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建云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農業農村局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質量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習總書記強調,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計劃后,我國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對鄉村建設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在我國西部地區,如四川、新疆、貴州等省份城鄉發展失衡現象明顯,離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基于此,文章將重點進行分析。

表1 鄉村生活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

表2 鄉村生產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貴州省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在對貴州省1164個鄉鎮、17664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貴州省基礎設施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1]。
在所有村中有通路的有99.73%,但是村內主要道路有52.69%沒有建設路燈。盡管貴州省鄉村通路水平較高,但是道路整體建設質量較差,其中水泥路面占全省鄉村的66.80%,柏油路面僅為28.05%,其他為砂石路面。貴州省農村地區在進行道路維護管理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導致道路維護管理力度缺失,許多水泥路面甚至是柏油路面坑洼、裂縫問題明顯。
貴州省在進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醫療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鄉村地區醫療水平整體偏低。盡管貴州目前已經實現了醫療衛生機構在鄉鎮地區的全面覆蓋,有超過88%的村建設有衛生室,但是醫療檢測設備配備嚴重不足,并且只有45.46%的村配有執業醫師[2]。
據調查數據顯示,貴州省目前有99.66%的鄉鎮建有幼兒園、托兒所,小學在鄉鎮地區覆蓋率達100%,文化站、圖書館覆蓋了97.34%的鄉鎮,較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調查數據相比,貴州鄉村在文化教育建設上取得了矚目成就。但是鄉鎮體育場館、影劇院、劇場等建設不足,文化教育基礎建設仍然處于滯后局面。另一方面,現有體育健身場所、影劇院利用率整體偏低,農民缺乏使用文化教育設施的時間、興趣。從學校建設來看,鄉村地區許多學校的文化教育設施還需進一步加強,在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背景下,貴州省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還應進一步增強。
站在環境衛生的角度考慮,在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中,貴州省僅有39.03%的農村完成了旱廁改造;集中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村分別占45.33%、13.24%,垃圾分類、回收處理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關系著農村可持續發展,怎樣處理好農村生活、生產垃圾,在農村環境整治中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貴州部分鄉鎮雖然建有相應的垃圾轉運站,但是環衛垃圾桶的建設數量較少,部分鄉鎮主干街道一公里僅設置1~2個垃圾桶[3]。在設計農業生產、施工建設等活動時,部分地區由于監管不到位,生產廢料、建筑垃圾也存在隨意堆放的問題,在生活、生產垃圾長期得不到處理的情況下,導致農村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想要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從源頭上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尤其是需要加強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監管。比如在進行道路交通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在招標之前需要展開密切調查,為保障道路質量,優選信譽好、技術高的施工單位。在道路建成后進行保養維護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成立一個管理機構,專門負責農村道路管理工作,在對縣、鄉、村道路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進一步明確管理的責任主體,確保將責任落到實處,切實保障養護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地方政府應當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所有內容納入監管管理范圍,如電力設施建設、農村能源建設、農田水利建設、文化教育基礎建設、醫療設施建設等,確保財政資金真正流向基層,積極發揮“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引導作用,基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以便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早日實現。
進一步統籌城鄉基礎設施供給,不僅可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差距,還能夠切實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效益。針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目前存在的資金不足的問題,還應當進一步拓寬鄉村資金來源渠道,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單一財政支出的現狀。除了政府投入的財政資金外,地方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借助地方產業特色、特色農產品、旅游資源等,對外吸引更多投資者,通過實施招商引資的方式,不僅可以緩解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還能夠為農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更多農村外流人口回鄉就業創業[4]。比如在建設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可以積極引進社會力量,鼓勵垃圾回收企業參與,將農村地區納入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加工產業鏈,切實改善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不足的現狀。在社會力量的支持下,農村將有更充足的資金用于購買設備、引進技術、吸引人才,這對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當鼓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鼓勵、引導農村調整產業結構、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為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支持,讓農民自給自足,充分改善貧困現狀,統籌推進鄉村振興、環境衛生整治、農村改廁、脫貧攻堅等一系列工作,以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維護農村社會健康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想要提高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更好滿足廣大村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應當主動轉變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到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基層黨組織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干部培訓、黨校學習等一系列活動,讓基層干部充分認識到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并在不斷踐行的過程中轉化培訓成果。地方政府可以將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基礎干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對考核成績優秀的干部可以進行公示表彰,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基層政府、機構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的重視程度,保證基層政府會持續加大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針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利用率低下這一問題,基層政府應當加強對村民的引導,通過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的方式,利用互聯網平臺、村頭標語等進行文化宣傳,定期指派文化工作者下鄉指導村民使用文化基礎設施,組織村民開展文化娛樂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切實提升廣大農民的文化意識。
想要充分發揮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解決鄉村基層人才不足的問題是重點,無論是道路交通建設、農業產業發展、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必須得到充足的人才支持,只有在充足的人才保障下才可以真正發揮鄉村基礎設施的作用。比如針對貴州部分村目前存在的執業醫師配備不足的問題,可以積極構建一個定向人才培養的模式,鼓勵高校通過免費招生培養,以合同簽訂的形式將更對醫務人員引入基層醫療單位[5]。為了增強基層醫療單位對優秀醫務人員的吸引力,避免醫務人員在合同到期后離開基層崗位,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個長效的人才吸引機制,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激勵力度,強化對基層醫務人員的保障力度,通過這種方式真正將人才留在基層。另外,在其他方面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道路交通、旱廁改造等)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也可以為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社會服務,免除人才在基層就業的后顧之憂,以便人才全身心投入到鄉村建設中。
近年來,貴州大力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關心指導下,鄉村面貌為之一新,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此外,貴州省已有192萬人遷出山區,減貧搬遷人口居全國之首。
鄉村振興戰略下積極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技術含量、資金含量更低,其中包含了大量勞動積累,囊括范圍非常寬廣。通過投資興建鄉村基礎設施的方式,對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升級、創建鄉村文明、改善農民生活等方面都可以發揮較強推動作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降低包括農業生產成本、運輸成本、風險成本等在內的總生產成本,可以有效提升農村經濟活動的效率。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降低農民面臨的各項風險,如經濟風險、自然風險,比如在農村地區興建水利設施可以增強農業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建設完善的農產品市場可以降低農民進入市場的風險。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還包括了鄉村道路、給排水、信息通信等硬件設施建設,這有助于深入推進農村產業一體化、社會化、市場化發展,有助于對農業產業規模擴大、結構優化,對促進農業經濟總量提升、推動農村農業現代化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還具有配置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村就業機會的功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解決鄉村人才流失、資金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有助于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目標。在積極投資興建鄉村基礎設施的過程中,鄉村地區投資環境得以優化,地方對外資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有助于社會資源在農村地區的集聚,通過發揮資金、人才等資源反哺作用的方式,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目標實現。
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提出了“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這一方針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有效指導,其中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針對目前部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問題,除了需要積極轉變觀念外,還應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通過財政支出、招商引資以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等方式,進一步支持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開展,建立健全長效的人才吸引機制,在充足資金、人才的保障下,為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從而更好地發展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