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芬 楊喜平 龔建 王文娟 熊偉 劉信全
術后譫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圍術期常見的急性認知功能障礙,主要發生在術后24~72 h,以老年患者(>65歲)居多[1]。POD可顯著增加住院費用、延長住院時間、增加術后并發癥和病死率,給患者疾病康復和遠期預后帶來極大負擔。近年來,國內外指南及專家共識提出“圍手術期腦健康倡議”,旨在通過篩查術前認知功能障礙、告知患者和家屬POD風險、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從而減少POD發生,主要包括術前教育、認知評價、譫妄篩查、非藥物治療、術后鎮痛和避免使用抗精神藥物等[2-3]。POD患者在譫妄狀態下常伴有幻覺和妄想,具有自傷和傷人風險,這給圍術期護理帶來巨大挑戰[4]。優質的循證護理有利于降低POD發生,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和改善患者預后轉歸[5]。
文獻計量學分析是科學研究現狀和進展分析的常用方法,可清晰顯示研究領域內社會網絡關系和結構特征,揭示科學研究演進歷程和活動規律,展示文獻關鍵信息和熱點分布[6]。本研究采用VOSviewer 1.6.17和CiteSpace V5.8.R3軟件對術后譫妄護理研究相關文獻進行年代、作者、機構、區域和期刊貢獻,以及關鍵詞共被引分析,通過可視化文獻計量圖譜分析展現該領域研究現狀、前沿熱點和發展趨勢,以期為國內學者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WOS)和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檢索策略:采用主題詞檢索,時間限定為2001年1月—2021年12月。英文檢索式為“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Nursing” NOT “ICU delirium”,語言限定為英文,文獻類型為Article和Review。中文檢索式為“術后譫妄” AND “護理”NOT “ICU譫妄”,語言限定為中文,文獻類型為學術期刊。
采用EndNote X9對文獻進行管理,去除重復文獻,閱讀文獻內容去除與主題不相關文獻。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年代分布、區域和期刊貢獻統計繪圖,采用VOSviewer 1.6.17對文獻進行作者、機構、區域和期刊貢獻,以及關鍵詞熱點圖譜分析,采用CiteSpace V5.8.R3對文獻進行共被引分析。
經檢索,WOS數據庫檢出208篇文獻,CNKI數據庫檢出357篇文獻。去除重復及與主題不相關文獻后共納入526篇文獻,其中WOS數據庫201篇,CNKI數據庫325篇。
WOS和CNKI數據庫年發表總體均呈上升趨勢,CNKI年發表量高于WOS(16.25篇/年>10.05篇/年)。WOS數據庫在2001—2013年呈緩慢上升,2014—2021年呈快速增長。CNKI數據庫在2001—2007年為緩慢上升期,之后出現2次快速增長期,分別是2008—2012年和2015—2019年。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分析流程及年代分布(篇/年)
(1)作者貢獻:CNKI數據庫作者貢獻未發現發文超過2篇的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黃師菊(2篇)團隊形成局域作者協作網絡。WOS數據庫作者貢獻前3位分別是德國夏里特大學醫院Spies Claudia (10篇)和Radtke Finn (7篇),以及韓國天主教大學護理學院Lee Sun-Mi(7篇),并以Spies Claudia 為中心形成作者協作網絡。見圖2、圖3。

圖2 CNKI數據庫作者協作網絡

圖3 WOS數據庫作者協作網絡
(2)機構貢獻:CNKI數據庫發文量前3位的機構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4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3篇)和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3篇),但機構間未發現協作網絡。WOS數據庫發文量前3位的機構分別是德國夏里特大學醫院(15篇)、瑞士巴塞爾大學(8篇)和德國柏林醫學中心(7篇),且以德國夏里特大學醫院為中心形成機構協作網絡。見圖4、圖5。

圖4 CNKI數據庫機構協作網絡

圖5 WOS數據庫機構協作網絡
(3)區域貢獻:CNKI數據庫發文前3位的省市是分別北京(29篇)、江蘇(24篇)和浙江(24篇),主要集中在華東(83篇)和華北(57篇)區域。WOS數據庫發文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61篇)、德國(34篇)和中國(29篇),并以美國為中心形成區域協作網絡。見圖6、圖7。

圖6 CNKI區域分布

圖7 WOS區域協作網絡
(4)期刊貢獻:CNKI數據庫刊載前3位的期刊分別是護理實踐與研究、齊魯護理雜志和全科護理,均為12篇。WOS數據庫刊載前3位的期刊分別是J AM GERIATR SOC(7篇)、J CLIN NURS(6篇)和ORTHOP NURS(4篇),并以J AM GERIATR SOC為中心形成期刊協作網絡。見圖8、圖9。

