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玲 張 宏 俞若熙 付云霞 平 曉 趙曉山 王 濟
中醫經絡檢測是通過以恒定直流電壓為電源,用手握住一極,另一極置于測量人體經絡體表相應原穴上,從而測定其電阻值,并分析各穴位電阻值的變化,進而反映相應經絡氣血陰陽虛實的變化,為疾病、健康狀態的輔助診斷提供依據[1]。陽虛體質是指由于機體陽氣不足,失于溫煦,以形寒肢冷等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體質狀態。在全國體質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陽虛體質占9.04%,在偏頗體質人群中占據第3位,在本課題組既往對鄭州地區2332例一般人群中醫體質類型調查中,陽虛體質人群占據18.57%,位列偏頗體質人群中第1位,研究顯示與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和代謝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2,3]。因此,研究陽虛體質中醫經絡檢測特征,對進一步進行陽虛體質傳統療法調理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研究陽虛體質人群經絡電阻值特點,為進行陽虛體質調理提供經絡依據。
1.1 一般資料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鄭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判定為單一平和體質及陽虛體質人群83例,其中平和體質組42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27~85歲,平均(46.86±12.17)歲;陽虛體質組41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齡20~81歲,平均(50.44±13.81)歲,2組年齡、體質量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獲得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①常規體檢正常,無明確疾病診斷;②符合單一陽虛體質、平和體質者。采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4]標準并結合專業醫師四診合參綜合判定;③檢查前2周未接受過針灸、推拿、拔罐、理療等影響檢測結果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具有其他類型偏頗體質者,各種兼夾體質者; ②常規體檢除肥胖外發現異常者; ③妊娠、哺乳期、經期婦女;④無法配合檢查者,檢測結果不完整者。
1.4 儀器與方法中醫經絡檢測采用成都貝士德公司DMS中醫經絡檢測儀,受試者平臥位,靜息狀態下,露出手部、腕部、足部、腳踝部,檢測者根據經絡檢測要求進行身體左右12條中醫經絡原穴太淵、大陵、神門、腕骨、陽池、陽溪、太白、太沖、太溪、束骨、丘墟、沖陽等穴檢測,穴位測試力度保持均衡,記錄左右12條經絡值進行分析。注意事項:受試者避免劇烈運動、過饑、過飽、飲酒、咖啡及服用對神經系統有影響的藥物;避免電磁場的干擾,金屬物件如手表、戒指、項鏈、眼鏡等應摘除;與檢測儀保持1 m距離;確認皮膚干凈無油、無乳液;冬夏季室內外溫差大的情況下應休息30 min。
2.1 十二經絡表里經的電阻值比較含有2個重復測量變量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陽虛體質與平和體質十二經絡以及軀體左右側和體質類型的主效應,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陽虛體質與平和體質均以肝經的經絡電阻值(50.75±3.10)最高,大腸經的經絡電阻值(31.73±2.13)最低;2組體質右側經絡電阻值(44.99±2.35)高于左側經絡電阻值(37.15±2.13),陽虛體質經絡電阻值(36.20±3.16)低于平和體質經絡電阻值(45.94±3.09)。見表1、表2,圖1、圖2。

