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三網融合是最近幾年討論的熱點技術之一。三網融合技術關鍵在于其能夠允許在同一個網絡平臺上同時共存話音、視像、數據、傳真等四大類多媒體融合性業務。換言之,該融合網絡平臺支持傳輸其中的某一個單一類型的多媒體業務,也能夠支持兩種以上綜合性多媒體業務的同時承載。一般而言,在普通用戶家里,用戶只要一個承載通道便能夠實現足不出戶享受觀看高清互動電影電視、網絡在線游戲、撥打視頻語音等諸多服務。顯然,三網融合主要針對寬帶電視網絡、電話網絡、數據網絡等下一代互聯網而言。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優勢,使得三網融合的網絡被視為促進信息科技演進的中堅力量。此外,當前諸多高職院校在推行“1+X”課證融通新式人才培育機制。在這樣的大背景趨勢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結合融合網絡的發展趨勢持續推進,培養銜接型中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為我國科技產業提供堅實的后備人才儲備是當務之急。
當前,福建省內各地市基本都設有職業院校。這些高職院校從專業設置上來看大都設置了計算機應用專業。由于計算機專業涉及的領域較為多元,且在生產實踐領域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廣泛應用,因此幾乎每所高職學校針對計算機專業所設計的辦學思路和人才培養方向都各有偏向。比如,計算機專業的網絡方向。該方向的側重點在于無線接入網、網絡空間安全、網管技術等模塊,其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在實際崗位中的知識應用能力。然而,當下正值疫情時期,由于經濟的稍顯頹勢以及招生規模的擴大,導致現階段計算機專業在就業中的勢頭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不僅如此,對于多數高職院校而言,計算機專業存在硬件環境滯后、學生學習積極性缺乏和學習自主性不足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網融合意味著電視網絡、電話網絡、數據網絡等通信網絡不僅要齊頭并進,實現多技術更新,同時也要讓融合網絡對應的各類綜合性業務在此綜合性網絡平臺上可以無縫融合。顯而易見,融合網絡的大趨勢進一步提升了信息科技人才的需求度。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專業日常教學中并未將相關協議等內容作為核心講授,比如:傳輸控制協議和因特網協議。甚至往往忽略了數據通信知識的重要性,網絡方向的教學中也很少將光網絡組網技術、多媒體通信技術、接入網技術等重要技術融入日常教學中。梳理相關教材不難發現,對于當前高帶寬的光技術、組播技術、光標簽技術乃至各類無源光網絡知識均未能作為重要模塊被寫入。這勢必導致學生對三網融合的認知程度依舊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面。基于此,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對計算機應用專業在制定人才培育機制上可以考慮結合三網融合的技術特征,并在相關授課環節結合以下知識體系結構。
(1)將數據通信技術作為講授的切入點,結合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宏觀來說,數據通信技術應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一種綜合性技術。隨著數據業務的遍布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數據通信技術成就了多樣化終端的多媒體交互式業務傳輸適配。數據通信技術主干內容涉及:數據終端類型、網絡拓撲、信息編碼論;數據的復用和交換、數據信號結構及其幀功能。
(2)以傳輸控制協議和因特網協議作為基礎知識架構引入生產領域的工業標準。在課程設置上應重視傳輸控制協議和因特網協議的重要性。該協議內容涉及:融合網絡概況、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多域網絡地址配置、多子網規劃;用戶數據段協議、文件傳輸協議、簡單郵件傳輸協議等;以太網二層、三層交換原理、虛擬計算;網絡功能虛擬管理、組播局向協議等。
(3)以因特網協議為主干,促進微課程建設。三網融合網絡主要應用于城域網、接入網、骨干網等。該融合網絡的核心技術主要包含:以太網無源光網絡、綜合數字用戶線路接入技術、FTTH接入技術、吉比特無源光網絡接入配置技術、城域光網絡規劃等;光接入網規劃、接入設備重組等。
(4)以以太網無源光網絡為切入點,引入案例教學??紤]到融合網絡部署期間需要監理人員以及施工人員的參與。因此計算機應用專業在開展課程實踐教學中可以考慮引入如下核心內容來提升該專業人才的內涵素養:
(a)光纖到戶的異常狀況梳理與分析;
(b)以太網無源光網絡工程案例預算;
(c)以太網無源光網絡系統的異常排查與故障應對策略制定;
(d)以太網無源光網絡規劃,涉及各類設備組網、光網絡單元安裝、數據機房的設計,及電源和接地設計、光鏈路終端尾纖測試;
(e)以太網無源光網絡工程實例分析;
(f)光配線終端設計,包含組網設計、配線光纜和主干光纜的布線、分路器的測試、連接器的方位配置、通道衰耗和色散評估;
(g)網元安裝,含交接箱的選址、終端盒的配備、分路器的配置、熔纖單元制作;
(h)數據業務的調試和開通、線路的維護和修復。