圖8 CNKI期刊貢獻

圖9 WOS期刊協作網絡
(1)關鍵詞共現:CNKI數據庫關鍵詞共現前5個分別是老年患者(153次)、護理干預(59次)、髖部骨折(53次)、危險因素(39次)、循證護理(18次)。WOS數據庫關鍵詞共現前5個分別是危險因素(risk factors,62次)、老齡患者(elderly patients,48次)、意識評估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39次)、髖部骨折(hip fracture,33次)、死亡率(mortality,28次)。
(2)共被引分析:因CiteSpace無法分析CNKI數據庫文獻共被引情況,故僅對WOS數據庫201篇文獻進行共被引聚類網絡和時間線分析。采用對數似然比算法聚類獲得12個共被引主題網絡,排前3個的分別是ill patient(患者)、pelvic cancer surgery(盆腔腫瘤手術)和cognitive dysfunction(認知功能障礙)。采用時間線聚類獲得12個共被引主題網絡,排前3個的分別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冠脈旁路移植術)、cognitive impairment(認知功能障礙)和nursing delirium screening scale(譫妄護理篩選量表)。
POD會增加術后護理難度,引流管、尿管、氣管導管維護時需避免意外脫管或導管打折,約束制動時需加床欄和約束帶以防墜床,鎮靜鎮痛時需適度保證患者舒適睡眠,同時,還需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加強內環境管理和營養支持,及時處理低血壓、低血氧癥、疼痛等[7-9]。隨著社會經濟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患者對舒適化就醫體驗需求不斷提高,POD護理也越來越被重視,循證指導下的多維度優質護理可為患者圍術期安全提供更大保障[10]。在文獻檢索時排除ICU譫妄相關文獻,僅納入POD相關護理研究。近20年WOS和CNKI數據庫中POD護理相關文獻的年發表總體均呈上升趨勢,CNKI年發表量高于WOS(16.25篇/年>10.05篇/年)。德國夏里特大學醫院在該領域發表論文最多(15篇),其中Spies Claudia為最高產作者(10篇),并且該機構和作者分別成為科學知識圖譜的機構和作者協作網絡樞紐。國內機構和作者發文情況較分散,未形成協作明顯網絡,缺乏團隊長期致力于本領域研究。
從區域分布上來看,區域發展不協調,經濟越發達和醫療越先進的區域,發文量越高。CNKI數據庫發文主要集中在華東(83篇)和華北(57篇)地區,東西部差距明顯;以北京(29篇)、江蘇(24篇)和浙江(24篇)3個省市發文最多。WOS數據庫發文主要集中在美國(61篇)、德國(34篇)和中國(29篇),并以美國為中心形成區域協作網絡。從期刊分布上來看,以護理類期刊為主,高影響力核心期刊發文較少。CNKI數據庫刊載前3位的期刊分別是齊魯護理雜志、護理實踐與研究和全科護理(均為12篇),WOS數據庫以J AM GERIATR SOC(7篇)為中心形成期刊協作網絡。
CNKI和WOS數據庫關鍵詞共現均顯示老年患者(153次和48次)和危險因素(39次和62次)為研究熱點。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制定的老年POD指南提出了規范化的POD診斷、評估、預防和治療流程,適用于擇期手術老年患者(>65歲),需綜合性預防措施應對的危險因素包括認知障礙、脫水便秘、低氧、活動受限、感染、多藥共用、疼痛、營養不良、視聽障礙、睡眠剝奪等[11]。另外,護理干預、髖部骨折、意識評估方法也是熱點關鍵詞。尚花娣等[12]研究發現,呼吸功能訓練聯合中藥氧療可以降低老年患者髖部骨折POD發生率,減少嗜睡、頭暈及躁動等不良反應,縮短住院時間。Unal等[13]研究也證實非藥物護理方案可以預防譫妄、緩解疼痛、改善功能狀態和睡眠質量。
采用對數似然比和時間線聚類分析WOS數據庫共被引主題發現,高頻關鍵詞包括“認知功能障礙”“CABG”“盆腔腫瘤手術”“譫妄護理篩選量表”等,這代表了國內外POD護理研究前沿。認知功能障礙既是譫妄的臨床表現(知覺、思維和記憶障礙),也是評估譫妄嚴重程度的標準(如意識模糊評估法CAM、3分鐘譫妄診斷量表3D-CAM、護理譫妄評分表Nu-DESC)[14-16]。功能狀態(維持日常活動的行為總和)被認為是第六大生命體征[17],也是POD最重要的易感因素。除了直接腦損傷的神經外科手術和老年居多的骨科手術[18-19],心血管手術患者也是POD高發群體。有研究顯示,遠端肢體缺血預處理可以降低CABG患者POD發生[20],同時,針對POD高危因素進行護理干預也可降低CABG相關POD[21]。
本研究僅納入WOS和CNKI數據庫文獻進行分析,初步探明近20年國內外POD護理研究進展,但納入文獻范圍尚不足,未納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PubMed數據庫和中國萬方數據庫等。另外,VOSviewer 1.6.17和CiteSpace V5.8.R3不能完全識別CNKI數據庫導出信息,不能對區域和期刊協作網絡,以及關鍵詞共被引情況進行深度分析。
POD是值得重點關注的術后嚴重并發癥,循證護理干預下可明顯改善患者術后轉歸、促進快速康復、降低住院費用,為優質醫療服務打好基礎。盡管國內外均呈現快速發展趨勢,但國內仍伴有區域發展不平衡、協作交流不足、高質量文獻較少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長期持續研究、產出高質量成果,為POD循證護理提供臨床數據支撐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