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疾病多為突發,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受到嚴重損害,臨床上在治療時主要給予患者PCI 術治療,以快速的幫助患者恢復心肌供血功能,減少疾病的危害[2]。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PCI 術治療后,需要給予患者合理的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以減少血小板的聚集,提升疾病治療效果[3]。本文主要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術后應用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PCI 術治療的9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 例。對照組中,男24 例、女23 例;年齡51~76 歲,平均年齡(63.54±6.08)歲。觀察組中,男25 例、女22 例;年齡51~77 歲,平均年齡(63.63±6.1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均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均接受PCI 術治療;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傳染性疾病者;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對藥物治療有禁忌證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及瑞舒伐他汀鈣片進行治療,阿司匹林初次劑量為300 mg,以后口服100 mg/次,1 次/d;瑞舒伐他汀鈣片10 mg/次,1 次/d。對照組接受氯吡格雷治療,口服75 mg/次,1 次/d。觀察組接受替格瑞洛治療,初始口服劑量為180 mg,以后服用90 mg/次,2 次/d。所有患者均連續用藥治療6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心功能指標(SV、LVEF、LVEDD、LVESV)、治療前后的肝、腎功能指標(AST、Scr)、CRP 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消失,在3 個月內未出現心絞痛癥狀;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胸悶、胸痛等癥狀的發作次數明顯減少,不影響正常生活;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無改善,胸痛、胸悶癥狀發作較為頻繁,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7%,高于對照組的82.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SV、LVEF 均大于對照組,LVEDD、LVESV 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腎功能、CR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AST、Scr、CR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ST、Scr 均較治療前升高,CRP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AST、Scr 高于對照組,CR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腎功能、CRP 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腎功能、CRP 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6%,低于對照組的19.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
隨著我國老年人群的不斷增多,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較為常見的一種[5-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較為突然,患者會突然出現胸痛、胸悶、心律不齊、心律失常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6]。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時,需要快速的疏通阻斷的心肌動脈,促使心肌供血功能恢復。PCI 術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常用方法,此種手術可以快速打通血管,促使血流灌注快速恢復,進而保護心肌功能[8-10]。
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PCI 術治療后,需要給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療,以降低支架內血栓的形成,減少心梗的再次發生率。目前在PCI 術后,主要給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藥物治療,但是兩種藥物治療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研究兩種藥物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氯吡格雷以及替格瑞洛治療[11,12]。
經過研究得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V、LVEF均大于對照組,LVEDD、LVESV 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ST、Scr 均較治療前升高,CRP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AST、Scr 高于對照組,CR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說明替格瑞洛的治療效果優于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種抗血小板的常用藥物,此藥可以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血小板受體的結合,阻斷血小板凝集,但是此藥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多;替格瑞洛是一種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可以抑制腺苷的攝取進而增加局部限速水平,可以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并且藥物可以直接吸收,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 術后接受替格瑞洛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良反應較少,治療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