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洋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高等教育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的全局性號令,是激勵廣大師生愛黨報國的根本性指引。
師德師風建設具有根本性。因為作為老師,要做到言為人師、行為世范并不簡單。為人師者,不光要有才學,更要有品德。如果說“才”是加速器,那么“德”就是方向盤,如果方向錯誤,結果危害會更大。師德師風建設關乎根本、關乎長遠。
品德高尚是教師之所以為教師的內在要求,或者可以說是教師的“執業證”。己不正焉能正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如果自己沒有高尚的品德,結果必然是無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古人認為,教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其中的“傳道”,傳的就是為人的正道,為事的光明大道;其中的“授業”,不是簡單的知識,而是智慧,是追求善的智慧;其中的“解惑”,是解答價值沖突中的基本原則問題。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因此,教師要以德立身,這是前提,也是根本。可以說,立德樹人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師德師風是評判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標準問題,就是參照系,就是標桿,也是旗幟和方向。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有了標準,才有奮進的動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如何評判其教學成效呢?從其教學結果看,是有多少學生取得了優異成績;從教師個人職稱看,達到了高級還是中級。但是,最重要的標準,還是要看教師是否具備了良好的師德師風。如果一名教師的師德很好,就能讓學生感覺到如沐春風,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夠讓學生受到熏陶而有所成就。相反,如果教師品行不端,即便巧舌如簧、滔滔不絕,也不能給學生增加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甚至會讓學生誤入歧途。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建設應該是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嚴格制度規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導。”習近平總書記既提出了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又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建設和督導提出了明確要求。
立德樹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作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之一,足見立德樹人的重要性。立德樹人是從立德開始、以樹人為目的,如果教育并沒有達到讓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起來的結果,那么,老師就不是稱職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是合格的人類文明的傳承者。立德樹人應當成為每一個教師的初心,是每個教師所思所行所盼所念的根本出發點。我們常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五個方面中,第一位的是德,如果德不配位,或者說“寡德”,甚至“缺德”,那么就難以達到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建設者的目標。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是國家繁榮、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每個人民教師都想著成為人民稱贊的好老師。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稱職的乃至優秀的好老師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了“四有”好老師標準,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為爭做新時代立德樹人表率教師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向著立德樹人的表率目標邁進呢?
一是要做理想信念堅定的教師。理想信念,也是一名教師的初心使命。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發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這就是一名教師心中應當有的國家使命、民族責任和社會擔當。其中,首要的是認同,就是要堅定思想認同、道路認同、情感認同。沒有認同,總是隔著心,是永遠無法承擔起一名教師應有的使命的。
二是要做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師。教師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是非、善惡、義利、美丑、得失等方面,如果在學生階段沒有培育好學生正確的三觀,那么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甚至是危險的。教師要有仁愛之心,品德高尚,就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熱愛教師職業,以教為美、以師為樂,以德施教、以德立身,自覺加強修養,時常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并且把這種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三是要做傳播正能量的教師。要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對于品德的培養,要時刻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一種不知足的勁頭。同時還要有扎實的學識。習近平總書記說:“老師應該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為此,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對黨的政策要有清醒的認知,做傳播正能量的使者。在教學中,就是要自覺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方向和方法相統一。
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落實這一根本任務,需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高質量教育體系。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引導廣大教師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強化黨對學校的政治領導,增強學校黨組織政治功能,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監督,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教師作用。重視做好在優秀青年教師、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完善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組織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在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統籌作用。健全教師理論學習制度,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育德育人能力。
樹牢尊師重教理念。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工作的主體是教師。尊師重教應當成為學校辦學治校的基本理念。學校領導班子應帶頭強化這一理念,大力營造“尊重教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及時研究解決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和其他行政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用活用足相關政策,主動為教師干事創業搭建平臺、創造條件,讓大家深感當教師的光榮。嚴格執行管理制度的同時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溫度,把服務工作做好做足。
搭建成長成才平臺。建立健全教師培養機制,既要有普遍性培養方案,也要有個性化培養方案,重點加強對青年教師特別是剛進校教師的培養,通過建立導師培養制度,實施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在培訓深造、蹲點調研、對外交流、掛職鍛煉等方面給予傾斜,引導青年教師創新思維、拓寬視野、積累實踐經驗。多給年輕教師特別是剛進校教師發展機會,多搭建平臺、多創造機會,讓他們在歷練中健康成長。
健全激勵約束措施。要深化教學科研激勵機制改革,加大正向激勵力度,讓廣大教師有更多的獲得感,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同時,在聘期考核上出硬招、實招,通過嚴格考核,真正做到激勵約束并重,激勵到位、約束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