表1 陽虛體質者和平和體質者十二經絡電阻值比較 (例,

續表1 陽虛體質者和平和體質者十二經絡電阻值比較 (例,

續表1 陽虛體質者和平和體質者十二經絡電阻值比較 (例,

表2 被試內因素和被試間因素對經絡電阻值的主效應分析

圖1 陽虛體質與平和體質左右十二經絡比較

圖2 陽虛體質與平和體質左右陰陽表里經絡比較
2.2 十二經絡左右陰陽交互比較陽虛體質與平和體質十二經絡與體質類型、左右側與體質類型以及十二經、左右側與體質類型的交互作用(即同一體質類型、同一側不同經絡之間的比較,同一側、同一經不同體質類型之間的比較,同一體質類型、同一經不同側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對比陽虛體質組與平和體質組左右十二經絡虛實特點,顯示平和體質組左右十二條經絡能量值虛實基本一致,而陽虛體質組左右胃經、小腸經、膽經等腑經有沖突;與平和體質組比較,左側腎經、右側胃脾、心小腸經、膽經不一致。見圖1、圖2。
3.1 陽虛體質者經絡電阻值低于平和體質者現代研究[5,6]證實經絡循行路線的皮膚確有低阻的特征,檢測經絡循行路線的皮膚阻抗可了解臟腑功能活動的盛衰。本研究顯示,陽虛體質者經電阻值低于平和體質者,且對比陽虛體質組與平和體質組左右十二經絡虛實特點,顯示平和體質組左右十二條經絡能量值虛實基本一致,而陽虛體質組左右胃經、小腸經、膽經等腑經有沖突;與平和體質組比較,左側腎經、右側胃脾、心小腸經、膽經不一致。中醫經絡“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順序,具有不同時間的氣血旺盛特點?;诖颂攸c,根據人體十二經脈氣血旺盛流注順序顯示,膽經旺盛巡行于子時(23:00—1:00)屬于“陰中之陰”轉入“陰中之陽”,此時陽氣初生,經常熬夜的人員影響陽氣的升發,易致“膽虛生寒”;胃經旺盛巡行于辰時(7:00—9:00),此時是“陰中之陽”轉入“陽中之陽”時間,亦早餐時間,經常早餐不規律,飲食不節不潔過于寒涼,可使“氣因于中,陽氣衰”;而小腸經與心經相關臟腑互為表里,經絡循經相鄰,循經于午時、未時(11:00—13:00、13:00—15:00),此時“陽中之陽”轉入“陽中之陰”,正值午休時間,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利于養陽;提示以上可能是陽虛體質形成的原因?,F代多項研究[7,10]證實陽虛體質人群與平和體質相比,心肺功能較弱,具有能量代謝、脂代謝、糖代謝等差異以及臟腑功能的改變,這些代謝特征與陽虛體質的先天稟賦、臟腑功能和腸道菌群結構有關,也受到環境、飲食、氣候和心理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人體生物功能的調節,使代謝產物潛移默化的變化。本研究與此結果基本一致。
《景岳全書》中:“稟賦素弱,多有陽衰陰盛者……其證則未冷先寒,或手足清厥……或脾胃不健,或肚腹不實,或小水頻數,或陽道不壯……是皆陽虛生寒也”。另有學者在中醫檢測方面對陽虛體質人群特點亦進行了證實,發現在胸腹區,脾經、胃經陰陽失衡的溫度變化在手足部的“寒性”特征并不明顯,背俞穴常表現為代償性溫度增高[11-13]。且陽虛體質人群基礎代謝、內臟功能較低,而氧化自由基堆積較高。
3.2 經絡電阻值右高左低可能是陽虛體質與平和體質人群經絡的共同特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人體陽氣的運行規律左右陰陽無定式,左右之理貫穿生理、病理[14-17]。本研究顯示,無論平和體質組或是陽虛體質組左右兩側經絡值均顯示具有顯著差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即有“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之生理描述。在病理方面又云:“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16]。這可能是本研究經絡電阻值左右差異的原因。
另有學者研究左右利手與人視力的關系,發現右利手似乎與右眼優勢更為相關,認為左/右利手和優勢眼似乎是研究大腦功能不對稱性和大腦偏側型的最可靠的方法[17]。本研究受試者均為右利手,且“動則生陽”,這可能是本研究右側經絡電阻值高于左側的又一原因。
學者們研究認為經絡檢測反應臟腑功能經脈氣血盛衰的變化,而氣血的特征和衰退存在于不同的體質中[5,6,18]。本研究提示不同的體質有不同或共同的經絡特征,陽虛體質的電阻值低于平和體質是其不同的特征,而右側的電阻值高于左側的電阻值是其共同特征。這可能是體質分類的基礎,也是其經絡證據。然而經絡檢測的敏感性,受年齡、性別,以及季節、時辰等變化的影響,因此,需要控制試驗條件或者加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陽虛體質患者臟腑器官氣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