現階段,各類職業教育均在大力推行產教融合“3+2”人才銜接培育體系。但該培育體制下的人才培養過程過于側重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能力。即使學生在步入企業開展定崗實習時也側重于觀察和理論認知的膚淺層面。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根源在于實習企業并未涉及太豐富的有關三網融合應用的相關融合性多媒體業務。基于此,通過走訪多家涉及數據通信業務的信息科技企業,結合當前高職辦學特征,構思經由創新創業實踐部門接洽涉及光通信技術相關企業,在中等職業學校的第四個學期和高等職業院校的第五個學期分別引入數據業務類的企業橫向項目,并邀請企業相關專業工程師進校為計算機網絡、網絡安全等方向的計算機課程開展項目式教學。在企業導師項目式執教環節中,對于中職二年級下學期的專業課程體系而言,應以數據交換的認知為主;而對于高職三年級上學期的專業課程應以分組參與數據業務項目為主。通過分難度、分層級的階梯式教學方案設計,不僅能夠為中高職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提供有序的銜接性,同時也可以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走上企業崗位間接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崗前培訓平臺。最后,在高職三年級下學期實行雙導師制。即委派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工程師職稱以上的導師,共同引導學生在數據通信相關的計算機崗位上完成以項目為驅動的頂崗實習,并在企業導師和專任教師的雙重指導下將此項目作為畢業論文對待。對于項目完成較好的學生,甚至可以協助其參加“1+X”工程師認證培訓和考試。
對于高職院校、中職學校來說,均要緊密接洽合作企業當前項目的運營情況,持續引入新項目,并適時更新項目教學的理念,調整項目課程結構,以便保證“項目驅動教學”理念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不僅如此,學校應積極與合作企業導師共同探索在融合數據業務項目教學期間,規劃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學習方式,緊密結合融合業務在三大運營商中的廣告資源,持續不斷優化信息化教學建設,為后續計算機應用專業校本教材的編寫、項目業務的模擬運行、多元化融合項目設計提供最新參考依據,并形成融合網絡項目教學大數據,進而為構建智慧型計算機應用教學生態打下基礎。
專任教師的主業是教學。因此大多數專任教師常年潛心于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這導致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依舊停留在理論水平,而缺少企業的項目背景和項目實戰經驗。這進一步弱化了與企業對接的基礎,且不利于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實施,更為中高職計算機人才銜接培養帶來一定的難度。從軟性層面來提升中高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無疑要做好萬全儲備。其中之一便是不定期組織專業教師親自前往實訓生產基地或者企業接受集中的項目培訓,切身領會融合網絡技術產業的前沿走向,學習并探索企業實際應用技術和主流技術工具在計算機模塊化教學中的實踐和融合,充分適應產業動向、匹配行業發展需求,熟悉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鼓勵中職教師團隊積極帶領計算機專業學生參加企業實踐和高職院校的科技選拔賽。鼓勵高職教師團隊引領計算機專業學生參與社會技術服務,必要時可適當脫產下企業。通過收集實習情況,為開展中高職計算機教學銜接進行實效性改革,提升中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契合度。
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均不同程度開設了基于融合網絡的數據通信類課程。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開設數據通信類課程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提升中職生源對于融合網絡中交換技術的認知。因此,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可將基于融合網絡的數據通信類課程體系做一些調整。其中,原理和實踐教學類的學時可分別設計為40學時、20學時。同時增設4學時的自主研討課,并提供包括教師在研或已結課題中的關聯科研子模塊、多媒體動態啟發式課件、當前熱點運用(課程)設計等,擴展性資料供學習研討。如建設資源充裕,也可對融合網絡課程體系相應的配套實驗室實行分期規劃建設。比如,先設計語音交換實驗配置建設,再規劃分組交換實驗建設,構思軟交換實驗配置建設,最后著手建設以光通信交換為主的開放式實驗室建設。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為了更好地承擔起中職生源的計算機人才培養銜接工作,從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角度而言,將基于融合網絡的數據通信類課程實驗配置建議進行規劃,見表1所列。

表1 基于融合網絡的中高職計算機專業實驗建設建議
新時代的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在各自教學中應充分結合現階段三網融合的社會資源,在計算機專業人才銜接培養和教學改革方面采取一些重要舉措。尤其是針對融合網絡所急需的網管崗位、監理崗位、維護崗位、技術崗位分類等制定出適宜的個性化教學方案,優化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教學內容和賽項機制。進一步加強融合通信技術的計算機應用實驗室建設,多元化打造滿足信息時代技術發展要求的融合性計算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