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白雯靜 王艷煒 王海峰 . 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甘肅省隴神戎發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嗜冷、兼性厭氧細菌。同時,也是一種食源性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歐美國家曾多次暴發由于食用了受單增李斯特氏菌污染的肉制品、奶制品、蔬菜及水果等而引發的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在《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對乳制品、肉制品(包括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水產制品、即食果蔬制品、冷凍飲品均有五份樣品中均不得檢出單增李斯特氏菌(n=5,c=0,m=0)的規定;同樣,在2022年3月7日實施的《GB 31607-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散裝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部分或未經熱處理散裝即食食品”: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限量為0/25g(mL)。由此類標準可見,國家對于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管理是十分嚴格的。
目前,國內單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檢驗方法主要有: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結合等溫擴增技術、結合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光譜學檢測技術、其它檢測技術(除了基于核酸檢測、特有蛋白檢測之外,還可以與色譜、核磁等多項技術技術相結合對單增李斯特氏菌進行檢測)。《GB 4789. 3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與舊版標準相比較,主要增加了“第二法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計數法”和“第三法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計數法”。目前,對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檢驗方法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隨著檢驗檢測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得較短時間內完成精準檢測成為可能。
另外,對于實驗室而言,質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質量控制的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實驗室內部控制和實驗室間控制等等。實驗室內部控制工作可通過多種工作方式來展開。比如,內部質量監督以及通過購買質控樣品開展相關檢驗檢測工作等等。但是,由于其實施的環境和主觀等多種因素受限,僅有內部控制是遠遠達不到質量控制的要求。這時候,實驗室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達到實驗室間控制的目的。比如,參加外部能力驗證就是一種十分常見且有效的形式。尤其針對微生物實驗室,此項工作十分重要。微生物實驗室可以通過參加能力驗證、盲樣測定以及比對試驗等等。一方面,可以較大程度針對新入職人員提高其檢驗檢測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該實驗室對“陽性樣品”的檢出能力。即保證“陽性”不漏檢、陰性不得出現“假陽性”的結果。一旦實驗室出現“假陽性”“假陰性”“與參考值范圍不符”等情況時,實驗室的負責人員應該針對整個實驗室進行溯源。從人員、環境、設備、培養基和試劑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地追溯和分析,從而糾正不利因素,確保檢驗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我院于2020年5月底參加了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組織的“NIFDCPT-248 食品中單增李斯特氏菌檢出能力驗證”試驗,按照后期返回的結果來看,檢驗結果為“滿意”,現將具體試驗情況匯報如下。
實驗室共收到2份單增李斯特氏菌樣品,樣品為白色球狀、真空包裝于西林瓶,樣品編號分別為FC02220011、FC02220030;2袋奶粉樣品,每袋重量為25g,編碼與菌球編碼對應。
AC2-6S1型ESCO生物安全柜(新加坡藝思高公司);GR-85致微高壓滅菌器(廈門致微公司);MJ-250-Ⅲ型霉菌培養箱(上海躍進);HH.B11.600BY型恒溫培養箱(上海躍進);VITEK2 Compact 30型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法國梅里埃);mini VIDAS(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法國梅里埃)。
李斯特氏菌顯色培養基(批號:200309)、李氏增菌肉湯(批號:190401)、PALCAM培養基基礎(批號:180425)均購于北京陸橋股份有限公司,所使用培養基均按照《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檢驗 培養基和試劑的質量要求》以及內部質控的要求進行驗收與質控,并符合相關要求。VIDAS單增李斯特試劑盒(法國梅里埃);VITEK2革蘭氏陰性細菌鑒定卡(20卡)(法國梅里埃)。
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ATCC 19115]購買于美國菌種保藏中心,并定期采用國標的方法進行菌種鑒定和確認。
在生物安全柜內分別開啟西林瓶,將225 mL LB1增菌液加入到無菌均質袋中,并將西林瓶內小球加入到LB1增菌液中,充分溶解。然后將與西林瓶相同編碼的奶粉樣品加入到上述LB1增菌液中,充分均質混勻。依此方法,分別對2件樣品進行平行處理。上述稀釋液,于30℃培養24h后,移取0.1mL,轉種于10mL LB2增菌液中,于30℃培養24h。取LB2二次增菌液劃線接種于PALCAM瓊脂平板和李斯特氏菌顯色培養基上,于36℃培養48h后,觀察各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如有可疑菌落(典型菌落在PALCAM瓊脂平板上為小的圓形灰綠色菌落,周圍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凹陷),自選擇性瓊脂平板上分別挑取3-5個典型或可疑菌落,進行初篩試驗和鑒定試驗。取LB1增菌液按照miniVIDAS(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儀器操作規程和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相關試驗。
按照VIDAS儀器要求:質控1(control 1)的示值須在0.71-1.07的范圍內,質控2(Control 2)的示值須≤0.04;標準(standard)的示值須在2201-4801的范圍內,方可進行后續樣品試驗,根據表1的試驗數值,滿足儀器要求,故可進行下部分樣品的試驗。

表1 VIDAS質控結果
取LB1增菌液按照mini VIDAS儀器操作規程和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相關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表2結果,初步可判斷樣品FC02220030為陽性(檢出單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樣品FC02220011為陰性(未檢出單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表2 VIDAS試驗結果
根據PALCAM培養結果和李斯特顯色培養基培養結果來看,進一步確定樣品FC02220030為陽性,樣品FC02220011為陰性,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PALCAM培養基和李斯特顯色培養基培養結果
參照《GB 4789. 3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對樣品FC02220030進行初篩(接種木糖、鼠李糖發酵管)和鑒定試驗(包括染色鏡檢、動力試驗、過氧化氫酶試驗等生化鑒定項目),確定FC02220030為陽性,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FC02220030初篩/鑒定試驗結果
單增李斯特氏菌(ATCC 19115)為陽性對照,其初篩和鑒定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ATCC 19115(陽性對照)初篩/鑒定試驗結果
表6為FC02220030 VITEK2鑒定結果:(99%概率),其置信度為極好的鑒定。

表6 FC02220030 VITEK2鑒定結果
通過對不同檢驗方法的分析,mini VIDAS在第一步增菌培養(即LB 1增菌液培養24h)后,便可進行試驗,與常規檢驗方法結果一致,而且所需檢驗周期短,可在較短時間內得到結果。因此,該方法可用于大批量檢品致病菌的快速篩查。另外,在李斯特氏菌顯色培養基的制備過程中,應注意要將添加劑進行充分混勻,混勻后在加入培養基(培養基在高壓滅菌121℃、15min后冷卻至50℃備用)時,應注意邊混勻邊加入,以保證添加劑均勻地混合在培養基中,從而確保顯色培養基質量的穩定性。另外,在配制操作時應注意無菌操作,否則容易導致沒有白色暈圈或白色暈圈不明顯,從而影響判定結果,造成假陰性的出現。另外,為確保試驗結果,在配置顯色培養基時,可以選擇多個品牌的培養基進行對照和綜合判斷。最后,在試驗的同時應注重陽性對照與陰性對照的使用,從而確保結果的可靠性與可追溯性。
在日常檢驗檢測工作中,實驗室應該制定詳細的年度質量控制計劃,通過能力驗證、人員比對、質控樣測定等多種方式,確保整個實驗室正常、穩定地運行。另外,在涉及微生物致病菌的檢驗時,應采用多種儀器設備對結果進行比對和印證,進而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