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芬 吳瑩瑩 廖寶玲 楊艷 鄧小芳 湯鳳美
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佛山 528244
支氣管鏡檢查可直接檢查氣管、支氣管內的病變,可精確地直接到達每個肺葉的段及亞段,能夠直接觀察并清除病變部位炎性分泌物,有效地達到局部治療目的,顯著地緩解患者感染癥狀[1-2]。近年來,支氣管鏡已經廣泛運用于呼吸道及肺部疾病的術前檢查、臨床診斷、治療當中,多種病情診斷以及明確病因都能夠詳細進行檢測。由于是侵入性操作,在插鏡過程中會刺激呼吸道并引起致患者不舒服的感覺,導致不良生理應激反應,損傷呼吸道黏膜,造成一些并發癥,還會出現操作失敗等后果。在支氣管鏡檢查過程中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達到提高患者檢查配合度及準確率[3-5]。治療性溝通系統作為一種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已經成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體現護士職業價值的三大護理行為之一[6]。放松療法可有效松弛患者肌肉,使其全身處于放松狀態[7]。本研究通過治療性溝通系統聯合放松療法對支氣管鏡治療患者進行護理,取得滿意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支氣管鏡治療的患者106 例。(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適應證[8];②依從性良好,臨床資料完整;③近4周未出現重大家庭變故或接受相關抗抑郁焦慮等治療。(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重度營養不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者;②具有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或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③臨床資料不完整,家屬不配合或患者依從性差;④無法配合完成調查問卷及量表等。簡單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3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20~68(52.13±6.89)歲;觀察組53例則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治療性溝通護理聯合放松療法干預措施,其中男28 例,女25 例,年齡 22~67(56.95±6.73)歲;兩組支氣管鏡治療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支氣管鏡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研究決定,所有支氣管鏡檢查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前1 d 訪視時向其進行健康宣教及心理輔導,重點講解支氣管鏡治療相關注意事項、操作流程及治療優勢、重要性等;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
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治療性溝通系統聯合放松療法干預措施。(1)治療性溝通系統護理方法包括關系性溝通、評估性溝通、治療性溝通。①組建治療性溝通系統干預小組:由主治醫師、護士長(具有豐富的專科知識及臨床護患溝通經驗)與管床護士(相關護理經驗豐富且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共同組成治療性溝通系統干預小組,經過醫患溝通技巧等相關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負責干預措施的實施。②關系性溝通:包括支氣管鏡治療環境、醫院規章制度、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及注意事項等。熟悉掌握患者社會地位、病史、文化背景、人格特征、家庭背景、生活起居、興趣愛好及飲食、檢查、治療、護理、康復、預防等相關疾病知識,告知患者積極參加科室組織的健康教育講座。③評估性溝通:通過評估,發現患者現存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并予以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和藹可親進行溝通、交流,認真仔細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包括診療手段、手術安全性、治療中配合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支氣管鏡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列舉手術治療案例(患者成功案例現身說法)及成功治愈率,徹底地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調動患者主動積極配合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確保治療性溝通系統的有效性和真實性。④治療性溝通:護理人員同患者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信息交流,對疾病的應對方式、防治知識的掌握程度、抑郁狀態、情感支持、家庭內支持等;通過對患者個性化針對性實施干預,讓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知識,認知行為、治療和護理信息等,有效地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從而促進自我管理行為的形成。對患者干預時間選在15:00—17:00 為宜;每次溝通時間視患者的溝通情況及內容而定,一般為30~50 min,共5 次。(2)放松療法全稱為漸進性肌肉放松:患者在入院第2 天開始實施放松訓練,保持病房光線柔和、溫馨、安靜、溫度適宜,訓練前排空大小便,著寬松舒適衣物,在治療室內播放減壓放松舒緩自己喜愛的音樂。患者取半臥位,身體保持自然放松,雙腿自然彎曲或伸直,雙手放于體側,雙眼微閉,指導患者放慢呼吸頻率,以自我舒適為限度,確定最優的呼吸頻率。方法:用鼻緩慢吸氣至丹田,吸氣時握拳,保持腹部擴張,胸部不動,停1~2 s,之后緩慢呼氣,放松雙拳,循環3次,并對下列肌群實施舒緩的放松:足、小腿、大腿、腹部、后背、胸部、肩部、頸部、下頜、鼻子、面頰、前額、上臂、前臂。讓每一位患者每組肌肉持續繃緊5~10 s,之后放松10~20 s。患者需保持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放松肌肉,身心得到放松,可改善焦慮、抑郁情緒,緩解失眠。肌肉繃緊、放松時需配合吸氣、呼氣,并體會放松時與放松后的溫暖感覺。進行放松訓練,2次/d,20~30 min/次。
(1)對兩組患者進行癥狀評估以及應對狀況評估。①干預前后癥狀改善情況運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9]:10 個維度包括精神病性、生活習慣、人際關系、偏執、恐怖、敵對、焦慮、抑郁、飲食睡眠等,每個項目0~5 分,1 分為無精神癥狀;2 分為輕度;3 分為中度;4 分為重度;5 分為非常嚴重。得分越高則癥狀改善程度越差,表示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越低;②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10]:患者按照 1~5 級評分,20 個條目,2個分量表,依次為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分數越高應對特征越明顯。(2)生命體征變化:測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率(heart rate,HR)、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每分鐘呼吸次數,各項指標均經3次測量取平均值。
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23.0 計算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估SCL-90、TCSQ評分及HR、SBP及DBP水平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治療組干預后SCL-90 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的下降(均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SCL-90評分顯著地低于對照組(t=9.564 7,P<0.000 1),見表1。
表1 兩組支氣管鏡治療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估SCL-90評分結果(分,)

