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路 李想 章甜甜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如何對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重點。從研究方法看,趙劍等[1]應用綜合優勢比較模型得到產業盲目擴張、產品結構性過剩、國際貿易壁壘等問題是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發展目前面臨的問題;劉斐等[2]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間探索分析從市場、生產、技術、組織、外部環境5個維度對谷子產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并分析其空間格局分異特征。從研究的區域看,有第一產業的競爭力評價,如吳孔明等[3]和王剛等[4]分別對農業和林業的競爭力進行研究;有第二產業的競爭力評價,如李紅艷等[5]和萬千歡等[6]分別研究了建筑業和紡織業的產業競爭力;對第三產業競爭力的測度,如劉靈傲等[7]從規模實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5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對廣東省21地市規模以上住宿餐飲業財務數據進行實證。
綜上所述,眾學者豐富的學術成果為本文提供了寶貴的產業競爭力分析視角?;诖?,本文借鑒美國戰略管理學家波特(Porter)的“鉆石模型”理論[8],結合桐城市富鋅產業實際發展現狀對“鉆石模型”予以修正,從6大要素剖析安徽省桐城市富鋅產業發展情況,以期為下一步安徽省桐城市富鋅產業發展提供有效建議。
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在吸收比較優勢理論、產業關聯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鉆石模型”,論證了一個地區產業競爭力增強的影響因素[8]。這種區域競爭力體現在6個要素的相互作用上,需求狀況、生產要素、結構與競爭狀況、相關與支持行業為4個主要要素,機遇與政府是2個輔助因素。鉆石模型能對區域競爭力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但是具體研究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時需要結合地方產業的發展現狀予以調整。富鋅產業是安徽省桐城市具備發展獨特優勢農業產業,定位生態富鋅農產品的生產,據此修正后的鉆石模型如圖1。

圖1 修正后的“鉆石模型”
根據桐城市富鋅產業的發展背景,鉆石模型的調整主要為2方面。從政府層面看,在傳統的鉆石模型中,認為政府對于產業競爭力的影響稍弱,農業特色產業因為其發展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弱勢,單依靠市場機制無法充分發揮其優勢,地方政府可以為農業特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導向進行引導,地方政府已成為農業特色產業主導方向和產業發展支撐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需對政府這一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從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況分析,桐城市富鋅產業多以初級加工為主,近年來深加工業也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總體來說對于市場的占有率還不高,同行間的競爭不明顯,企業內的戰略也緊密與政府相關,所以用富鋅產業產業鏈發展現狀代替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況。
2.1.1 初級生產要素
桐城市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和的天氣和充沛的雨水為種植業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全市耕地面積6178.67hm2。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其中水稻是桐城市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農業人口427.3萬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光能資源較為優越。桐城市平原區地區土壤質量總體良好,通過土壤環境質量和肥力綜合分析,確定桐城平原地區為綠色食品產地,面積5579.13hm2,占調查面積87.96%。拖車河新都雙港鎮段、龐納河青草河段、人形河河段土壤鋅元素含量在80~200mg·kg-1,具備綜合開發富鋅產業的基本條件。
2.1.2 高級生產要素
雖然頸部推拿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推拿手法集中在旋轉過伸和頸部扳法,提示發生不良事件多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推拿治療相關,且尚未對一些相對輕柔的微調手法(牽拉和按揉等)做出安全性研究,是否會影響頸部斑塊穩定性、斑塊大小等尚不明確。
2.1.2.1 品牌知名度
為宣傳富鋅產業品牌,舉辦“桐城首屆優質富鋅米食味品鑒會”、中國桐城首屆富鋅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桐城市鋅資源產業發展研討暨項目洽談會、市富鋅產業協會等系列活動,鋅產品生產企業代表參加了上?!盎瘴?00”等長三角區域推介會和安徽省優質農產品(合肥)交易會,提升富鋅農產品在桐城的知名度和區域影響力。此外,還邀請專家到現場進行科普宣傳,讓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富鋅食品。通過這些措施,提高全市消費者對富鋅產業的認知度。另外,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如財政扶持。
2.1.2.2 科技和人才支撐
近年來,桐城市先后承擔了國家農技推廣工作中心、國際鋅協會(IZA)農技理論基礎多項試驗和示范。為培養科技人才,促進富鋅產業發展,桐城市農業農村局與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業科學院等高??蒲性核炗喠碎L效合作協議。
2020年桐城市水稻種植6533.33hm2,產量43600萬t,產值1.8億元,總產量5.8億元。富鋅稻米種植面積達3333.33hm2,綜合產值達3.1億元,產品銷往上海、合肥、安慶等地,市場反響良好。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優質米產業,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已發布含鋅大米、富鋅綠茶等32項企業標準,建成666.67hm2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生產1萬t含鋅大米,實現銷售收入1.2億多元。
2.3.1 科技支撐
