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賓絲絲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智能技術在生活場景中的覆蓋率越來越高。雖然智能技術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其使用門檻也給一些人帶來困難和麻煩。本刊與問卷星合作,就人們遇到的“智能技術障礙”展開調查,在1050份有效樣本中,其中男女比例為38.1%和61.9%,72.38%的受訪者遇到過智能技術障礙。

●在談到使用智能技術困難的主要原因時,61.9%的受訪者認為產品界面設計太復雜,22.01%的受訪者覺得主要是自己學習能力差,16.09%的受訪者擔心享受智能化服務時會上當受騙。
●78.1%的受訪者感受到智能技術推進過程中的不人性化問題。男性(82.6%)比例高于女性(76.2%)。
●在推廣數字化的進程中,有七成的受訪者希望引導數字服務方式與傳統服務方式良好結合,超五成的受訪者建議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
●超六成的受訪者遇到過機器故障不會操作的情況,約五成受訪者表示有些智能產品程序設置太復雜自己無從下手。
26歲的周怡是深圳一家外企職員,由于經常出差,她需要乘坐高鐵或飛機等交通工具。她說:“現在高鐵站的候車室里經常能看到無人售貨機,給人們帶來很大便利。但當遇到機器故障、不會操作等情況,問題并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反倒有些不便。”她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那天我匆忙趕到高鐵站時口渴得厲害,看到無人售貨機,趕緊去買水。掃碼付款后等了好一會兒,機器就是不出貨。周圍也沒有工作人員可以協助解決,當時急著檢票進站只好放棄。”
●有五成受訪者希望從國家和社會層面倡導無障礙活動。約四成受訪者希望從技術上進行改進,來包容多種支付方式。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充分地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32歲的劉武能說:“比如,去醫院就醫,只能在手機端操作。像我父母這樣的老年人不會用,這就使他們無法像年輕人那樣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他感慨,“雖然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日常生活中,還是有不少場景讓老年的人感到不友好、不方便。我希望政府從技術上進行改進,來包容多種支付方式,讓老年人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