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陽 黃曉燕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癥,持續數月以上或反復發作,且在間歇期內也不能恢復正常,無明顯的致病微生物,常伴有間歇性、交替性的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閉塞性鼻音,鼻黏膜腫脹或增厚等障礙[1]。慢性鼻炎是一種難治愈性的疾病,在中國的慢性鼻炎發病率為5%~15%[2]。由于慢性鼻炎致病因素復雜,而且病因難明確,因此現代醫學治療采用局部對癥治療為主,療效不甚理想,缺乏有效的對因治療方法[3]。
中藥熱奄包療法是慢性鼻炎疾病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其原理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原則,運用中藥和海鹽配制成藥包,進行加熱后,將藥包放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經絡腧穴處,借助藥力和熱力作用,使藥物隨熱而行,循經傳遞,直達病所,從而做到內病外治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對中藥熱奄包治療慢性鼻炎患者的療效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擇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入住 廈門市鼓浪嶼干部療養院中醫科治療的82例慢性鼻炎患者。最終共選取80例慢性鼻炎患者,根據隨機分配法平均分成2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47~75歲,平均(64.13±7.72)歲;慢性鼻炎病程8~77個月,平均(50.75±19.58)個月。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46~75歲,平均(62.4±7.78)歲;慢性鼻炎病程10~89個月,平均(49.4±22.37)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鼻炎的相關診斷標準[4];②年齡45~75歲;③意識清楚,有良好的依從性;④入組期間未接受其他治療。排除標準:①治療過程中臨時退出,臨床資料缺失者;②藥物過敏史中有本次研究使用藥物者;③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④孕婦或備孕者。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鼻噴治療,每鼻孔128 μg(大約2噴),每日睡前1次。
觀察組給予中藥熱奄包治療,藥方:黃芪30 g,防風30 g,白術60 g,細辛60 g,辛夷60 g,桂枝70 g。加入中粒海鹽適量,混合均勻置于純棉熱敷袋內(20 cm×30 cm),用微波爐高溫加熱3 min,45~50 ℃時取出,外敷于風門、肺俞、大椎等穴位,時間為30 min,每日1次。一個療程為10 d,2組均治療20 d。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4.1 臨床療效評估標準顯效:鼻塞、流黏鼻涕、間斷嗅覺減退等癥狀消除,鼻黏膜慢性充血水腫消退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明顯緩解,仍存在輕微不適,腫脹減輕;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癥狀加重或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5]。
1.4.2 癥狀積分對比治療前后2組癥狀積分的分值變化。鼻塞、流黏鼻涕、間斷嗅覺減退為主要癥狀;頭痛、鼻音為次要癥狀;鼻黏膜慢性充血水腫為局部體征。上述癥狀均分為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4級,分別用數值0、1、2、3分計算。主要癥狀、次要癥狀和局部體征的評分之和為總積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1.4.3 不良反應比較2組乏力、瘙癢、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慢性鼻炎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癥狀總積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積分降低較對照組患者的癥狀積分降低更為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慢性鼻炎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 (分,
2.3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觀察組3例患者熱敷部位出現瘙癢,1例患者熱敷部位處小范圍產生皮疹,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0.00%(4/40);對照組1例患者熱敷部位出現瘙癢,2例患者出現身體乏力,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7.50%(3/40)。2組慢性鼻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癥狀經外涂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調整劑量等對癥處理后,均逐漸好轉直至消失。
慢性鼻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上呼吸道慢性疾病。中醫學認為,慢性鼻炎屬于中醫學“鼻鼽”“鼻窒”范疇,多因陽氣不足、風邪侵肺,肺失清肅、鼻竅不利所致。治療需以益氣固表、祛風宣肺及溫通陽氣為主。
臨床研究表明,中藥熱奄包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鼻炎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其方中黃芪甘溫,為益氣固表之圣藥;防風既可以增強黃芪補表之功,又有祛風解表之效;白術補氣健脾,祛濕功效;細辛可祛風散寒,宣通鼻竅;辛夷能散風寒,通鼻竅;桂枝則具有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功效。本方劑在臨床上用于治療慢性鼻炎,具有很好的益氣固表、補脾益肺、溫通陽氣、宣通鼻竅、調和營衛作用。經絡學理論認為,肺俞穴,肺之背俞穴,為肺氣輸注于背部之處,是診治肺病的重要腧穴;風門穴,“風邪出入之門戶”,善治風邪,可祛風解表,宣肺止咳;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是手足三陽、督脈交會穴,具有解表祛風、溫通陽氣的作用,主治咳嗽,喘逆等病證。因此肺俞穴、風門穴、大椎穴等可調理肺系疾病,在益氣固表、祛風宣肺、溫通陽氣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黃芳等[6]通過研究發現,中藥熱奄包療法能有效改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并且減少復發的可能性,取得了顯著應用效果。中藥熱奄包治療的作用機制是:人體衛氣循行于體表,藥物通過熱氣熏蒸皮膚黏膜,而后散入血脈,進入衛氣,并隨衛氣而行,最終內入臟腑,以藥氣與經氣相合,最后通過腧穴、經絡的調節,共同發揮療效,“行氣血,營陰陽”,達到陰陽氣血調和,使疾病自愈[7]。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慢性鼻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提示中藥熱奄包療法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療效。同時本次研究發現,2組慢性鼻炎患者的癥狀總積分在治療后均有下降,說明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和中藥熱奄包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慢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觀察組的癥狀積分下降更為顯著,可見與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相比,中藥熱奄包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本研究結果亦顯示,2組治療后均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且組間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中藥熱奄包治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然而,本研究屬于回顧性分析,且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后續仍有待增加樣本量進一步深入探討。
綜上,中藥熱奄包治療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且操作便捷、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