表1 兩組支氣管鏡治療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估SCL-90評分結果(分,)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治療性溝通護理聯合放松療法干預措施;SCL-90為癥狀自評量表
例數53 53 t值11.205 3 3.817 4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干預前155.96±8.38 156.13±8.74 0.571 6 0.409 2干預后144.05±7.47 152.49±7.51 9.564 7<0.000 1 P值<0.000 1<0.000 1
干預后,觀察組積極應對TCSQ評分明顯地高于對照組(t=6.361 9,P<0.000 1),消極應對TCSQ 評分顯著地低于對照組(t=4.608 3,P<0.000 1),見表2。
表2 兩組支氣管鏡治療患者干預前后TCSQ評分結果情況(分,)

表2 兩組支氣管鏡治療患者干預前后TCSQ評分結果情況(分,)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治療性溝通護理聯合放松療法干預措施;TCSQ為特質應對方式問卷
干預后26.43±3.55 29.36±3.14 4.608 3<0.000 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3 53積極應對干預前32.45±3.59 32.58±3.67 0.483 5 0.621 6干預后38.73±3.82 33.98±4.34 6.361 9<0.000 1消極應對干預前32.61±2.97 32.76±3.03 0.586 2 0.578 1
干預前,兩組患者HR、SBP及DBP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HR、SBP 及DBP 水平均顯著地低于對照組(t=10.352 7、8.867 4、7.406 8,均P<0.000 1),見表3。
表3 兩組支氣管鏡治療患者干預前后HR、SBP及DBP結果對比()

表3 兩組支氣管鏡治療患者干預前后HR、SBP及DBP結果對比()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治療性溝通護理聯合放松療法干預措施;HR 為心率,SBP 為收縮壓,DBP為舒張壓;1 mmHg=0.133 kPa
DBP(mmHg)84.96±3.29 85.14±3.51 0.837 5 0.423 6 75.39±2.09 82.57±2.86 7.406 8<0.000 1時間干預前例數53 53干預后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53 53 HR(次/min)87.89±2.03 88.01±2.12 1.014 2 0.247 3 71.16±1.73 81.28±2.24 10.352 7<0.000 1 SBP(mmHg)132.25±6.36 131.97±7.05 0.924 8 0.341 7 120.18±6.83 128.94±6.95 8.867 4<0.000 1
支氣管內鏡檢查及治療是一項始于20 世紀70 年代的檢查技術,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也是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診療手段之一,可以深入人體呼吸器官進行可視化診斷,更加直觀地顯示出呼吸道內的結構形態,能夠診斷并治療支氣管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狹窄、肺癌、肺結核等疾病,能更深入地達到上葉、深部段支氣管,更加有效地呈現深部異物的位置與大小[11]。還能鉗取活檢、異物,切除氣管-支氣管內的良性腫瘤,清除支氣管內黏稠的分泌物、黏液栓等,具有較高便利性,且操作準確。但是該技術同時屬于一種侵入操作,而大部分是經鼻腔插入,加上患者不了解呼吸內鏡的相關知識,給患者檢查及治療帶來極大不適,極易產生恐懼、緊張、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致使患者的血壓增高、HR 加快等生理、心理負性應激反應。因此則檢查不利于操作進行且增加了難度,甚至將會導致更嚴重的醫療事故,發生縱隔氣腫、氣胸或窒息等現象,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2]。通過科學合理優質綜合護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緊張以及多種負面情緒,能夠徹底消除患者負性應激反應,轉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能夠對檢查時所產生的不適癥狀盡量迅速恢復,讓患者主動積極地配合檢查與治療[13]。
治療性溝通系統的干預者與干預對象主要進行一對一的面對面溝通,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針對每一例患者個體化的問題實施個性化的溝通與交流,讓患者更易表露自己、訴說內心的心聲,準確表達自身感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按照交流溝通的信息制定個體化的溝通方案,存在的問題能夠盡快得到針對性解決[14]。放松療法包括音樂療法、呼吸法、冥想法、生物反饋法等多種方法,是通過主動性的對骨骼肌實施有效的控制緊張和放松來達到舒緩肌肉緊張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節,抑制自主神經的興奮性,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并且降低神經中樞的覺醒水平。各種患者沒有特殊職業及文化程度的要求,只需通過專門的培訓后即可指導患者進行訓練[15]。張禎與周春香[16]研究結果顯示,對支氣管鏡治療患者通過給予治療性溝通系統護理實施干預能夠顯著地提高患者對支氣管鏡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大大地改善其心理狀況,讓患者主動積極應對治療,同時配合放松療法進行干預也能夠顯著地降低患者生理指標水平,緩解機體緊張狀態。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后SCL-90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下降(均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SCL-90 評分顯著地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TCSQ 積極應對評分明顯地高于對照組,TCSQ 消極應對評分顯著地低于對照組(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HR、SBP 及DBP 水平均顯著地低于對照組(均P<0.05)。綜上所述,治療性溝通系統護理聯合放松療法對支氣管鏡治療患者能夠有效地改善術前HR、血壓及睡眠狀態,顯著地緩解術前負性心理狀態,值得臨床護理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