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莉佳 黃海燕 何 茹 梁 蕓 扈金鳳 宋林河 敬佳一 趙 成
宜賓市金秋湖鎮松墨天牛種群動態研究
甘莉佳1黃海燕2何茹2梁蕓1扈金鳳1宋林河1敬佳一1趙成1
(1.宜賓學院農林與食品工程學部四川宜賓644000;2.宜賓市翠屏區林業和竹業局四川宜賓644000)
文章于2014年4月—9月和2015年4月—9月,在宜賓市金秋湖鎮成片松林設置多個監控地點,使用ZM-80B型誘捕器配合APF-Ⅰ型持久增強型誘芯進行松墨天牛的誘捕,以統計金秋湖鎮的松墨天牛蟲口數量,探究成蟲發生規律,分析疫木除治和誘捕對松墨天牛的控制效果。結果表明:4月松墨天牛開始羽化,5月底進入羽化高峰期,終見期為9月底;通過疫木除治和誘捕,2015年區域內的松墨天牛種群數量較2014年顯著降低,說明疫木除治和誘捕對松墨天牛數量的控制十分有效。
松墨天牛;發生規律;疫木除治
松墨天牛(),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成蟲體長15 mm~28 mm,體色橙黃色至紅褐色[1],主要寄主植物為黑松、馬尾松、赤松、落葉松、雪松、濕地松、火炬松、云南松等松科植物[2],其成蟲具有長距離擴散的能力[3]。松墨天牛不僅是松樹的重大害蟲,也是松材線蟲病病原松材線蟲的傳播媒介[4],其攜帶的松材線蟲會引起松樹萎蔫致死,對松樹的生長發育有巨大的破壞作用,會加快松林的毀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5]。目前,許多地區開展了松材線蟲病監測防控和松墨天牛種群動態方面的研究[6-10],四川省作為受影響較為嚴重的區域,也開展了相關研究[11-13]。近年來,宜賓市金秋湖鎮內松林受松材線蟲病影響明顯,被列入松材線蟲病的重點疫情鄉鎮,疫情嚴峻,但至今尚未見有關區域內松材線蟲病防控的針對性研究報告。
為進一步探索金秋湖鎮松墨天牛成蟲的發生狀況、種群動態變化情況,2014年—2015年在宜賓市金秋湖鎮開展松墨天牛成蟲誘捕監測,并對發現的疫木進行除治,旨在掌握區域內松墨天牛的發生規律,檢驗疫木除治效果,為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的科學防治提供參考。
金秋湖鎮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北郊,地處北緯28.99°,東經104.71°,平均海拔約383 m,面積209.85 km2,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 ℃,年平均降水量1 017.6 mm,氣候溫和、熱量豐足、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冬暖春早、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金秋湖鎮森林覆蓋率高,當地植被以松闊混交林為主(優勢木為馬尾松,林分結構中松樹占50%~60%),屬于松墨天牛的適生區[14]。
1.2.1 樣地設置
在金秋湖鎮選擇松材線蟲病疫區、老頭林、長勢不良的松林、任意非幼齡松林進行松墨天牛誘捕器的安放。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設置了7個相同位置的樣地,樣地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樣地基本信息
樣地序號小地名經度緯度是否疫木除治 1敬老院104.725 939°E28.983 500°N是 2大轉灣104.733 149°E28.986 933°N是 3加工廠104.715 822°E28.980 324°N是 4三爺廟104.715 071°E28.982 545°N是 5劉二娃側邊104.712 496°E28.978 790°N是 6觀音坳104.670 782°E28.994 046°N是 7新房子104.671 479°E28.995 194°N是
1.2.2 誘捕器懸掛
根據前期誘捕試驗效果,本研究采用ZM-80B型誘捕器,配合使用APF-Ⅰ型引誘劑[15]。誘捕器懸掛的時間為4月—9月,在松材線蟲病發生區內便于操作和行走的林分山脊、林緣或者林內視野開闊處,將誘捕器懸掛在非寄主樹木的枝條上,誘捕器下端離地面1.5 m左右,相鄰誘捕器間隔不小于100 m,在林中呈三角狀或網格狀分布,并且保持誘捕器自然垂直狀態,每月更換1次誘芯。
1.2.3 統計捕獲松墨天牛蟲口數量
2014年4月—9月和2015年4月—9月對宜賓市金秋湖鎮松墨天牛進行誘捕,每天定時查看誘捕器,監測記錄各誘捕器松墨天牛成蟲數量,記錄各地成蟲的雌成蟲和雄成蟲頭數。
1.2.4 數據統計與處理
利用軟件IBMSPSSStatistics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0.05)研究2014年與2015年蟲口數量的差異與相同月份松墨天牛成蟲誘捕量的差異顯著性關系。
