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海省平安公路段 張萬里
本文以某公路建設項目為例,該項目處于該地區路網的關鍵位置,設計全長約31km,總投資體量約為25.4億人民幣。該項目建設全線共計21座橋梁、7座隧道,且橋隧總長占該項目全長41.54%,為該地區橋隧比最大的路段。項目主線路段按照雙向四車道展開設計,設計速度為100km/h,路基設計寬度為26m。
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工程建設,公路往往具有投入大、工期長、難度大的特點,因此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需要面對復雜的外部因素,結合不同工序綜合考慮其潛在風險。
該項目地處具有較為豐沛的降水及光照,根據當地統計資料可知年平均氣溫約為21.4℃、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450mm、年日照時數約為2004.7小時。此外,按照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嚴寒、酷暑等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較低。整體來看,建設地氣候條件較為適宜,對于工程建設而言制約較少,但需要注意的是降水量豐沛且途徑水系復雜,需要予以足夠重視。建設當地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且呈現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趨勢,這一地形地質特點也對項目的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項目全線橋隧占比較高,約為41.54%。根據已有統計資料分析發現,來自氣候環境的風險主要集中于暴雨,但就歷史數據來看其發生頻率較低;同時,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也對工程建設帶來了一定不利影響,將顯著提升工藝技術的復雜性;本項目建設地所處環境受震害影響的風險較小,可基本忽略不計。因此,本項目的環境風險綜合評估較低。
本項目沿線地區常住人口以漢族為主,同時也有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區,因此工程建設可能會對少數民族習俗產生影響。同時,公路項目同時也可能牽涉到民生問題,譬如農田耕地占用及住宅拆遷等都有可能帶來社會風險。若處理不當,甚至還將對工程建設的正常開展帶來安全風險,譬如發生預期之外的工程中斷、設備損壞、材料失竊等。對于這一類潛在風險,需要在項目開始初期做好預案。
此外,還應將項目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納入考慮范圍內。由于本項目為新建公路項目,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原有自然環境受損,引發水土流失、農田占用、河流改道等問題。同時,施工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噪聲、粉塵、振動等不文明施工現象,使得民眾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因此就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防止。
從我國社會宏觀經濟狀況來看,公路工程建設的規模、數量都處于持續上升的階段。盡管受制于國際金融大環境的影響經濟增長處于較為緩慢的狀態下,且復雜的國際形勢為經濟運轉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就長遠來看我國工藝技術的創新存在巨大的機會,這為工程建設項目也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我國良好的金融條件及廣闊的市場需求也能夠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動力。該項目正處于我國工程建設發展的重點時間下,路網的擴張有助于促進科學進步、文化交流,因此經濟環境較為有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項目的建設周期為3年,相對較長,且工程造價比較高,是一類投入高、密度大的建設項目。且該項目資金以建設企業自籌為主,因此在資金結構上嚴重依賴于融資,但融資同時又受到市場經濟的干擾而發生成本上升。根據已有的實踐經驗來看,在建設期內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常常會發生物價變化、通貨膨脹等,進而導致材料、設備及人力等主要成本的上升。
該項目的體量較大且建設周期較長,全線共有橋梁21座、隧道7座,這也對施工工藝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項目實際落實過程中往往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技術問題,導致設計方案、技術選擇存在不合理。此外,在施工開展過程匯總由于不同工序之間存在技術差異,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容易產生參差不齊的處置效率。承包商在開展工作時對于各項工序的理解不足也會帶來一定的技術風險。
