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年7 月7 日,劉伯承給“南昌暴動委員會”做了萬余字的報告,題目是《南昌暴動始末記》。這份報告詳細記載了南昌起義的準備過程、經過以及失敗的經驗教訓。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關于南昌起義記錄最全面系統、最有價值的一份檔案。
1927 年,南昌起義失敗后,劉伯承遠赴蘇聯學習。后逢黨的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他參加了這次大會,并在大會的“軍事委員會”和“南昌暴動委員會”工作。1928 年7 月7 日,他給“南昌暴動委員會”做了萬余字的報告,題目是《南昌暴動始末記》。這份報告詳細記載了南昌起義的準備過程、經過以及失敗的經驗教訓。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關于南昌起義記錄最全面系統、最有價值的一份檔案。
報告開頭的第一句話是:“南昌暴動是中國無產階級奪取領導權在歷史上的第一頁。”這指出了起義的偉大意義。接著,報告在講述南昌起義政治、軍事形勢后指出,“自蔣介石叛變,在各處上演屠殺案之后,在武漢政府也隨著南京變成屠殺工農機關”之后,得出“南昌暴動好”這一結論,指出南昌起義是國民黨反動派“逼”出來的結果。

劉伯承
史料稱,劉伯承在南昌起義南下途中,一次,部隊在竹林里休息,他到20 軍教導團巡視,大家請他講述從瀘順起義到南昌起義的經歷。他說:“一切革命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我從四川被逼出來,現在又從南昌被逼出來,被逼到了革命的最前線。”一個“逼”字深刻揭示了南昌起義的緣由。
當然,劉伯承在報告中也坦言:“南昌起義,可惜是失敗了。”
劉伯承參加南昌起義只經歷了“南昌暴動-潮汕失敗”這一階段歷史。當起義軍余部在朱德、陳毅率領下,“以非凡的英雄氣概和革命膽略沖破千難萬險,為保留革命火種繼續高舉南昌起義所開創的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旗幟,為改造舊式軍隊和建設無產階級的新軍隊,為實現從城市到農村、從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轉變,為率領我們登上井岡山與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勝利會師”(粟裕語)而進行偉大的實踐時,劉伯承已遠在莫斯科,對南昌起義余部在千里轉戰的歷史,并不清楚。所以,他撰寫此報告時,作出起義是“失敗”的定論。
報告指出:“軍事是根據政治決定的,由東江取廣州是黨于事前由政治上決定的。”這是今天我們解讀南昌起義軍為什么要南下廣東,為什么要冒著炎熱沖破阻力去東江建立根據地、占領海口的重要政治背景。
因為南下廣東是莫斯科的決策,是中央既定方針,“軍事服從政治”,南下廣東正是這一政治的需要。今天看來,這一決策無疑是錯誤的。造成這一決策失誤的原因是黨還處于幼年時期,缺乏武裝斗爭的經驗,特別是當時的中央方針決策得一切聽共產國際指揮。
實踐告訴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原理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過去、今天、往后,都應當是共產黨人的活的靈魂。
報告還科學分析了起義軍南下失敗的經驗教訓,為人民軍隊建設、土地革命戰爭提供了寶貴經驗,為我們解讀當年中國革命應如何“搞”,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借鑒。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鮮明指出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性。報告指出:“我們的黨無論何時都要有精密的組織、威嚴的權力,才能領導一切,而于暴動時尤然。”
“黨的紀律亦其松懈,統為不明、權力不聚、責任不專,已失掉了領導暴動的重心。”這是起義軍失敗的根本原因。應該說,南昌起義初期,在軍隊初步建立了黨的基本制度和原則,這是南昌起義的偉大創舉,具有劃時代意義。但黨的領導薄弱,也是起義軍主力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朱德、陳毅正是吸取了這一教訓,在部隊極其混亂和困難之際,利用時機開展“贛南三整”,才使起義軍重獲新生。
第二,對人民軍隊建設諸多方面問題作出深刻反省。比如,對戰役戰斗作戰指揮方面不足做出了分析。報告指出,壬田作戰,由于葉挺部隊未能依照計劃完全到齊,造成擊潰戰“敵人未被殲滅”;會昌戰役,“剩得三千人,向南逃竄”,因“賀龍所任攻擊的一方面,未照預定計劃由瑞金派出兵力”,未對敵形成包圍之勢,而造成嚴重后果。
第三,對軍事指揮缺乏嚴密紀律性做了深刻檢查。報告指出:“作戰指揮要統一,命令是要厲行的。這次暴動從軍事上講,可以說誰也不能指揮誰,完全是友誼地協商進行。沒有紀律的部隊,如何能作戰?”這指出了加強軍隊紀律建設的重要性。
第四,對武裝斗爭與農民運動結合不足做了透徹檢討。報告指出:“農民其意重在本鄉中尋得土地,愿意從軍出征者少。我們未把土地革命的口號徹底拿出來,農民未能被充分發動起來共同奮斗,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第五,對作戰信息掌握、情報工作做了深刻檢討。“這次估量太差。此次估計敵人力量,何以太小?是諜報的罪過。此次估計農民的力量,何以太大?是我們認識不足、不切實際的罪過”。
第六,對政治宣傳工作“不甚努力”做了檢討,指出“組織農民,每到一地宣傳都需努力為之”。報告中特別指出:“賀龍軍內部政治影響亦嫌薄弱,這也是一些政治工作人員不甚努力之表現。”
第七,對起義軍后勤保障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報告指出:“軍隊運動之遲緩,一切設備之無辦法(如部隊衣被等事),我們都感覺到這個問題的困難。但籌得之款甚微,不敷用度。至瑞金后,越感困難,影響行軍速度。后來,成立了一個戰時經濟委員會,由各負責同志共同組織起來,但成立數日即遭失敗,成績無所表現。款項支出也影響了軍事行動。”
總之,報告對南昌起義的全面分析,是對我軍武裝斗爭和人民軍隊初期建設最全面深刻的總結,是我們開啟研究中共武裝斗爭歷史大門的金鑰匙,為我們認識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重要性提供了基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