在2014年和2015年內,一共捕捉到2 223頭松墨天牛成蟲,其中雌成蟲1 198頭,雄蟲1 025頭。2014年共捕捉松墨天牛成蟲1 504頭,其中雌成蟲786頭,雄成蟲718頭。2015年共捕捉松墨天牛成蟲719頭,其中雌成蟲412頭,雄成蟲307頭。從性別比例上看,總體上雌成蟲的數量多于雄成蟲的數量,尤其是在羽化高峰期。
從圖1可以看出,2014年5月初出現了松墨天牛成蟲,且根據記錄都是雌性;在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蟲數量達到了高峰期,到9月中下旬,成蟲數量幾乎為零。2015年最早在4月28日捕捉到了松墨天牛成蟲,在5月中下旬成蟲數量達到了高峰期,同樣也是在9月中下旬后,成蟲幾乎不可見。

圖1 2014年和2015年金秋湖鎮松墨天牛成蟲發生期分析圖
結合松墨天牛生活史的特點,可以看出在野外的松林中,松墨天牛成蟲的蟲口數量動態變化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松墨天牛成蟲羽化在4月底開始,蟲口數量迅速增加,5月中下旬進入全年羽化盛期,5月底到達全年羽化峰值,羽化盛期持續約1個月,6月中下旬成蟲數量有所消退,7月和8月松墨天牛生命活動逐漸減弱,蟲口數量波動不大,呈穩步下降趨勢,9月中下旬基本未見松墨天牛成蟲。
對比2014年和2015年可知,2015年區域內捕獲的松墨天牛成蟲數量顯著低于2014年(見表2)。對比2014年和2015年各月份松墨天牛成蟲誘捕量可知,兩年的6月、8月松墨天牛蟲口數量有顯著性差異,且表現為2015年的蟲口數量都遠小于2014年(見表2)。
表2不同月份松墨天牛成蟲誘捕量的方差分析
月份2014年2015年FP 4月0±00.29±0.4882.4000.147 5月44.14±19.69342.86±27.9130.0100.922 6月121.43±16.22634.57±8.638156.2840.000 7月26.00±18.02813.57±3.5993.2000.099 8月17.57±12.4486.43±4.4674.9690.046 9月5.71±5.7365.00±3.7420.0760.787 總計214.86±41.467102.71±44.19223.9710.000
注:表中誘捕量指每個樣地月誘捕量平均數±標準差。
同一樣地兩年蟲口數量的統計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2015年在各樣地誘捕到的松墨天牛蟲口數量都遠遠少于2014年,其中部分地點如敬老院、大轉灣、觀音坳、新房子附近的蟲口數量減少一半以上。

圖2 各樣地兩年間松墨天牛成蟲誘捕量對比
松墨天牛屬全變態昆蟲,有卵、幼蟲、蛹、成蟲4種形態,幼蟲在樹干木質部越冬[16]。隨著氣溫的上升,4月底松墨天牛開始羽化,松林中松墨天牛始盛期出現在5月初,羽化高峰期為5月15日—5月30日,生命活動十分活躍,對引誘劑興趣較大,全年羽化盛期為6月初,終見期為9月底。
從2014年或2015年誘捕的松墨天牛蟲口數量來看,同一年份不同地點、不同月份松墨天牛蟲口數量有較大的差別。相對來說,松樹疫木較少的地點松墨天牛相對較少。綜合兩年間各月捕捉到的松墨天牛蟲口數量分析,每年5月—6月捕捉到的松墨天牛成蟲數量最多,說明松墨天牛成蟲在5月生命活動較活躍,飛行距離遠,對引誘劑興趣較大。
2014年金秋湖鎮共設置7個監測點,共誘捕1 504頭松墨天牛成蟲,每臺誘捕裝置平均誘捕214.86頭;2015年共誘捕719頭松墨天牛成蟲,每臺誘捕裝置平均誘捕102.71頭。其中,加工廠誘捕到松墨天牛成蟲數量較其他樣地更多。加工廠是木材加工處理的地方,運輸木材的車輛可能攜帶有松墨天牛幼蟲,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時,松墨天牛會傳播到其他地方羽化后侵害其他樹木。因此,需對區域內加工廠附近的疫情進行重點監測,同時需嚴格規范加工廠的管控工作,嚴禁疫木流通。
通過兩年間松墨天牛成蟲誘捕數量的比較可知,金秋湖鎮不同年份每臺誘捕器平均誘捕數存在較大差異,2015年松墨天牛成蟲誘捕數量相較2014年顯著下降,說明疫木除治和誘捕能有效減少松墨天牛的種群數量。及時就地填埋和焚燒的方式,可以使松墨天牛蟲卵大大減少,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的進一步蔓延;誘捕可以減少雌性松墨天牛產卵的機會,從而可以直接降低松材線蟲病的傳播概率。
從防治的角度來看,需要從松墨天牛成蟲的發生狀況和疫木處理入手,在羽化高峰期對松墨天牛進行捕捉。成蟲的取食和雌蟲的產卵過程是傳播松材線蟲病的重要途徑,高效的誘捕和疫木的除治通過人為地阻止松墨天牛產卵,可以減少第二年松墨天牛蟲口數量,阻止其傳播松材線蟲病,使松材線蟲病得到一定的控制,從而提高松樹健康程度。
