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德勝
海豐縣是全國十三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早在大革命時期,革命先驅彭湃領導下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于1927年制訂了《沒收土地案》。近年來,素有“敢為人先”光榮傳統的海豐人民秉承法治思維,依法、守法、用法的氛圍濃厚,尤其是2016年海豐縣人大常委會被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積極履行立法聯系點的職責,有針對性、全方位指導黃羌鎮人大、可塘鎮人大、縣工商聯3個立法聯絡單位開展工作,貼近基層、深入群眾、傾聽民意、匯聚民智,將基層和群眾的立法訴求和意見向全國、省、市人大常委會立法機關傳遞,使立法機關聽到原汁原味的群眾呼聲。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為使立法機關更好了解民意、傾聽民聲,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善法善治,縣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委做好調研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對海豐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深入調查摸底,積極提出高質量、有見地、針對性強的意見建議,確保調研工作反映情況真實準確,提出見解有的放矢。去年來,共協助省、市人大常委會調研8次。
黃羌鎮被省人大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絡單位以來,鎮人大迅速建立立法信息員隊伍,積極履行立法聯絡單位職責,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零距離了解社情民意,開展立法信息員、縣鎮人大代表走訪群眾共90批人次;開展各類大型普法宣傳活動7場次,印刷和購買法律法規上萬冊,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和基層群眾的法治意識;開展調研活動及座談會共14場次,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上級人大轉發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征集該縣基層立法聯絡單位意見33件,通過多種方式征求意見,提出合理建議6條,有效助推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
海豐縣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絡單位在立法工作中的支柱作用,經常性深入基層,廣泛聽取和收集基層干部、人大代表及各方面的意見,匯總梳理后形成書面意見,及時向省、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部門反映立法意愿,按下了海豐縣法治建設的“快進鍵”。
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基本要求,農村住房建設牽涉千家萬戶,位于北部山區的黃羌鎮整體經濟發展較慢,城鎮化較低,居民居住點分布散、偏,曾經有一段時間存在因規劃滯后導致建房無序以及出現朝向不同、排水不暢、通風不順、采光不足等現象,鄰里之間時常因地臺、層高、巷道等問題產生矛盾。鎮、村干部為解決糾紛付出不少精力,為改變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現狀,減少鄉村建設的阻力,黃羌鎮人大干部走遍18個村委142個自然村,訪村民、問代表、聽民言、集民意、匯民智,根據收集的情況,要求立法予以解決。縣人大常委會對全縣建房情況進行調查,征求職能部門的意見后,提出《汕尾市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的立法建議項目,報送汕尾市人大常委會后,被確定為2022年度的立法項目(《汕尾市農村建房條例》)。去年以來,共向省、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部門提出《汕尾市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汕尾市餐飲業油煙管理條例》《廣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等3部立法項目建議,其中兩部已被汕尾市人大常委會列入立法計劃。
“由于人才引進的配套措施保障中涉及入戶、住房、安居等方面,建議第五條第二款部門職責中增加‘公安、住建’為職能部門”“草案對人才的使用制訂了激勵機制,為體現權責對等,用人單位與個人也應相應地承擔法律責任,建議第四十四條修改為應取消其獲得的待遇、榮譽稱號,追回補助、獎勵等資金,并記入信用征信系統,實行失信懲戒”。這是縣人大常委會參會人員針對草案內容修改意見的發言。今年4月11日,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汕尾市人才促進條例》立法座談會在縣人社局會議室召開,縣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委負責人通過深入調研、征求多方意見后提出了7條意見建議,其中5條意見被采納。

海豐縣黃羌鎮人大向村民征求農村建房立法意見
去年以來,聯系點共收到全國、省、市人大常委會發送的《關于征求對地方組織法修改意見建議的函》《廣東省反走私綜合治理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改意見和建議的函》《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修改意見)》《廣東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見稿)》《廣東省土地管理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廣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見稿)》等20部法律法規的立法意見征集任務。縣人大常委會通過召開座談會,征求有關部門、有關鄉鎮以及基層立法聯絡單位的意見,廣泛聽取人大代表、基層群眾的建議等多種方式和途徑,收集和提出意見共133條,竭力做到每部法律法規草案都有針對性的調研,都能充分聽取基層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并且做到每部法律法規草案均有書面回復函。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聯系點在參加去年省立法聯系點培訓時提出建立立法信息員隊伍的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和改進我省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的若干意見》采納。
基層立法聯系點雖“小”但發揮的作用卻很“大”,承載著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大擔當”。縣人大常委會重視加強立法聯系點的建設,始終堅持把工作的重心點放在基層,把反映基層的聲音和建議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努力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及時將國家、省、市人大常委會的有關立法動態和信息傳達給有關聯絡單位,將基層組織、基層群眾和立法聯絡單位有關立法方面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國家、省、市人大常委會。
縣人大常委會不斷總結、探索、創新聯系點的機制建設,結合實際情況,制訂聯系點和信息員工作制度,同時印發工作辦法督促相關鎮人大根據自身實際加以完善,縣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委加強與省、市人大法工委的溝通,學習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出臺了信息員工作制度。此外,還搭設信息收集反饋、信息員隊伍、業務學習三大平臺。可塘、黃羌兩鎮人大主席團及縣工商聯聚焦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海城鎮人大主席團對接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安排,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開展調研。在接到 省、市的征求意見稿后,三個立法聯絡單位及海城鎮人大立法聯系點都能按時間節點深入基層,采用發放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召開各界人士座談等多種途徑,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高質量依時完成縣人大常委會交付的任務。
縣人大常委會還著力加強立法隊伍建設,組建了一支具有法律知識、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并且熱心參與立法活動的信息員隊伍,全縣30名信息員都能履職盡責依時將信息上報,積極開展立法宣傳活動,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網格化工作機制。
縣人大常委會將始終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堅持與黨委中心工作同頻共振,以百姓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為導向,向國家、省、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部門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立法意愿和訴求,在推動海豐老區法治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彰顯時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