動脈弓相對氣管的位置;以冠狀面為參考,探查是否存在異常頭臂動脈。由2名資深影像科醫師分別讀取影像資料,經討論后得出最終診斷結果。
在檢查完成后,取得產婦及其家屬同意后,終止妊娠,并簽署尸檢同意書,而未終止妊娠產婦,則進行跟蹤隨訪至分娩,依據新生兒出生超聲檢查及心臟手術治療情況進行判定。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斷層超聲顯像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類型與胎兒出生后檢查、病理尸檢結果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檢驗,Kappa>0.75表明一致性極好,0.4~0.75表明一致性較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胎兒出生后檢查或病理尸檢結果顯示,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109例(54.50%),其中法洛四聯癥29例,大動脈轉位24例,主動脈弓縮窄23例,右室雙出口17例,其他16例,非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91例(45.50%)。
斷層超聲顯像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6.33%(105/109)、92.31%(84/91)、94.50%(189/200)、93.75%(105/112)、95.45%(84/88)。見表1。

表1 斷層超聲顯像對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的診斷效能 (n)
斷層超聲顯像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類型與胎兒出生后檢查、病理尸檢結果具有極好一致性(Kappa=0.872)。見表2。

表2 斷層超聲顯像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類型與胎兒出生后檢查、病理尸檢結果一致性分析 (n)
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主要指胎兒時期心血管發育異常的先天性疾病,可能由于環境、遺傳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相關研究指出,我國圍產兒出生缺陷40%以上均為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4]。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病理結構復雜,極易出現漏診、誤診現象。因此積極尋找科學有效的產前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篩查方式,對早期臨床處理、產后治療具有積極意義。
超聲檢查是主要的產前檢查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無創等特點,可清晰顯示宮內胎兒情況,準確定位病灶,在產前診斷中應用廣泛。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診斷過程中需準確定位胎兒心臟位置,判斷胎兒心臟房室、動脈的聯系,確定心臟異常現象,對胎兒出生缺陷進行準確判斷。二維超聲心動圖是臨床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的常用方式,通過獲取胎兒四腔心切面、長軸切面、短軸切面等,可較好呈現心臟形態,對心臟大血管結構進行準確判斷,但該檢查方式不能完整顯示胎兒心臟大動脈走行結構,加之檢查過程中易受醫生臨床經驗、胎兒體位、胎動等因素影響,診斷準確度較低[5-6]。本研究結果顯示,斷層超聲顯像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的靈敏度為96.33%、特異度為92.31%、準確度為94.50%、陽性預測值93.75%為、陰性預測值為95.45%;斷層超聲顯像診斷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類型與胎兒出生后檢查、病理尸檢結果具有極好一致性,提示斷層超聲顯像在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中診斷價值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斷層超聲顯像技術是通過多個相互平行的平面充分展示三維容積數據所包含的信息,連續切割容積數據在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獲得胎兒心臟標準切面,明確胎兒大血管、氣管的空間關系、房室瓣、主動脈弓血管的分支、肺動脈瓣等信息,與反轉成像模式相結合,有利于對心內大動脈騎跨心室程度進行準確評估,呈現右室雙出口異常大動脈數字模型,對鑒別法洛四聯癥、右室雙出口提供有力依據,該診斷技術可降低對醫生臨床經驗的依賴,提高診斷準確度[7-8]。
綜上所述,斷層超聲顯像可清晰顯示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切面,利于判斷心臟大動脈畸形類型,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可為產后干預及臨床處理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