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紹偉
[編者按]2022年4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發布,《體育教學》編輯部特邀請課標修訂組核心成員進行系列解讀。本期針對基本運動技能,對其含義、分類、價值進行多角度剖析,以期為正確認識與實施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核心素養發揮積極作用,并為廣大一線體育教育工作者呈現清晰、可閱讀的“新課標”。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設置的基本運動技能是水平一(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內容。正確認識基本運動技能的含義、分類、價值,對于正確實施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核心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國際學校體育聯合會認為,學校體育主要包括“學習運動”和“在運動中學習”兩個方面。作為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有系統的體育教育活動,科學合理地指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是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的重要追求。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前提是學生在前期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基本運動技能基礎,建立運動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運動技能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繞不開的概念,廣義的運動技能是與人們的生活、生產、體育、競技等緊密相關的基本技能。“運動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動作技能。運動技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穿衣戴帽、料理家務、駕車走路等都需要特定的運動技能來完成。所有的人與生俱來就帶有一些技能,只需要一點兒成熟經驗就可以用近乎完美的形式表現出來。吸食母乳、咀嚼食物、維持平衡、避免疼痛刺激等,都可以被看作是人類的先天動作行為。可是為了熟練地掌握其他動作技能就需要相當多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內外環境,滿足人們自身的多種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以能否順利地執行、表現、學習和控制各種技能為特征的。動作技能受先天影響,但不是先天固有的,要通過學習才能獲得。”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運動技能指的是通過較為系統的運動教學過程形成與掌握的動作技能。
運動技能(動作技能)從簡單、復雜、熟練性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成基本動作技能、基本運動技能、體育娛樂運動技能、競技體育運動技能等。從參與活動的肌肉或肌肉群的角度分析,可以將運動技能分為大肌肉動作技能、精細肌肉(小肌肉)技能。大肌肉動作技能是指通過全身參與的、廣泛的動作學習而掌握的動作技能。“大肌肉動作發展包括動作的靈敏性,需要平衡和運動、上身和手臂的技能。”精細動作技能是主要運用手和手指以及控制手指的技能等小肌肉或小肌肉群參與的動作學習而掌握的動作技能。小肌肉動作發展包括動作的精確性、靈敏性,需要力量的控制。
基本運動技能通常是指具有特定模式的常用基本動作或熟練程度較高的基本動作,一般涵蓋兩個或兩個以上身體部位的動作組合,是個體在遺傳的運動基因基礎上形成的生存、生活、工作、學習和專項運動技能發展所必備的一種基本運動能力。《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基本運動技能包括了基本動作技能。基本動作技能如同中文寫作中的字和詞,基本運動技能如同中文寫作中的詞匯與句子,體育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如同中文寫作中的完整文章。基本動作技能學習如同學習寫作字和句,基本運動技能學習如同學習寫作詞匯和句子,體育運動學習如同學習寫作完整文章。
《課程標準(2022年版)》根據結構與功能將基本運動技能分為移動性技能、非移動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其中,移動性技能是指身體從某一位置移動到另一位置的能力,如走、跑、跳、墊步走、馬步跑等活動;非移動性技能是指個體為維持平衡對身體進行控制的能力,如伸展、屈體、扭轉、懸垂、支撐與推拉、平衡等活動;操控性技能則是指身體通過控制某種器械進行運動的能力,如各種投、傳擊、踢、接球,用手或腳運球等活動。操控性技能既可以是操控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操控其他物體去完成特定的任務,達成特定的目標。
基本運動技能的形成與兒童的身體意識、空間意識、方向意識和時間意識緊密相關。身體意識是指兒童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身體各部分,知道身體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使用身體更有效、更能干。空間意識是指兒童知道在一定空間以及如何在一定的空間里運用身體部位。方向意識是指兒童知道在一定空間里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方位,從而更能理解在一定空間里的物體和方向性。時間意識是指對動作與時間關系的認識的發展,包含對于時間意識的技能,從而按照一定的規律或模式對時間依次排序等。
我國體育教學大綱和學術研究中對于基本運動技能主要使用以下幾個表述。
一是基本運動。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中專門設置了基本運動——以自然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懸垂、支撐、滾翻、平衡等為主要內容。有學者認為,基本運動包括走和跑、跳躍、投擲、隊列和體操隊形、徒手體操和輕器械操、跳繩、攀登、爬越、平衡、技巧。
二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也有稱身體基本活動能力)。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是以人的走、跑、跳、投、攀、爬、鉆等動作技能劃分體育教學內容的。
以往關于基本運動技能的界定與分類,無論是身體活動能力還是基本運動等都是從技能的外部形式而不是從技能結構與功能的角度認識與構建的。這樣的界定與分類存在不足之處。
其一,未能揭示基本運動技能的內在邏輯聯系,也未能更好地與體育運動,尤其是豐富多彩、具有趣味和吸引力的個人、雙人和團隊的體育比賽項目運動技能(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排球、足球運動等專項運動技能)形成良好的聯系,不利于結構化地進行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習,不利于提高基本運動技能對于體育運動技能的基礎性促進作用。
