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哲 李武強 馮書科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為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常引發膝關節疼痛、變形、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F階段,臨床治療KOA多以康復訓練為主,手法彈拔壓腿鍛煉為其主要訓練方式之一,可有效促進患肢靜脈血液回流,緩解膝關節疼痛、痙攣等癥狀,但單獨應用時療效較為局限[1,2]。KOA屬中醫“膝痹”“骨痹”范疇,風邪濕寒、痹阻經絡為其發生、發展基本病機,故治療應以活血止痛、舒筋活絡為宜。中頻電藥物導入為一種新型治療方式,可通過將中醫藥物以離子形式導入病灶,促進患者癥狀緩解。本研究探討中頻電藥物導入聯合手法彈拔壓腿鍛煉治療KOA患者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提供相關參考依據,現將詳細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武強中醫院102例KOA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月),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51例)和觀察組(51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7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61.35±4.3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2±0.96)年;病變部位:左膝26例,右膝25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9例;年齡52~74歲,平均年齡(62.19±4.27)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65±0.81)年;病變部位:左膝27例,右膝24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且研究符合武強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3]中KOA診斷標準:X光線顯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硬化或關節緣骨贅形成,關節液呈黏稠、清亮狀,晨僵≤3 min;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腎、肺、內分泌、血液系統原發性疾病者;伴有膝關節明顯內外翻畸形者;合并急性膝關節損傷、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類型膝關節疾病者;伴有膝關節周圍皮膚感染、破損者;合并嚴重精神障礙們無法配合治療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采用手法彈拔壓腿鍛煉。行壓腿鍛煉:協助其取坐位,微分兩腿,保持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并最大限度伸直膝關節;同時,指導其上身微微前傾,上肢伸直,兩手最大限度觸摸足底,每次鍛煉時間為5 min,3次/d;行手法彈拔治療:取俯臥位,將墊枕墊于患者大腿下段前方,懸空膝前,治療師立于患側,采用拇指對三陰交、委中、環跳、殷門、承扶、承山等穴位進行按壓,并彈撥患側腓腸肌、腘繩肌,10~15 min/次,1次/d。
1.3.2 觀察組采用中頻電藥物導入聯合手法彈拔壓腿鍛煉。手法彈拔壓腿鍛煉方法頻率同對照組,中頻電藥物導入:于中頻電療儀正負兩極分別放置中藥藥墊,并將其置于患側膝關節兩側,調整藥物導入強度,以患者自覺舒適為宜,30 min/次,1次/d;中藥藥墊組方為伸筋草20 g,路路通20 g,雞血藤20 g,艾葉20 g,海桐皮20 g,炒桑枝20 g,川芎15 g,尋骨風15 g,威靈仙15 g,桂枝15 g,紅花10 g,當歸尾15 g,炒沒藥10 g,乳香10 g,延胡索10 g。2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臨床療效。療效評估標準:顯效:關節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恢復正?;顒幽芰Γ挥行В宏P節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關節活動輕微受限;無效:關節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關節活動嚴重受限。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評估2組治療前后僵硬、疼痛、關節功能,每項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膝關節功能越好。③采用疼痛視覺模擬(VAS)評分法、健康生活調查簡表(SF-36)評分評估2組治療前后膝骨疼痛程度、生活質量;VAS評分:0~10分,10分表示劇烈疼痛,0分表示無痛;SF-36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佳。④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2組患膝關節液炎癥因子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

2.1 臨床療效2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94.12%)高于對照組(78.43%)(P<0.05)。見表1。

表1 2組KOA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WOMAC各項評分治療前,2組僵硬、疼痛、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僵硬、疼痛、關節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KOA患者WOMAC各項評分對比 (分,
2.3 2組VAS評分與SF-36評分對比治療前,2組VAS評分、SF-36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KOA患者VAS評分與SF-36評分對比 (分,
2.4 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2組IL-6、TNF-α、IL-1β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KOA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發展,KOA發病率日趨上升,且其具有病程時間長、發病機制復雜等特點,不僅可直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還可為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4,5]。因此,及時采取科學、合理、有效治療方式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至關重要。
手法彈拔壓腿鍛煉為KOA常用鍛煉方式之一,其主要可通過彈拔患側腓腸肌、腘繩肌并進行壓腿鍛煉,有效減少膝關節壓力,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此外,該方式可通過手法按壓三陰交、委中、環跳等穴位疏通下肢經絡氣血,改善膝關節淋巴、血液循環,促進患肢康復[6,7]。中頻電藥物導入主要是通過將藥物轉化為離子形式導入人體,從而有效促使藥物成分定向移動,進一步提升局部區域血藥濃度,抑制膝關節滑液滲出[8]。此外,中頻電藥物導入中所用藥方由伸筋草、路路通、雞血藤、艾葉、海桐皮、炒桑枝、川芎、威靈仙、尋骨風、桂枝、當歸尾、紅花、炒沒藥、延胡索、乳香等中醫藥物組成,其中,伸筋草、雞血藤、威靈仙具有活絡舒筋、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效;路路通可行祛風活絡、通經利水之效;炒桑枝、乳香、延胡索善治四肢不遂之癥,可消腫止痛、活血行氣;川芎、海桐皮可行氣祛風;紅花、艾葉可化瘀活血、溫經通絡;桂枝、當歸可散寒止痛、化氣通陽。全方共奏舒筋祛風、止痛活血等功效。現代藥理表明,伸筋草、路路通、炒桑枝等藥物均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鎮靜、鎮痛等作用[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僵硬、疼痛、關節功能評分、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治療可提升臨床療效,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改善,緩解患部疼痛,促進其生活質量提升。
相關研究表明,炎癥因子在KOA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參與軟骨基質分解代謝、退變。IL-6為常見炎性因子,當其在體內大量釋放時,可刺激軟骨細胞和滑膜中膠原酶等物質大量釋放,造成軟骨嚴重受損。TNF-α、IL-1β可促進患處基質金屬蛋白大量分泌,加速軟骨基質溶解,破壞關節軟骨[11-13]。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治療可有效抗炎。
綜上可知,中頻電藥物導入聯合手法彈拔壓腿鍛煉治療KOA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膝關節炎癥反應、提升關節功能,緩解其肢體疼痛,促進其生活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