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君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如今,我國的城鄉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有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經濟發展布局的不平衡,城鄉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務差別較大,分配給城市與鄉村的資源嚴重不均且不合理等問題。解決這些現實問題,縮小差距需要各方主體的共同努力。需要黨、政府、社會、群眾、市場以及司法來發揮彼此的長處與優勢,才能縮小城市鄉村的差距,促進城鄉的融合與發展。城鄉發展必然只能通過城鄉的融合,互相補充、互相幫助才能健康高效的實現。具體需要實現城市資源與鄉村資源的相互流通,有意識有目標地引導社會的資源流向那些落后的鄉村,還需要向相對落后的鄉村輸送人才,提高鄉村的收入,吸引人才的主動進入,才能讓流向落后鄉村的資源實現價值,用來推進農村的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保障。為實現小康提供扎實的基礎[1]。
我國的城鄉建設發展到如今,新型的城鎮化已經快速發展起來,城市與鄉村的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革。新型城鎮化的基本要求是要加強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互動,消除壁壘,協調有序地實現發展。
城市與鄉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有分離與對立的階段的,據研究,造成歷史中出現過的對立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工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吸引了許多人口的加入,城市居民也很快增多。在城市文明中出現了不同的分工,逐漸的城市與鄉村的區別也開始拉大。城市越來越繁榮,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快。而鄉村人口流失,結構單一,只能日益凋敝。城市與鄉村的分割使很多問題愈發嚴重,首先是城市鄉村的差距日益拉大,其次是鄉村人口在城市經濟的吸引下也開始大量地離開鄉村加入城市,導致城市的生存空間縮小,居住水平降低,房價攀升,就業困難等問題也層出不窮。最后鄉村的凋零導致農民失去土地后只能淪為廉價的勞動力,不利于人的心理發展[2]。
而需要實現經濟的長期化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實現城市鄉村的共同發展。需要推進城市鄉村生產材料的均衡與流通。農村為城市的工業生產持續地提供材料以及勞力,而城市的工業等也為農村的農業提供技術設備等支持。打破城市與鄉村的分離情況可以使農村城市人口分布更加合理,最終的受益者將會是全體城鄉居民。
城鄉融合需要一定的時間,如何才能更好地打破壁壘,實現融合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據研究,通過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生產效力,工業投入資金支持農業的發展后帶動雙方的共同發展,鄉村的經濟情況發展起來后,城市與鄉村的對立就會被削弱。還可以通過大力的支持發展公有制經濟,按需分配資源來消除此種差距,更重要的是發揮城市的優勢,發揮其中心帶頭輻射作用,推動周邊鄉村經濟的發展。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更加快速地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利用科學技術的發展來拉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實現城鄉融合。
我國的城市鄉村的融合道路經歷了好幾個過程,從開始的城市鄉村界限分明,用鄉村的資源來主要推進城市的工業水平發展到后來的重視城市與鄉村的統籌一起發展,既要求把農業經濟作為基礎,注重發展農業,又把工業經濟的發展作為重點對象。城市與鄉村的隔閡隨之縮小,開始實現協調和諧的關系(圖1)。后面經濟的發展,一些社會弊端也開始顯現,工業生產效力更高,一些制度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阻力,又拉大了城市與鄉村的差距與偏見。到現在為止,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重點支持由城市來支持鄉村,工業來支持農業,城市與鄉村關系密切,互相幫助,農村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農民收入有所增加,農民幸福感也得到了提高[3]。

圖1 城鄉融合發展關系
從我國農村與城市關系的變化過程可以看出,城市鄉村的關系如何變化主要還是由政策來決定的。要實現融合發展不能缺少國家來發揮主體作用,在此過程中還要求政府部門嚴格按照政策來指引走向統籌發展的道路,還要制定良好科學有效的可操作的政策制度,創新的制度可以使融合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還需要重視配套的制度措施體系的作用來實現目標。在實踐過程中,實現融合發展遇到了發展不平衡,不合理的、公共服務水平差異大、城市鄉村資源配置非常不均衡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現如今也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所以還是需要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為了實現融合發展,我國的許多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都做出了有效的實踐,具體表現為幾種方式,有的是政府與市場攜手,集中力量來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整合分散的工業資源轉變為集中的方式,然后將工業推向郊區,使郊區也能實現城市化;變革城市與鄉村的關系,主要是創新制度,如戶籍、產業、土地、公共服務、就業等制度,為融合發展提供了制度上面的有力保障;重視人才的培養,重視技能的培養,對人力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發展非農業,增加農村居民的就業機會;使經濟發展的方式得到改變,使郊區的經濟實現時代化、集中化的發展;改善城市鄉村的生態環境,使生態系統能夠協調發展。有的是通過發布法律法規政策,實現司法及政府的指導作用來實現融合發展,優化各個區域的資源配置,使城鄉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完善,依據各區域不同的優勢,推出有特色的,具有優勢的產業,讓城市的產業轉移到農村的工業發展區域內,實現綜合管理,可以破壞城市與鄉村的壁壘,實現兩地的配套與聯系;完善鄉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險情況。使城鄉的教育以及文化能夠實現同步發展,使鄉村人口也能享受到社會保障等。創建更好的規劃布局,促進產業結構的發展,完善基礎設施,搞好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這些舉措都是促進城鄉融合過程中實踐過的方法[4]。圖2為某農村用地分布。