其二,未能充分地包括人類的操控性技能,例如投或投擲基本運動技能不足以包括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用手、軀干、腳等對物體的控制,以及操控物體對外界事物的控制,各種各樣的投、擲、拋、擊、踢及足球頭頂球、排球發球、排球扣球、攔網等各種各樣的傳、接、截擊等;也未能包括各種各樣借助器具如乒乓球拍、羽毛球拍、棒球棒、高爾夫球桿等控制球的運動。
人類動作發展理論都強調人類動作發展要經歷“運動條件反射—基本運動技能—體育運動技能”的序列過程。研究與實踐證明:在小學階段初期,那些掌握了基礎運動技能的兒童可能更加活躍和更加享受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體育運動。與此相反,長期以來形成的觀點是,掌握運動技能不充分的兒童,常常會在有組織的活動和自由活動中被同齡人排斥。這種早期動作行為中的挫折感會導致其隨后形成少動的生活方式。
基本運動技能、體育運動技能(專項體育運動技能)和運動能力素養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基本運動技能是體育運動技能的基礎,體育運動技能是形成運動能力素養的基礎。研究表明,兒童早期打下良好的基本運動技能基礎,對于促進體育運動技能形成,以及在不同的、復雜的體育游戲與比賽中運動技能的熟練,進而達到運動技能自動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良好的基本運動技能作為基礎,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即專項運動技能,就如同將高樓建在沙灘上。
《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基本運動技能進行了結構化、課程化的重構。基本運動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移動性技能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如各種各樣的跑步、單腳跳、雙腳跳、滑步、墊步跳、跨步跳、滑步、跳躍與落地(跳遠)、跳躍與落地(跳高)等;非移動技能是在不同支撐點上保持身體的平衡卷縮、伸展、扭轉、重心轉移、低矮器材上的平衡與重心轉移等,如燕式平衡、單腳支撐平衡、頭手倒立、肩肘倒立、手倒立;操控技能是在以往各種各樣的投、拋、擲、接的基礎上,增設了各種各樣的踢球(足球技能的基礎)、運球(籃球技能的基礎)、擊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技能基礎)等,實現了基本運動技能與后續運動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學習的有機銜接與聯系。
《課程標準(2022年版)》根據基本運動技能發展的敏感期,在水平一設置了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內容,遵循兒童早期動作發展規律,圍繞基本運動技能形成、熟練和運用的順序,為學生的運動參與及發展體能和體育運動技能,進而為形成運動能力素養奠定良好基礎。
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基本運動技能發展規律,在進行基本運動技能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將基本運動技能學習與學生全面發展相聯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學校體育課程提出明確要求,“基本運動技能學習是構成學前、小學和中學教育課程的有計劃的、漸進的、包容的學習體驗,它是終身參與身體活動和體育運動的基礎。通過體育課向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的這種學習體驗要適合青少年的發展,幫助他們掌握身體活躍的生活所需要的運動技能、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和情感技能。”在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系統地將基本運動技能學習與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和情感技能學習進行有機結合。
二是引導學生關注正確完成運動技能的過程。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對自己能做出的運動技能感興趣,但是對于正確完成基本運動技能,他們往往不太關注過程,而更關注結果。基于此,在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正確完成動作的過程,淡化對于技能運用結果的評價和獎勵,強化對于正確完成基本運動技能方法與過程的評價和激勵。
三是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具有個性特征的基本運動技能。有體育學者認為:“運動技能獲得本質上是一個學習主體主動構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主體以自身的肌肉本體感覺、視覺表象、操作思維、直覺思維和策略思維為認知方式,在自身原有運動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在與自我、與他人互動中、在自我與周圍運動環境的互動中,建構起自己新的運動技能。運動技能的建構是一種復雜的統合性運動認知過程,即心理—社會文化的統合建構過程。”“運動技能的建構過程是一種智慧實踐過程,與通過單純理性思維和通過語言學習比較,這種認知涉及更豐富的心理過程,對人的智慧發展起著綜合的作用。”在基本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建立基于個體的基本運動技能經驗。
四是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基本運動技能的內在動機。運動能力核心素養的重要追求是引導學生自覺自愿、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在小學低年級進行基本運動技能教學應更多地采用游戲化方式的運用,為學生創設開放、自由、自主、好玩并樂在其中的活動與情境,激發學生對基本運動技能學習過程的本身興趣,并注意將單個動作與組合動作技能以及游戲情境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發展基本運動技能。
五是注意與游戲化運動和專項運動學習的有機融合。《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基本運動技能內容主要安排在水平一階段。三至九年級強調在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學練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已經較為成形的基本運動技能。水平二重點學習游戲化體育運動;水平三和水平四重點學習學生喜聞樂見的經過教育學改造的多種體育運動項目,使學生形成比較豐富的運動體驗,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運動需求。在游戲化體育運動或多種體育運動項目學習中,有意識地將所形成的基本運動技能與所學體育運動有機結合,并在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學練過程中得以運用與提高。
總而言之,只有在小學低年級強化和優化基本運動技能學習,才能提高學生基本運動技能。在三至九年級結合游戲化的體育運動、體育運動項目學習提高運動技能水平,才可能實現運用已經掌握的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參與體育運動,解決真實的體育運動問題,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