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磊
習主席深刻指出,“共產黨員這個稱號,是一個組織稱號,在組織里的人,就要過組織生活”。老百姓過日子,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抓黨建,進門也有七件事,就是落實七項組織生活制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jiān)督的重要形式。基層落實組織生活制度,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習主席強調,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設立和堅持黨日、黨課等七項組織生活制度,就是要使每個黨員在嚴格的組織生活中反復錘煉,增強黨的意識和組織觀念,在思想深處打上黨的鮮明烙印。要強化黨員對組織的歸屬感。嚴格按照法規(guī)制度落實各項組織生活,該參加的人一個不落,該補的課一堂不少,確保黨員時刻感受到“人在組織中”。要強化黨員對組織的尊崇感。加強組織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和戰(zhàn)斗性,旗幟鮮明堅持真理,敢于較真交鋒思想,堅決杜絕組織變“虛”、黨味變“淡”、威信變“弱”等問題。要強化黨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堅持嚴管厚愛相結合,注重關心黨員成長進步,及時幫助解決個人實際困難,傳遞組織關心溫暖。要強化黨員對組織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讓黨員在組織中積極發(fā)揮作用、體現價值。
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對黨員進行黨性教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思想覺悟,堅定理想信念,引導黨員相信組織、信賴組織、服從組織。突出旗幟引領“定向”。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通過“三會一課”等途徑,深入組織學習黨的重大決策和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進對黨中央和習主席的信賴擁戴,確保“黨指揮槍”全面落實。突出理論灌輸“鑄魂”。把組織生活制度作為宣傳、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重要平臺,采取網上網下學習、大課微課討論、紅色資源熏陶等方式,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讓黨的理論、黨的知識、黨的歷史入腦入心。突出緊貼實際“解惑”。始終瞄著黨員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注重用通俗語言闡釋政治理論、解開思想疙瘩,推進理論武裝大眾化普及化,牢牢筑起知黨愛黨信黨思想支柱。
習主席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英雄團長祁發(fā)寶所在部隊有一個不成文規(guī)定:對峙時干部站前頭、戰(zhàn)士站后頭,吃飯時戰(zhàn)士不打滿、干部不端碗,野營時戰(zhàn)士睡里頭、干部睡風口。這就給我們展示了什么才是黨員干部的先鋒模樣。要通過組織生活的培養(yǎng)、熏陶、監(jiān)督,教育黨員平時干在前、任務挺在前、戰(zhàn)時沖在前,牢固立起共產黨員好樣子。把身份亮出來。引導牢記黨員身份和先進性標準要求,倡導戴黨員徽章、亮黨員身份、當黨員先鋒,形成積極站排頭、當標桿、作表率的導向。把干勁鼓起來。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突出崗位建功立業(yè),通過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立功創(chuàng)模等活動,持續(xù)激發(fā)創(chuàng)先爭優(yōu)動力,堅決杜絕入黨前積極表現、入黨后碌碌無為等現象。把樣板立起來。加大全黨全軍重大英模和身邊先進典型事跡的宣傳,積極發(fā)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黨員在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學習、看齊。

習主席指出,全黨同志要“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要通過組織生活,教育黨員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奮發(fā)有為。要涵養(yǎng)“敢于較真勇碰硬”的風骨膽氣。堅持原則是共產黨人的重要品格,尤其是政法隊伍作為黨和習主席掌握的“刀把子”,處在懲惡揚善、打擊犯罪、嚴格執(zhí)法、定分止爭的一線,更需要以對黨的事業(yè)高度負責的使命擔當,敢于碰硬懲惡,忘我迎難而上。要弘揚“盡己為忠扛重擔”的忠貞品格。把扎實履職盡責作為體現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軍隊事業(yè)忠誠的具體行動,引導黨員在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勇挑重擔。要鍛造“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過硬本領。樹立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導向,堅持培養(yǎng)與使用并重,規(guī)劃黨員成長成才路徑,通過交任務、壓擔子、給幫帶等方式,打造作風好、業(yè)務精、過得硬的黨員隊伍。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黨組織要嚴格執(zhí)行組織生活制度,確保黨的組織生活經常、認真、嚴肅。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必須切實扛起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的擔子。要劃好責任田。重點列明兩個清單,一是組織生活清單,將散見在相關法規(guī)中的組織生活要求梳理拉單,明確“什么時候要干什么事”;二是職責清單,明確各組織成員落實組織生活制度的具體職責,明確“什么人要干什么事”。要加強傳幫帶。及時總結推廣落實組織生活制度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發(fā)揮典型引領示范作用;適時編發(fā)優(yōu)秀黨課教案、黨日方案、黨建事例等,做到資源共享、互鑒互促。要嚴格獎與懲。突出問責問效,把開展組織生活情況納入述職內容,作為黨組織成員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完善獎懲機制,強化執(zhí)行力度,把“軟指標”變成“硬杠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