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某飲酒后駕駛摩托車在某路口摔倒,被周圍群眾發現并報警。在取保候審階段,為爭取緩刑,印某與潘某預謀,賄買宗某上演了一出“勇救落水者”的戲碼。
經過一系列操作,印某拿著錦旗、合照及感謝信等材料來到法院,以其有見義勇為行為構成立功、需要查證為由,向法院申請庭審延期。法院依法將案件退回檢察院核實證據、補充偵查。
在補充偵查階段,檢察機關發現整個“救人”事件完美得近乎不可思議,所有證據齊全完備,每個環節銜接到位。為弄清事情原委,偵查人員經實地走訪事發地點后發現,此次“救人”事件是人為制造。印某因涉嫌妨害作證罪被立案偵查,后被檢察機關追加起訴。
法院認為,被告人印某醉酒后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其行為已構成危險駕駛罪。后印某又以賄買等方式指使他人作偽證,其行為已構成妨害作證罪,依法應對兩罪并罰。
因對印某等人造假犯罪事實的立案偵查、追加起訴,導致危險駕駛罪的訴訟程序延期,并由速裁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對刑事訴訟活動產生了實質的干擾和破壞。從其參與預謀等預備活動、向司法機關虛假供述、偽造通話記錄等行為的整個犯罪過程來看,具有一定的主觀惡性,故就此情節不予從輕處罰。
最終,法院判決印某犯危險駕駛罪,判處拘役2 個月,罰款6000 元;犯妨害作證罪,判處有期徒刑7 個月。
在司法實踐中,犯罪分子以賄買、暴力、脅迫、引誘犯罪等非法手段偽造立功情節,企圖獲得從寬處理的行為,侵犯了國家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活動,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官提醒,任憑再精妙的騙局,總有被拆穿的一天。僥幸心理通往的不是坦途,而是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