圖2 某農村用地分布
融合發展是實現城市經濟的良好發展與鄉村經濟的良好發展的趨勢,融合發展的關鍵之處是農村,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卻不是只能解決農村問題,而是需要在工農業、城鎮化之間來互相促進,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統籌協調地進行規劃。不能分裂的看待城鄉問題,而要把他們當作一個整體。有時,解決了一個城市問題也意味著解決了一個農村問題,解決了一個農村發展中的問題也會給城市遇到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出路與經驗。
實現融合發展可以借鑒以下具體的4點經驗。
(1)創新制度來推進融合,構建融合的戶籍制度,戶籍造成的差異情況依然明顯沒有得到改善,跟戶籍配套的改革也不全面,沒有成效,城鄉人口在社會地位、住房、教育和收入上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平等現象。農村勞動者所獲得的就業以及待遇水平都遠遠落后于城市居民。農村勞動者的就業狀況也不穩定,得不到保障,所以需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還應制定平等的社會保障,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比起城市來是相當落后的,所以亟需制定符合實際,能滿足人們需求,實現了信息化溝通的社保體系,打破城市所特有的社保制度,將城市與鄉村的社會保險作統一的規劃,使其能覆蓋全民。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加強監督與管理[5];還要創新管理組織方式,使鄉村也能享受到城市里面的有序高效管理服務,增強社區的服務水平,使社區服務覆蓋到鄉村,吸納更多有能力的社區服務人員,提高社區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以及收入水平,降低社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健全人才選拔制度;創新農村的土地制度,實踐中,農村針對土地經常會出現產權、配置效率不清等問題,會大大損害到農民的合法權利。此外,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出現了拋荒等土地問題。應該加強土地流轉政策支持,讓農民分散的利用率不高的土地能實現規模化的集中經營,國家還應明確土地的用途,加強監管,保護耕地,刺激土地的再生利用,完善農村里針對農民的征地與安置,保證居民對土地所享有的經濟收益。圖3為城鄉融合創新制度。

圖3 城鄉融合創新制度
(2)可以實現村與村之間的集中居住來實現融合發展,降低村落的分散性所導致的缺點,也可以整合農村的土地,人力等資源。要有效地實現撤村并居,需要創建有能力,良好的社區服務,是農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使其在社區生活中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衛生通訊醫療等方面的便利,吸引農民主動加入社區,構建良好的社區體系,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實現城鄉的融合發展;提高社區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加強對社區資產管理,使其公開化、透明化,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
(3)要優化調整城鄉一體性、城鎮產業結構,對農村地區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依托,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同時,根據當地的資源狀況,制定適合于本地區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的升級轉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最后,要加大對落后鄉鎮的扶持力度,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使其與發達的勞動力市場相適應,從而達到人口向中心聚集的目的。同時,政府也應積極引導鼓勵企業走出去,通過對外投資引進先進的設備技術,來帶動就業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大力支持新型服務業的發展建設,如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使其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
(4)改善城鄉融合的社會環境。首先要加強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民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使其能夠更好的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奠定基礎。其次是政府應該加大對落后地區的扶持和保護,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與支持,并通過一些經濟手段來促進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修建農田水利設施、建立農業科技園等,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最后,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使其在管理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樣才能有效的推動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另外,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并將其運用到規劃設計中,從而達到共享成果的目的,同時減少人與地的隔閡,加快城鄉的交流速度等。
通過以上4點可以提高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村自身的發展,縮小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從而來更好更快地實現城市與農村的融合與發展。
實現融合發展,要注重城鄉建設,加快鄉村的振興,我國目前為止的城市鄉村不協調,發展差距大主要是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相差大、經濟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存在問題、公共服務不均衡,社會管理有待提高等問題,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整合城市與農村各自的優缺點來分析如何發揮其優勢,改變其劣勢,統籌發展,來實現城市鄉村融合發展的目標[6]。要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由城市的經濟優勢來帶動鄉村的產業經濟發展,從而再提高農村的其他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