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 瀏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對于促進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在新時代下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指導作用。我們需要秉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精神,勇于實踐探索,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需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是教學實踐的指引,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結果。“知識中心觀”下的體育教學主要體現為重動作技術、輕運動能力,重單個技術、輕完整運動,重學科體系、輕育人方式,反映到學生身上,出現了“不喜歡”“體質差”“學不會”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由“知識中心觀”向“育人中心觀”轉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把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轉變成培養人的過程,促進學生喜歡運動,增強體質,學會技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和全面發展。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重要的途徑就是加強對新理論、新方法的學習,不斷進行思考和研究,提高理論認識水平和是非辨別能力。
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需要革新教育教學方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長期采用的根深蒂固的單一教學方式導致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堪憂,我們不能再視而不見、麻木不仁、“不思悔改”,要大力進行實踐改革。特別是要改變“單一技術課”“測試課”“安全課”“說教課”“軍事課”等幾種教學形態,摒棄“不出汗”的體育課和“無運動負荷、無戰術、無比賽”的“三無”體育課。倡導采用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大單元教學、完整的學習活動、復雜運動情境、科學適宜的運動負荷、體能練習等,唯有如此才能解決上述現實問題,才能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核心素養,才能提高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育人效果。
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需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近年來,黨和國家愈加重視學校體育的改革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一指示不但體現了對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更指明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可以說,學校體育的“春天”已經到來。在這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下,我們應該站在國家發展、民族振興、時代新人成長的高度,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努力工作,奮發有為,大幅度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和課外體育活動質量,讓學生從教育教學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每個學校體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使命在肩、強國有我的擔當,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為提高我國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是一種正能量和積極態度,是為了追求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更好的發展,并非排斥繼承優良傳統,而是要拋棄那些落后陳舊、實踐證明是低效或無效的理念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