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孩子工作后還跟父母要錢的?有沒有毫無生氣、每天打游戲的人?很多中國式父母一邊期待孩子飛黃騰達(dá),一邊怕孩子飛得太高。孩子一邊嫌棄被父母束縛,一邊心安理得啃老。為什么好好的孩子養(yǎng)“廢”了?
近日,熱播劇《消失的孩子》里一個受原生家庭溺愛的“巨嬰”,讓不少網(wǎng)友直呼“太真實”!
劇中主人公袁午是一個眼神空洞、瘦骨嶙峋的“優(yōu)等生”,被網(wǎng)友稱為“年度廢物”。他從小成績就好,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優(yōu)秀的背后,也有著巨大的空洞。父母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會為他包辦。就連相親的時候說什么,和誰結(jié)婚,結(jié)婚戒指是什么樣的,都是母親說了算。
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叛逆,是因為賭博輸?shù)脙A家蕩產(chǎn)、妻離子散。父母帶著他遠(yuǎn)離家鄉(xiāng),去一個沒有人認(rèn)識的地方重新開始。沒過多久,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和父親的生活全靠父親微薄的退休金。一天晚上,父親充滿悲情地對他說了那句“要是爸走了,你可怎么辦”之后,也撒手人寰。
袁午不敢通知殯儀館,他害怕申報死亡后,就沒有了父親的退休金。偶然間他發(fā)現(xiàn)家里衛(wèi)生間墻體是空的,于是他把父親藏到墻里,制造出父親還活著的假象。
這個看起來聳人聽聞的故事,或許是我們生活的強(qiáng)化版。父母奮力托舉,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沒想到卻把孩子養(yǎng)成了巨嬰。那些外表看起來四肢健全、成績優(yōu)異、西裝革履的成年人,內(nèi)在卻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消失的孩子》劇照
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孩子工作后還跟父母要錢的?有沒有毫無生氣、每天打游戲的人?“隱形廢物”其實并不罕見。
很多中國式父母一邊期待孩子飛黃騰達(dá),一邊怕孩子飛得太高。孩子一邊嫌棄被父母束縛,一邊心安理得啃老。
那些無法長大的孩子,那些被稱為“巨嬰”“媽寶”的成年人,并不是現(xiàn)在開始廢的。他們的人生也許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空虛無力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wù),就是完成自我認(rèn)同。他們會在“我是有能力的”和“我是無能的”之間反復(fù)切換、試探。
正常的成長過程,是孩子帶著全能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然后在外面的世界受挫,產(chǎn)生“我不行”的挫敗感。接著父母承接住孩子的無力,讓孩子明白“做不好依然被愛”,讓孩子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在這個反復(fù)受挫又反復(fù)被支撐的過程中,孩子完成自我認(rèn)同,開始確認(rèn)“我是有能力的”。
但是事實上,很多父母沒有力量承接孩子的無力。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嫌孩子吃飯弄得亂七八糟,然后追著喂。孩子本來“我能行”的念頭被撲滅,變成了“我做不好”。
孩子八九歲的時候,父母嫌孩子作業(yè)寫得不好,吼著催孩子快點,孩子原本覺得“這是我的事”,慢慢變成了“我的作業(yè)是給父母寫的”。
孩子二十幾歲的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工作選的不好,對象找的不行,就給他們選“合適”的。孩子本來覺得“這是我的人生”,變成了“我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
在“我能”和“我不能”的試探中,孩子逐漸開始認(rèn)同“我是不行的”。一個人潛意識里覺得“我不行”時,任何天賦都將不再起作用。
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幕:一位媽媽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還在追著喂飯。她會跟人抱怨自己多累,每天追著喂飯有多辛苦,然后回到家,依然會追著孩子一口一口地喂。這其實是一種驕傲的宣誓:沒有我的話,孩子連吃飯的能力都沒有。我為了孩子這么辛苦,我可真?zhèn)ゴ蟀。?/p>
父母對孩子高濃度的愛,其實是因為害怕自己不夠好。不管是包辦還是控制,本質(zhì)上都是父母無法面對自己的“我不好”。他們制造出一個能力不足的孩子,雖然很勞累,但他們享受著自己的偉大感、犧牲感、價值感。他們潛意識里覺得:“我都這么辛苦了,誰還敢說我這個父母做得不合格?”
這種病態(tài)共生的結(jié)果是父母和孩子都很委屈——孩子覺得父母毀了自己;父母覺得自己這么努力了,孩子為什么還不爭氣?父母和孩子的委屈,各有各的道理。
不管是父母愛孩子,還是孩子愛父母,愛本身是沒有錯的。愛雖無錯,可是濃度過高的愛是會傷人的。超過了一定程度后,愛的越多控制也就越多。
所謂“一定程度”,大概就是父母與子女的界限感。這個界限該如何把握呢?
也許最恰當(dāng)?shù)姆椒ň褪恰愕暮⒆硬皇悄愕暮⒆印2灰押⒆赢?dāng)成自己生命的全部,而是把他當(dāng)成你最好的朋友,你會怎么對待他,他做錯事你會怎么跟他溝通,這個尺度也許就是恰當(dāng)?shù)摹V劣谀阕约海憧梢杂懈嗟木θふ易约旱膬r值,過好自己的人生。
舒適的關(guān)系是清爽的,痛苦的關(guān)系是黏糊的。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覺得痛苦,那就是在提示你們:距離過近,請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