對于本項目而言,所采用的施工技術大多較為成熟且應用廣泛,因此技術風險相對較低,總體處于可控的范圍內。而來自于工程材料的風險,譬如鋼筋、水泥等,則由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來選擇,能夠有效避免采用不合格產品帶來的質量風險。需要注意的是,本項目施工所涉及到的設備、機械比較繁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且其中許多設備已經具有較長的使用周期,可能會導致施工質量的不可控。此外,對于項目的設計、施工以及監理等單位都應當按照現行規范要求選擇資質合格、經驗豐富的企業進行合作,確保參建人員能夠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考慮到本項目地處山區丘陵地帶,其地形地勢條件比較復雜,且其橋隧比占比較大,需要多種技術工藝支持,因此技術風險比較突出。其中最為突出的風險因素在與技術風險及設備風險。
自然災害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因此在項目建設初期就需要對自然災害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做出全面的考慮,結合當地歷史數據預測建設期內的災害風險。調研發現該項目所處地在夏季存在洪水、暴雨等災害,且同時存在火災風險。在項目早期就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應對方案,將自然災害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此外,技術人員不僅需要考慮到建設地的自然氣候影響,同時還需要提醒承包單位,要求其根據潛在的自然災害風險優化施工組織計劃,將氣候對工期的影響降到最低。特別是在降水較為豐沛的季節,應當時刻關注氣候變化,并根據項目設計方案配備相應的防水、排水方案。應當特別關注生活區、建設區的排水措施布置,尤其是鋼筋、水泥等材料的堆放區應采取適當的防潮措施,并重點加強防漏電保護,提升項目開展的安全性。若降水對施工進度、質量的影響不可避免,則可通過優化工序搭接來減弱其不利作用。
不可抗力風險廣泛存在于項目全周期的各個環節中,這也就需要技術人員能夠轉移風險。本項目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因此其中潛在的風險就比較突出,借助保險來轉移風險能夠通過較為低廉的保費獲得抵抗風險的能力,其中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能夠在這一方法下得到有效補償。此外,目前在工程中常見的一類轉移風險方法即是選擇適當的承包商合作,借助招投標的方式來將部分風險轉移至承包單位。
公路常常需要跨越農田耕地,這也就導致征地拆遷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其牽涉到民眾的利益需求,若其處理不當則很容易引發社會問題。在本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為了盡可能控制征地拆遷可能帶來的風險,與上級主管單位積極溝通,建立了良好的征地拆遷體系。在本項目中并未發生阻礙工程正常開展的現象。基于城鎮預期規劃,采取折遷戶集中安置等方式,在實踐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針對本項目可能產生的環保風險,做出針對性的防護方案,主要可歸為以下幾點:
1.植被保護,防止水土流失
建設過程中充分重視對建設用地的保護,尤其是植被保護。對于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的土地破壞,應當附加適當的植被來恢復綠化。特別地,若由于土方開挖等工序需求而出現土體裸露應及時加固,或者也可采取薄膜進行覆蓋。在施工結束后再另行采取防護措施進行恢復,降低水土流失的風險。
2.合理處置噪聲、大氣污染
若施工作業面距居民區比較近,則施工所帶來的噪聲不可避免地會對民眾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所以就需要技術人員能夠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并可采取加裝隔音設施的方式來阻隔噪聲的傳播。
公路建設需要土方開挖、回填等,因此現場常常伴隨泥土、粉塵等,加之大型機械設備的穿梭,揚塵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所以在居民區附近就需要及時灑水。在運載卡車進出場地時也應當做好覆蓋、灑水,將揚塵污染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3.建設廢棄物的處理
施工所產生的建設廢棄物應在項目初期做好處理規劃,廢棄物的處理應盡可能選擇荒地等便于填埋的地區,如有必要還可建立相應的廢棄物處理方案。取土應盡可能選擇荒山,減少對農田耕地的占用。
4.加強與社會各方的聯系
公路項目牽涉到許多內容,且與各個領域、單位存在工作交叉,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因此在問題出現早期就應積極與各方取得聯系進行協調。同時,與社會各方之間的良好溝通也能夠顯著減少問題發生的風險。與項目承包商之間的溝通,能夠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便于按照預定周期、質量完成工作,同時也能夠及時制定應對措施。與當地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也能夠大大減少可能出現的治安問題。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規模、數量的不斷發展,項目風險管控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內容。傳統風險管控理念的落后、管控技術的陳舊表明我國項目開展的水平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特別是對公路這一類投入大、周期長的項目而言,欠缺可靠的管理措施將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在實際工程中,風險的管控需要技術人員從決策上予以充分重視,且在明確項目潛在各項風險的同時制定針對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