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子文
(湖南省婁底市中心醫院,湖南 婁底 417000)
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是一種阿片類激動-拮抗藥,該藥及其主要代謝產物可激動κ-阿片受體,對μ-阿片受體則具有激動和拮抗雙重作用。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使用說明書寫明其適應證為各種癌性疼痛、手術后疼痛[1]。除鎮痛作用外,其對中樞神經系統也有影響,包括減少呼吸系統自發性呼吸、咳嗽、興奮嘔吐中樞、縮瞳、鎮靜等藥理作用。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鎮痛機制可能是通過非中樞神經系統作用機制實現的,且其對呼吸抑制作用較弱,對心血管系統功能影響較小,使之應用于術后鎮痛成為可能[2]。本研究對婁底市中心醫院2018—2020年發生的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藥物不良反應(ADR)事件進行統計分析,研究ADR的臨床特征及發生規律,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以確保用藥安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湖南省婁底市中心醫院發生的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ADR報告。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454,1 m L∶1 mg)來源一致。
1.2 納入標準 ADR報告均為上報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ADR報告。
1.3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對20例ADR報告中患者的性別、年齡、原患疾病及過敏史情況,以及ADR嚴重程度、出現時間、累及系統-器官損害及主要臨床表現等進行整理和歸納,并進一步分析其規律和特點。
2.1 性別與年齡分布 20例ADR報告中,男性患者9例(占45.00%),女性患者11例(占55.00%);年齡分布18~76歲,平均(52.50±12.95)歲,其中41~65歲患者例數最多。見表1。

表1 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報告中患者的年齡與性別分布
2.2 原患疾病分布及過敏史情況 20例ADR報告中,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均用于治療術后鎮痛。主要疾病類型:骨折類疾病7例(占35.00%),肝膽系統疾病6例(占30.00%)。見表2。其中只有1例有既往過敏史記錄。

表2 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報告中患者原患疾病分布情況
2.3 ADR嚴重程度分布情況 20例ADR報告中,一般12例,新的一般3例,嚴重2例,新的嚴重3例。見表3。

表3 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報告中患者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分布情況
2.4 ADR時間分布情況 20例ADR報告中,ADR發生時間6~<30 min、30~<60 min、1~24 h的例數均為6例(各占30.00%),<5 min、不詳的例數均為1例(各占5.00%)。見表4。

表4 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報告中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時間分布情況
2.5 給藥劑量及給藥途徑 20例ADR報告中,靜脈滴注者15例,肌內注射者5例。用量上,每次1 mg者10例;每次1.2 mg者1例;每次2 mg者6例;每次4 mg者2例;每次8 mg者1例。用藥頻次上,每日1次者14例;每日2次者5例;每日3次者1例。
2.6 不合理用藥情況 20例ADR報告中,給藥頻次不合理1次,滴速未標注20次,無適應證用藥、溶媒選擇不當、溶媒量不適宜、配伍禁忌均為0次。
2.7 ADR累及系統-器官損害及主要臨床表現 20例ADR報告中,ADR累及系統-器官損害主要包括神經系統損害、消化系統損害、全身性損害、皮膚及附件損害、心血管系統損害、泌尿系統損害、呼吸系統損害、視覺系統損害、用藥部位損害,其中神經系統損害主要臨床表現33次,占48.53%;消化系統損害17次,占25.00%;全身性損害7次,占10.29%。見表5。

表5 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報告中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器官損害及主要臨床表現統計情況
2.8 病例轉歸情況 經對癥治療后,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患者均恢復正常。其中12例未特殊處理即恢復正常,3例經肌內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處理后恢復,1例予吸氧3 L、心電監護、口服尼莫地平10 mg的措施后恢復,2例予吸氧后恢復,1例經減慢輸注速度后恢復,1例經靜脈滴注氯化鈉注射液100 m L+奧美拉唑40 mg后恢復。
相關研究指出,按照我國現在常用年齡段劃分方法進行劃分,41~65歲的中年人群發生ADR的例數較多[3]。肝膽系統疾病和骨折類疾病好發于該年齡段人,且與生活方式、生產活動密切相關,用藥的機會多,發生ADR的概率隨之增加。隨著年齡的增加,臟器功能退化、藥物代謝速度慢、血漿蛋白含量降低等情況增多,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升高[4]。老年人使用布托啡諾時起始劑量應減半,且比正常人間歇延長兩倍,或使用多模式鎮痛,但合并使用鎮靜藥或麻醉藥可能導致或加重嗜睡、譫妄或認知功能障礙[5]。
酒石酸布托啡諾屬于混合型阿片受體激動劑,該品主要和中樞神經系統中的κ-阿片受體、μ-阿片受體相互作用,并將鎮痛等藥理作用間接發揮出來,臨床主要用于緩解術后中重度疼痛[6]。鎮痛效果與用藥劑量成正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用藥劑量及患者年齡相關。建議術后靜脈持續鎮痛用藥劑量宜從小劑量(0.15 mg/kg)開始,到0.2 mg/kg時原則上不再增加[7]。
本研究20例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所致ADR報告中,統計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41~65歲年齡段例數較多,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所患疾病有關;ADR嚴重程度為“一般”較多;靜脈滴注較多;不合理用藥類型主要為給藥頻次不合理及滴速未標注;累及系統-器官損害以神經系統損害為主,其次是消化系統損害、全身性損害等。分析結果,考慮藥物通過注射方式穿過皮膚屏障直接進入人體內,可引起組織損傷、疼痛、感染,甚至嚴重不良反應,故推薦靜脈滴注;醫護人員在給患者用藥前應仔細詢問患者用藥史、過敏史,嚴禁使用患者過敏藥物;用藥前應對患者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告知患者該藥的ADR及注意事項等;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及給藥途徑,用藥過程中隨時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嚴重異常情況;一旦發生ADR,醫護人員應重點觀察,調慢液體滴速,觀察能否改善不適癥狀;持續動態監測,及時做好相應處置工作,避免嚴重ADR發生,以確保臨床安全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