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聯辦公廳 武震鑫
2022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回顧80年來中國文藝發展歷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一代代藝術家、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文藝對中國革命、創建新中國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對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對團結中華兒女、凝聚各族人民人心,提升人的思想認識,傳播新思想和正能量,弘揚中國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世界文明發展,促進與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天,再次重溫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深感意義重大,《講話》揭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的本質、方向、作用等,也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成果。《講話》不僅清晰地說明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事業屬性和發展方向,創造性地建設了文藝事業發展路徑,回歸了人類精神正確傳播方向,而且對人類文藝事業的發展和人類文明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特別是把《講話》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結合起來學習后,更加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的歷史意義和對世界文藝事業發展的偉大貢獻,更加深刻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事業發展的深遠意義,更加堅定新時代開展文藝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弘揚正道,必須守正創新,必須心系民族復興偉業,更清楚認識到干好文藝工作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講話》闡明了文藝的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文藝界統一戰線問題以及文藝批評問題等,清楚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文藝事業的本質、服務對象、傳播內容、工作方法,對建設中國人的精神殿堂起到了深遠意義,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是為實踐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中國文化自信和新時代文藝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推動人類精神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
實踐證明,中國文藝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
《講話》在理論層面上運用馬克思主義闡明了文藝為什么人的根本問題,深刻論述了文藝與政治、文藝與生活、文藝與人民的關系,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
2014年,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不僅重申了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性特征,同時也科學回答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應該具有的時代性特征,這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繼承和中國化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藝工作領域指導地位是歷史的結論、現實的必然,意義重大而深遠。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了“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命題,標志著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高度理論自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因此,構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必須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立足開放的、動態的人類社會發展實踐,不斷更新理論的知識結構和話語體系,拓展新的理論空間,從而保持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創造性和活力。我們不僅要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當今時代特征、民族特點相結合,更重要的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呈現出一種新的文藝學理論形態,彰顯出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主創新的新態勢、新發展、新貢獻。
文藝傳播問題,是關系到文藝本質、文藝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講話》中指出:“文藝是為地主階級的,這是封建主義的文藝。”“文藝是為資產階級的,這是資產階級的文藝。”“在我們,文藝不是為上述種種人,而是為人民的。”說明了文藝是有屬性的,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先進階段,人人平等,沒有政黨、沒有階級,文藝就是人民的文藝。
文藝發展內容決定了傳播的價值觀。文藝傳播的內容來源于人民。人民的價值取向,又受到文藝傳播的影響。文藝傳播還有普及和提升的問題。《講話》中指出了“什么是文藝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因此,《講話》將文藝形成規律、提升、傳播方法這一最根本的問題清晰透徹地闡明了,探索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的文藝傳播之路。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實際繼續發揚文藝傳播思想,提出了“文藝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作為推進文藝傳播工作的重要準則”。把文藝定位為“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明確了新時代文藝創作和傳播根本方向就是“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在創作環節上堅守文藝傳播的關鍵一步,同時“要重視文藝陣地建設和管理,堅持守土有責,絕不給有害的文藝作品提供傳播渠道”。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這一使命出發,以“以人民為中心”匯聚各種力量,從而構建起一種既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以資本為中心”的文藝傳播力場有本質不同,又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所構想的“非總體、去中心”的文藝傳播力場相區別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文藝傳播力場。“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傳播觀念,說到底,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創作和傳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文藝傳播領域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毛澤東同志的《講話》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多個維度,標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建設發展的方向,匡正了文藝工作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科學闡明了新時代文藝前進的道路方向,全面擘畫了新時代文藝事業的美好藍圖,明確指出了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的職能和責任,給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闡明了新時代的標準,對繁榮和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對文藝工作者和文聯工作而言,要聚焦使命強化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當前文藝工作和文藝創作領域存在的問題,諸如,存在著文藝作品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等。文藝工作者就必須具備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絕不能成為“娛樂至上”的工具和“金錢至死”的傀儡。強化責任擔當,更是適應新斗爭形勢準備需要的必然選項。只有這樣才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才能創作出符合人民期望和時代需要的精品力作。
要面向人民磨礪業務素質。文藝創作的源頭是人民的生活和實踐。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文藝創作的根本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做人民的孺子牛;就必須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文藝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應該肯定和贊揚,什么必須否定和反對。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文藝工作的根本方針是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藝工作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文藝工作者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要追求真善美弘揚“德藝雙馨”精神。文藝工作者的角色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文藝工作者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要講品位、重藝德,要恪守高尚的職業操守、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以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文藝的價值本源是追求真善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歌頌真善美、針砭假惡丑。對正能量要敢寫敢歌,理直氣壯,正大光明。對丑惡事要敢怒敢批,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要弘揚行風藝德,樹立文藝界良好社會形象,營造自尊自愛、互學互鑒、天朗氣清的行業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