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旭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國內疫情反彈,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壓力加大。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楊蔭凱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5月以來,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效果初步顯現,促進青年就業創業相關政策落實落地,就業形勢已出現積極變化。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繼續加大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細化實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拓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工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它肩挑兩頭,一頭是千萬個家庭,能就業,百姓就有生活來源、就有消費底氣,碰到大事小情才能心頭不慌、寬心處變;另一頭是國家經濟大勢,就業穩,擴大消費、促進投資、拉動經濟等就有了基礎。
不斷擴大就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動勞動者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對于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權、發展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我國就業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是我們黨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的重要創新舉措。尤其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六穩”“六保”的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穩就業保就業的政治責任,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落實落細各項政策措施,推動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總量都在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均保持在較低水平。到2021年年末,城鎮新增就業達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
也就是說,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9億多勞動力的發展中大國,10年間,我們解決了1.3億人的城鎮就業問題。足以說明“就業優先”對于逐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目標、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指導意義。
就業成績來之不易、得之可賀,但也要預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重點群體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優先”勢必要在政策細化實化上動腦筋、出實招,在執行層面上做到導向精準、施策精準、服務精準,保障重點群體優先就業。
各地各部門應多管齊下,繼續創造更多有利于發揮青年群體智力優勢的知識型技術型崗位,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和返鄉入鄉創業;通過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兜牢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民生底線,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總之,“就業優先”是一項系統性的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的壓艙之石,涉及重點就業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他們的今天和未來。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須將其視為穩大局、兜底線、惠民生的關鍵之舉,加碼穩就業,用心促就業,壓實相關責任,保持就業總體穩定,進而保證國民經濟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