在國家“十三五”期間,農業部重點圍繞糧食主產區發展優質稻米產業,加快推進富鋅富硒特色農產品開發。實施一批富鋅水稻新品種推廣項目,培育富鋅高產高效品種20個左右。桐城市農業農村局與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簽訂了長效合作協議,建立了實驗基地和產學研用基地,開展了富鋅相關的實驗研究。建設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以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
2.3.2 商貿服務
目前桐城市富鋅產業的產品線下銷售主要依賴于當地及周邊農產品的交易市場。線下以專業批發市場為主,主要分布在市區及周邊地區。由于經營戶多為農民,經營模式相對單一,市場規模小,品牌影響力弱。線上線下結合發展成為未來趨勢,依托富鋅農業種植生產基地和企業開展線上銷售,與淘寶、京東等知名電商合作,建設一批富鋅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富鋅農產品特色店,初步形成了現代富鋅產品流通網絡。
2.4.1 產業鏈斷裂現象較為普遍
目前,桐城富鋅農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全市富鋅農業面積約66.67hm2。同時,桐城富鋅農產品集中在原材料初加工環節,上下游產業不封閉,大多面臨加工銷售、產品檔次低、承受產業鏈斷裂之苦等問題,深加工、營銷、流通等環節尚未形成體系。
2.4.2 “產業鏈”與“創新鏈”未有效融合
目前,桐城市富鋅農業發展水平較低,“產業鏈”與“創新鏈”尚未有效融合。大多數農業企業和種植戶對富鋅農業的認識不足,缺乏富鋅農業產業的相關經驗,對所生產的農產品難以包裝、市場推廣和營銷;桐城在富鋅農業方向上還沒有形成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能成為支撐全區富鋅農業創新有序發展的科技保障單元,導致富鋅農產品附加值低。富鋅農業產品制造和倉儲物流、功能性農產品檢測認證、富鋅農業集成示范等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2.5.1 桐城市富鋅產業發展具有區位、文化和產業特色優勢
桐城市是合肥都市圈南部重要支點,合安高鐵、引江濟淮、德上高速、桐城通用機場、合肥都市圈市郊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外張內聯能力進一步增強,有助于桐城市深度參與合肥都市圈建設,實現高效聯動和等高對接。桐城是中國文都、院士之鄉,桐城文化享譽全國,有助于發揮人文資源優勢,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桐城市的產業特色鮮明,富鋅水土資源優勢獨特,有利于打造高端特色農產品和高端農業品牌。
2.5.2 富鋅農業是桐城做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桐城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積極發展生態富鋅農業產業,以優良生態為基礎,通過構建“五大體系”,按照“鋅+X”產業發展模式,即以鋅元素為主體,結合硒、鐵、鉀等有益微量元素,以種植、加工、貿易、流通、康養、金融、科技等為載體和附加,突出富鋅農業的價值,形成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圍繞“一二三”發展策略,即“富鋅+農業”、“富鋅+加工業”、“富鋅+養生旅游”,全產業鏈打造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實現鄉村振興。
2.5.3 富鋅農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徑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統計數據來看,目前我國糧食、肉類、雞蛋、水產、蔬菜和水果等產品的人均消費量已經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從相對高端的有機農產品消費來看,我國較歐美發達國家具有幾十倍的差距,這說明我國普遍農產品的“量”已經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生態環境壓力較大,未來需求必然放緩,向“質”方面轉變。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桐城市扎實推進富鋅農業產業發展,圓滿完成了《2020年桐城市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的關于富鋅產業的目標任務。及時出臺《桐城市2020年富鋅農業開發實施方案》,指導全年富鋅農業開發工作;制定《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規范水稻富鋅標準化生產666.67hm2;新增富鋅企業標準12項,申報安慶市地方標準4項,團體標準1項;加強3個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開展富鋅區域和非富鋅區域對比、富鋅水稻富集能力品種篩選等試驗示范12個;編制《桐城市富鋅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概念性規劃》,設計制作有桐城特色的品牌標識和宣傳用語;并促使桐城富鋅產業發展擬納入安慶市“十四五”規劃。
通過“鉆石模型”的分析可知,桐城市富鋅產業的發展得益于很多要素,目前主要存在高層次人才支撐、產品需求面窄、產業鏈斷裂、品牌化低、政府引導成效不強等諸多因素,著力解決這些問題才能進一步使桐城市富鋅產業競爭力增強,促進富鋅產業的發展。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建議如下:拓展人才引進和培育,通過聯合研發中心、聘請客座教授的方式填補高層次人才的缺失,鼓勵規模以上企業成立研發機構,吸引高層次科研人員,重視對富鋅產業新型農民的技術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擴大需求面,充分調研本地及外省富鋅產業市場,對市場對于富新產品的需求情況進行摸排,依托農產品加工園豐富產品種類和特色,聚焦需求市場做強富鋅產業;完善產業鏈,保證桐城富鋅農產品原材料提供和初加工技術支撐,發展上下游產業,提升產品檔次,加大對于深加工、銷售、流通等環節的建設,以形成整套富鋅產業體系;提升品牌度,推進品牌建設,逐漸形成“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富鋅農業區域品牌經濟”的發展體系,加強富鋅農產品生產基地的“三品一標”及標準化建設,以“三品一標”引領富鋅農業品牌化,通過富鋅農業品牌推動標準化,提升富鋅農產品質量和效應;提升政府支持力度,政府部門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力引進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國內農業生產和加工領域領軍企業、上市企業發展富鋅農業。培育一批從事富鋅農業基地建設和生產加工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出臺優惠政策,加速龍頭企業向園區聚集,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在園區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