具體而言,首先,需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測,對新發生的枯死松樹進行普查,并在松墨天牛非羽化期對其進行除治。其次,可以在每年4月懸掛誘捕器,利用誘捕裝置配合生物引誘劑誘捕松墨天牛,以減少蟲口數量,降低松材線蟲病傳播的風險。再次,在發現疫木時,應隨時發現隨時上報,并請專業工作隊及時除治,藥物處理后采取就地掩埋或運輸到相關工廠及時處理,確保疫木處理的效果,做到發現一株除治一株,并做好除治臺賬記錄。此外,需要嚴格管控區域內的木材加工廠,防止疫木流通。最后,當地政府應該積極宣傳森林病蟲害防治相關知識,團結村民,加強管理。
[1]王中林.天牛的主要種類?危害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上[J].科學種養,2021(3):42-45.
[2]趙宇翔,董燕,徐正會.松墨天牛生物學特性及種群密度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06,35(1):83-86.
[3]張建軍,張潤志,陳京元.松材線蟲媒介昆蟲種類及其擴散能力[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7,24(3):350-356.
[4]魏晶晶,王志鴿,張浩然,等.雞腿菇的營養成分與保鮮加工研究[J].中國果菜,2020,40(6):77-82.
[5]蔣敏,黃斌,余旭,等.松材線蟲病的分布?危害及其防治對策[J].浙江林業科技,2018,38(6):83-91.
[6]楊平,馮勇,徐艷,等.當陽市松材線蟲病除治措施及效果分析[J].湖北林業科技,2018,47(5):83-84,88.
[7]郭志成.尤溪縣松材線蟲病防控實踐與成效[J].中國林副特產,2019(2):85-87.
[8]唐正森,李文靜,崔華棟,等.昭通市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其生活史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9,44(3):85-89,96.
[9]陳斯哲.南安市水頭鎮松墨天牛蟲口數量調查分析[J].南方農業,2019,13(20):43-44,47.
[10]趙宇翔,董燕,徐正會,等.云南省松墨天牛生物學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5):13-16.
[11]魏淑婷,李濤,林玉成.基于MaxEnt模型預測四川省松材線蟲的潛在適生區[J].四川動物,2019,38(1):37-46.
[12]竇報坤,徐正會,李文瓊,等.四川省仁和區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調查[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8,35(2):16-22.
[13]任金,于正倫,吳讓偉,等.四川達州市松墨天牛生物學特性及防控措施最佳時機的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21,42(6):46-53.
[14]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中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檢疫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
[15]鄭麗平.APF-Ⅰ型松墨天牛化學誘劑的評價和應用[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16]徐正紅,易光華,周仁東.十堰市松墨天牛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2021,50(3):29-3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05
S763.38
A
2095-1205(2022)09-15-04
宜賓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66-202110641015);宜賓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翻轉課堂的OTO教學模式探索——以《動物學》課程為例”(JGZ202005);宜賓學院創新創業示范課程項目“動物學野外實習創新創業示范課程”
甘莉佳(2000- ),女,漢族,四川自貢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動物學。
趙成(1986- ),男,漢族,四川廣安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動物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