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剛
(唐山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規定,每10年開展1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開展的時間為2007~2009年,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開展的時間為2017~2020年。兩次污染源普查的標準時間節點分別為2007年12月31日和2017年12月31日[1~5]。重點對唐山市兩次普查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同時結合統計數據和環境質量公報,總結10年來唐山市工業結構、環境質量、污染防治的變化趨勢,提出對策和建議,為唐山市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提供數據支撐,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一污普工業源普查對象10915個、二污普工業源普查對象10764個。
一污普農業源普查對象37290個,共涉及鄉鎮194個;畜禽養殖戶31441個;水產養殖5655個。二污普農業源普查對象202076個,共涉及規模種植主體數量2756個;畜禽養殖戶193517個;普查規模畜禽養殖場數量為3045個;水產規模養殖場1852個,水產養殖戶906個。由于統計口型不一致,僅對畜禽養殖戶進行比較。
一污普生活源普查對象主要為住宿、餐飲、洗染、理發、洗浴、擴印、洗車、醫院、獨立燃煤、城鎮數、機動車保有量等,普查數量6611個(不包含機動車數量)。二污普生活源普查對象主要為行政村、儲油庫、加油站、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等,普查數量6323個。由于統計口型不一致,生活污染源普查對象數量不再比較。
一污普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32個,二污普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72個。
一污普沒有移動源,機動車保有量納入生活源,數量為1150479個。二污普移動源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以行政區為單位統計調查。非道路移動源包括飛機、鐵路內燃機車和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含機動漁船)。二污普機動車保有量1992586個。僅對機動車保有量進行比較[6]。
通過對比分析,唐山市二污普工業污染源普查對象數量較一污普基本持平,減少1.54%,說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農業源畜禽養殖戶增加515.49%,集中式污染治理施設數量增加125%;機動車保有量增加73.20%。具體見表1。
表1 污染源普查對象數量對比
對比唐山市工業源一污普和二污普主要污染物 (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可知:以一污普(2007 年)工業源污染物排放量為1,二污普(2017 年)工業源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別為:化學需氧量4.34%、氨氮18.19%、二氧化硫28.23%、氮氧化物100.06%。由對比可知,唐山市2017年工業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除氮氧化物以外,均比2007年大幅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持平。
對比唐山市農業源一污普和二污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知:以一污普(2007 年)農業源污染物排放量為1,二污普(2017 年)農業源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別為:化學需氧量108.48%、氨氮94.12%、總氮40.65%、總磷50%。由對比可知,唐山市2017年農業源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與2007年基本持平,總氮、總磷分別減少50%以上。
對比唐山市生活源一污普和二污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知:以一污普(2007 年)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為1,二污普(2017 年)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別為:化學需氧量58.09%、氨氮40.2%、動植物油32.57%、二氧化硫31.82%、氮氧化物82.98%。由對比可知,唐山市2017年生活源主要污染物除氮氧化物外排放量與2007年相比均大幅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小幅度不大。
由對比可知,唐山市機動車2017年氮氧化物排放量是2007年的1.64倍,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增加。
對2007~2017年唐山市環境空氣質量進行統計分析。由于國家標準出現變化,對比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07~2012年,按照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評價;第二階段從2013~2017年,按照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
對比第一階段2007年至2012年各項污染物年均值可知[7-12],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呈現逐年遞減趨勢,二級及優于二級天數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見表2。
表2 2007~2012年唐山市環境空氣質量對比
對比第二階段2013~2017年各項污染物年均值可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呈逐年遞減趨勢,臭氧基本持平。二級及優于二級天數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見表3。
表3 2013~2017年唐山市環境空氣質量對比
2017年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值為40 μg/m3,達到國家標準;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值為59 μg/m3,超過國家標準47.5%;一氧化碳年均濃度值為2.0 mg/m3;臭氧日最大8 h年均濃度值為104 μg/m3(備注:一氧化碳和臭氧只有日均值標準,無年均值標準);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值為119 μg/m3,超過國家標準70.0%;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值為66 μg/m3,超過國家標準88.6%[13~17]。
從2007~2017年唐山市環境空氣質量統計分析,唐山市環境空氣質量逐年向好,二級及優于二級天數逐年增加。但是2017年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年均值均超過國家標準。
10年來,唐山市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取得長足發展。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是2007年的2.35倍。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57.42%下降到2017年的55.75%,下降1.67%。單位GDP能耗由2007年2.2778 t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7年的1.2572 t標準煤/萬元[18]。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工業企業脫硫設施是2007年的5.40倍,除塵施設是2007年的3.01倍,脫硝設施增加322臺套,集中式污染治理施設數量增加12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降低,環境空氣質量不斷好轉。
截至2017年末,唐山市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年均值仍然超過國家標準。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沒有改變,環境承載能力依然脆弱。主要問題表現為:一是第二產業比重依然較高。2017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為55.75%。二是鋼鐵、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對廢氣污染物的貢獻較大。2017年鋼鐵、焦化、水泥3個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6.15%,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37.50%。三是偏重的產業結構導致鐵礦石、煤炭、鋼材、焦炭等大宗物料運輸量大,且以公路運輸為主,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大。2017年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唐山市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1.05%。 四是農村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占比較大,農村能源結構需進一步改善。2017年唐山市農村燃料構成為散煤、潔凈煤、生物質燃料、管道燃氣和罐裝液化石油氣。農村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2017年生活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4.59%。
(1)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壓減煉鋼、煉鐵、水泥、焦炭、平板玻璃產能。嚴格落實國家產業調控政策和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
(2)實施退城搬遷。工業企業向沿海發展和園區集中,推動鋼鐵、化工、陶瓷、熱電實現臨港臨鐵布局,有序推進污染企業退城搬遷。推進市中心區及周邊鋼鐵企業向沿海區域轉移,建成沿海工業區鋼鐵基地。焦化布局隨鋼鐵布局調整而調整,建立鋼鐵焦化一體化產業。
(3)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嚴格落實煤炭減量替代要求,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行動。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優化農村燃料結構。
(4)優化道路貨運結構。依法劃定高排放量車輛類型的禁行區域。在全市鋼鐵企業構建公路轉鐵路、公路轉水路、皮帶管廊運輸、電力及氫能重卡運輸四位一體的綜合減排體系。
(5)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