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祥 任珊珊
60多歲的劉叔7 年前曾遭遇頭顱外傷,隨后左耳聽力逐漸下降。由于右耳聽力還好,劉叔并沒把它當回事。
8 個月前,一次“感冒”過后,劉叔出現頭痛、嘔吐,右耳聽力下降。他到當地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后,被診斷為病毒性腦膜炎、右耳感音神經性聾。雖經積極治療,但他的右耳聽力沒有恢復,只能佩戴助聽器,勉強應付日常交流。
由于經常聽不清,劉叔脾氣變得暴躁,晚上睡眠質量也受到影響,白天精神不佳。
前不久,劉叔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準備做人工耳蝸。醫生安排他進行聽力、耳部CT 及磁共振檢查,發現他的雙耳均患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
令醫生疑惑的是,經對比以往就醫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劉叔的左耳前庭、耳蝸、半規管等內耳結構,竟然消失了!
經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人工耳蝸植入團隊多學科會診評估,由于耳蝸結構消失,劉叔的左耳已不適合人工耳蝸植入;同時,考慮到腦膜炎后容易出現右耳耳蝸骨化,為挽救他的聽力,專家建議盡快做右耳人工耳蝸植入。
劉叔住院后接受了右耳人工耳蝸植入,并很快康復出院。目前,劉叔右耳聽力恢復。
該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吳旋介紹,頭顱外傷導致耳聾,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其一是內耳震蕩,其二是顳骨骨折累及內耳結構如前庭、耳蝸、半規管,這兩種情況均可導致內耳毛細胞壞死后耳聾。
“像劉叔這樣的頭顱外傷后內耳結構消失,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吳旋解釋說,原因是頭顱外傷后內耳結構長期處于炎癥反應狀態,前庭、耳蝸、半規管逐漸出現纖維化及骨化病理現象。
吳旋提醒,頭顱外傷后,如有聽力下降,應盡快到耳專科檢查,做相關聽力檢查如純音測試、聲導抗等及影像學檢查,如耳部CT或磁共振。頭顱外傷合并聽力下降,待耳部疾病治療穩定后,建議患者每隔6~12個月,定期到耳專科門診復查。
吳旋提醒,病毒或細菌性腦膜炎后發生耳聾,腦膜炎癥可經蛛網膜下隙、耳蝸導水管,持續刺激耳蝸鼓階,可能會出現耳蝸逐漸骨化現象,時間一般為患病半年后。一旦出現耳蝸骨化,不但增加手術難度,而且為人工耳蝸植入術后患者聽力康復帶來不確定性,因此,腦膜炎導致的耳聾,建議盡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以改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