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杰
小兒腸炎屬兒科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嗜睡、腹痛、腹瀉、嘔吐等,多由腸道菌群紊亂所致[1]。復方嗜酸乳桿菌屬于一種微生物制劑,通過分解糖類產生乳酸,進而增加腸道酸度,抑制致病菌繁殖,改善腸道菌群失調狀況。近年來隨著深入研究,發現小兒腸炎與機體炎性反應、胃腸道動力、腦-腸作用、內臟敏感性等呈現相關性[2]。醒脾養兒顆粒具有開胃醒脾、養血安神等功能。基于此,本院對臨床收治的部分小兒腸炎患兒應用復方嗜酸乳桿菌片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效果理想,現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于本院就診的小兒腸炎患兒92 例,所有患兒均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診斷標準[3],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6 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5∶21;年齡5 個月~5 歲,平均年齡(2.74±0.64)歲;病程2~8 d,平均病程(3.54±1.02)d。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6∶20;年齡4 個月~6 歲,平均年齡(2.82±0.75)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3.68±1.09)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腹部保暖、飲食調整、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口服復方嗜酸乳桿菌片(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14,規格:0.5 g)治療,根據患兒年齡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年齡<1 歲患兒口服0.25 g/次,年齡≥1 歲患兒口服0.5 g/次,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醒脾養兒顆粒(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415,規格:2 g)治療,根據患兒年齡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年齡<1 歲患兒口服2 g/次,2 次/d;年齡1~2 歲患兒口服4 g/次,2 次/d;年齡3~6歲患兒口服4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根據患兒癥狀改善情況判定療效,治療24 h 內患兒腹瀉停止,臨床體征消失,精神活動狀態恢復正常,可正常飲食,即為顯效;治療24~48 h 內患兒腹瀉停止,臨床體征消失,精神活動狀態恢復正常,可正常飲食,即為有效;治療48 h 后腹瀉仍未停止,甚至加劇,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包括脫水、食欲、腹瀉改善時間。③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包括hs-CRP、IL-6、IL-10、TNF-α 等。④對比兩組治療前后電解質水平,包括Na、Cl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觀察組脫水、食欲、腹瀉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hs-CRP、IL-6、IL-10、TNF-α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s-CRP、IL-6、TNF-α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IL-10 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hs-CRP、IL-6、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電解質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Na、Cl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a、Cl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電解質水平對比(±s,mmol/L)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電解質水平對比(±s,m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小兒腸炎具有一定季節性,夏季、秋季高發[4]。多種因素均可致病,輪狀病毒屬最常見病原體,可侵犯腸絨毛膜的上皮細胞,造成水腫,降低腸道內乳糖酶水平,引發腹瀉[5]。由于兒童時期腸道尚未完全發育,腸上皮細胞的通透性較大,易遭受病毒入侵,損傷腸黏膜,不利于吸收營養物質,進而影響患兒正常生長發育。且該病易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如治療不當,極易并發腸毒性中毒、脫水、感染等癥狀[6]。
復方嗜酸乳桿菌片由4 種菌粉組成,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糾正腸道菌群紊亂作用[7]。一方面,通過分解糖類形成乳酸,進而提高腸道酸度,發揮抑制腸道致病菌繁殖,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其成分中嗜酸乳桿菌具有較強的腸黏膜細胞粘附作用,且代謝產物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可抑制病原菌生長;此外,藥物成分中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能夠發揮奪氧作用,降低腸道內氧化還原電位[8],提高雙歧桿菌等厭氧菌數量,恢復腸道生物學屏障保護作用。
中醫認為,小兒腸炎屬于泄瀉范疇,主要為脾胃虛弱、水濕不化所致。臨床治療以調理脾胃,輔以利濕為主。醒脾養兒顆粒主要成分包括毛大丁草、一點紅、蜘蛛香、山梔茶。其中一點紅屬君藥,具有涼血解毒、清熱利水之功效;毛大丁草和蜘蛛香屬于臣藥,前者具有行氣活血、止咳宣肺作用,后者具有健胃理氣、化濁解表作用;山梔茶屬于佐藥,具有補血止痛、寧心安神作用。諸藥合用可以發揮安神養血、醒脾開胃、固腸止瀉作用[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脫水、食欲、腹瀉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s-CRP、IL-6、TNF-α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IL-10 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hs-CRP、IL-6、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用藥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縮短癥狀改善時間。因為聯合用藥可以發揮藥效協同作用,復方嗜酸乳桿菌片能夠提高腸道酶活性,修復腸黏膜受損情況,改善腸道菌群失衡狀態;醒脾養兒顆粒能夠發揮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應作用。治療后,觀察組Na、Cl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用藥可以有效糾正患兒電解質紊亂狀況。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醒脾養兒顆粒中含有的紫花前胡苷元異構體可有效抑制氯化鋇所致的腸道痙攣,促進消化系統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相對于單一用藥,復方嗜酸乳桿菌片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腸炎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機體炎癥反應,改善腸道菌群紊亂狀況,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