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偉
連月來,秘魯多地抗議活動不斷,社會動蕩幾乎成為常態。從表象上看,引發秘魯社會抗議的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民眾生活負擔加重;但本質上,多發的抗議活動折射出秘魯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脆弱性。
盡管目前秘魯政府已采取相關措施響應民眾訴求,但未來該國恐仍難走出動蕩“怪圈”。如何解決好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多重矛盾,是秘魯政府不得不面對的深層次問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大規模刺激方案提振了市場需求,但由于供應鏈擾動造成的供需錯配等問題,大宗商品價格有所上漲;作為全球主要食品、礦產及能源的大型生產和出口國,俄羅斯和烏克蘭連月來陷入沖突狀態,更加劇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秘魯經濟對外依賴度高,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從多個渠道推高秘魯國內通貨膨脹水平。

2021年7月28日,在秘魯首都利馬,卡斯蒂略在總統就職儀式后離開國會。圖:瑪利亞娜·巴索/新華社
一是貿易渠道。根據世界銀行世界貿易整合解決方案(WITS)數據庫的數據,2019年,燃料和食品進口占秘魯總進口的近20%,全球燃料、食品價格上漲對秘魯產生輸入型通貨膨脹。根據秘魯國家統計和信息局數據,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秘魯通貨膨脹率達到8.81%,其中食品、交通相關通脹增速明顯。
二是匯率渠道。多重因素疊加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出于追求安全資產的目的,秘魯資本加速外流,本幣貶值,2020年底至2021年底,秘魯貨幣索爾對美元貶值12%,從而導致秘魯進口價格更高,通脹水平因此被進一步抬升。
三是通脹預期的作用。在貨幣政策極度寬松的條件下,全球通脹預期提高,加劇了秘魯的通脹水平。
秘魯是全球第二大銅礦生產國,礦產價格上漲、國內經濟恢復和對礦業公司征稅改善了秘魯的財政狀況,秘魯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20年12月的8.9%下降到2021年11月的3.3%。然而,該國長期以來社會痼疾嚴重,非正規就業率較高,部分民眾既無社會保險,也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難以從政府財政狀況改善中獲益。
從居民收入來看,根據德國Statista數據庫數據,自2010年起,秘魯前20%的高收入群體收入占全體居民收入比重達50%,且該數值一直相對穩定,而20%的低收入群體收入占全體居民收入比重則不足6%。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秘魯勞動力市場惡化,社會分配更加不公。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數據顯示,2020年,秘魯就業人口和勞動收入下降幅度均位列拉美國家首位,分別下降14%和28%,基尼系數(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則增加8.2個百分點,貧困率和極端貧困率分別上升5.6個和13個百分點。此外,疫情導致原住民中貧困人口比重驟增,2020年原住民中貧困人口比重已達到32.4%,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于2019年20%的水平。
目前,盡管秘魯就業狀況較2021年有所好轉,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據秘魯國家統計和信息局數據,今年3月至5月,秘魯充分就業人口較2021年同期增長了28.9%,但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9.3%,而未充分就業的人口則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30.7%。政府若不能妥善平復社會抗議,將造成勞動就業市場的進一步缺失,失業率因此進一步提高,加上通脹高企等,多重沖擊將導致秘魯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在多重挑戰之下,秘魯政府方面難言安穩。
2016年至2021年的6年間,秘魯誕生了5位總統,其中,庫琴斯基和比斯卡拉均受到腐敗指控。2021年,政壇“局外人”佩德羅·卡斯蒂略當選總統,體現了民眾“求變”的訴求,中下階層曾對其寄予厚望。如今,這位被寄予厚望的總統也卷入了腐敗指控,今年6月中旬他接受了秘魯總檢察長巴勃羅·桑切斯長達4小時的問詢。
一般而言,在國家面臨動蕩局面時,民眾更希望有意推動變革的強勢總統執政。卡斯蒂略的競選綱領表明其希望推動徹底的變革,如成立制憲大會重新制定憲法、增強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提高采礦業稅率,并根據銷售額收取特許權使用費等,這些均代表了中下階層的利益。在以采礦業為主的省份,卡斯蒂略獲得了90%以上的選票。
卡斯蒂略執政后,在履行競選承諾方面進展有限。由于政黨博弈復雜、自身從政經驗不足等問題,卡斯蒂略推行改革困難重重。截至目前,在卡斯蒂略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已多次改組內閣。內閣成員頻繁變動,顯然也不利于政府制定連續性的政策。
民調機構益普索集團今年6月的調查顯示,秘魯民眾認為卡斯蒂略政府未能及時應對日益嚴重的社會沖突,導致抗議活動加劇,進一步沖擊經濟活動;2/3的民眾認為秘魯經濟在倒退,這是秘魯31年以來的最高比重。卡斯蒂略的支持率持續下降,反對率飆升,這一勢頭將對其執政穩定性構成重大威脅。
卡斯蒂略所在政黨自由秘魯黨在國會130個席位中僅占37個,自上任以來,他已兩次遭遇來自反對派的彈劾。盡管卡斯蒂略在中間派和中左派政黨的支持下暫時度過了執政危機,但其在處理社會抗議、宵禁等方面的表現,更凸顯了其執政能力的不足,可能會喪失部分中間派和中左派政黨的支持,這一因素進一步加劇秘魯政局的不穩定。
面對多方壓力,卡斯蒂略政府采取了多種舉措。
一是臨時性降低消費稅。秘魯將燃料的選擇性消費稅降低90%,并暫時免除包括雞肉、雞蛋、面包、食用油等家庭基本菜籃子產品的一般消費稅。
二是增加燃料補貼,將部分汽油和散裝液化氣納入燃料價格穩定基金,該基金創建于2004年,主要用于平抑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將每瓶液化石油氣的補貼從20索爾提高到25索爾,惠及大約80萬戶貧困線以下的家庭。
三是提高最低工資。2020年4月3日,秘魯政府下令自5月1日起將最低工資從每月930索爾提高到每月1025索爾,這是自2018年4月以來該國首次上調最低工資。
四是計劃增加礦區的公共支出。5月10日,秘魯經濟和財政部宣布,將與其他部門協調,促進農業出口、服務和其他活動,促進礦區附近的生產多樣化,保障礦區附近群體的利益,減少社會沖突。
7月4日,秘魯經濟和財政部宣布將為國會提供規模為72.46億索爾的補充信貸,用于推動經濟復蘇,并減輕高通脹對貧困群體的影響。
目前看來,相關措施遏制通脹的效果有限。秘魯國家統計和信息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秘魯交通部門通脹水平為3.24%,較5月數據(1.72%)有所上升。相關減稅和補貼措施均是臨時性的,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可以預見。另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4月5日援引秘魯全國總工會主席胡里奧·塞薩爾·巴贊·菲格羅亞的話,“秘魯工資的增長水平完全不能抵御高通脹的壓力”。未來,秘魯仍存在社會動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