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伶,張健鋮
(1.淮安市中醫院心內科,江蘇 淮安 223001;2.漣水縣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 淮安 223400)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治愈難度較大,患者大多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治療,并表現為腰膝酸軟、內耳眩暈等,現階段臨床針對該疾病通常采用常規降壓藥物治療,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硝苯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可有效減少患者機體動脈平滑肌的張力,進而降低其周圍的外周阻力,使血管擴張,降壓效果較為顯著;美托洛爾是β受體阻滯劑的一種,主要通過降低交感神經活性而發揮降低血壓的治療作用,但常規西藥僅可在短時間內起到降壓效果,需終身服藥,患者服用依從性不佳,臨床仍需探究聯合用藥治療的方案[1]。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的發生大多與陰陽失調密切相關,陰虛陽亢型高血壓屬本虛標實之證,病機在于情志失調、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治療主要以活血利水、補腎益肝、調和陰陽等為主[2]。天麻鉤藤飲主要由天麻、鉤藤、石決明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活血、凝神靜心、平肝熄風、補益肝腎的功效,對原發性高血壓肝陽上亢證具有較好的降壓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常規西醫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的療效觀察,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8年2月至2022年5月淮安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給予硝苯地平聯合美托洛爾治療)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6、14例;年齡42~65歲,平均(48.82±3.16)歲;病程2~14年,平均(8.69±1.35)年。研究組(3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年齡43~69歲,平均(49.03±3.25)歲;病程1~15年,平均(8.81±1.4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病中醫診療指南釋義》[4]《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5]中的中、西醫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確診者;眩暈,陰虛陽亢型者;入組前1周停止使用其他降壓藥物者;入組前1個月內無外傷、手術史者等。排除標準:心率低于60次/min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者;心臟傳導阻滯或重度心力衰竭者;繼發性高血壓者;妊娠期高血壓者;造血系統障礙者等。本研究經淮安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控釋片(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79,規格:30 mg/片)口服治療,30 mg/次,1次/d;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40807,規格:23.75 mg/片)口服治療,23.75 mg/次,1次/d,連續治療14 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組方如下: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桑寄生、懷牛膝、梔子、白蒺藜各15 g,羅布麻20 g。頭痛者加用地龍10 g,川芎15 g;血脂水平較高者加用生山楂、生蒲黃各10 g;多夢失眠者,加用石菖蒲、夜交藤各15 g,合歡皮20 g。以水煎服,1劑/d,連續治療14 d。
1.3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依據《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5]評估所有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顯效:患者乏力、心悸等癥狀基本消失,舒張壓降低>10 mmHg(1 mmHg = 0.133 kPa),收縮壓降低>40 mmHg;有效:10 mmHg≤舒張壓降低≤ 20 mmHg,20 mmHg < 收縮壓降低≤ 40 mmHg;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未見改善,舒張壓降低 < 20 mmHg,收縮壓降低≤ 20 mmHg。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中醫證候積分。分別于治療前后評估兩組患者心悸、乏力、頭痛、頭暈證候積分,每項分值范圍為0~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6]。③血壓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測量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各3次,以平均值為最終的結果,儀器為醫用全自動電子血壓計(上海聚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HBP-9021J)。④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一氧化氮、腎素。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速度3 000 r/min,時間10 min)后分離血漿,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漿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一氧化氮、腎素水平。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數據均經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 例(%)]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心悸、乏力、頭暈、頭痛證候積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 , 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 ,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心悸 乏力 頭暈 頭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3.55±0.30 2.33±0.27* 3.28±0.41 2.13±0.17* 3.49±0.27 2.54±0.31* 3.19±0.42 2.18±0.34*研究組 30 3.53±0.36 1.53±0.32* 3.37±0.31 1.38±0.26* 3.54±0.36 1.17±0.26* 3.12±0.25 1.23±0.25*t值 0.234 10.465 0.959 13.224 0.609 18.546 0.784 12.33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 ±s , mmHg)

表3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 ±s , mmHg)
注:與治療前比,*P<0.05。1 mmHg = 0.133 kPa。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30 155.42±6.28 138.25±8.14*95.79±5.31 84.28±7.01*研究組30 155.17±6.69 123.42±8.35*95.87±5.26 70.29±6.78*t值 0.149 6.966 0.059 7.85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兩組患者血漿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一氧化氮、腎素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腎素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一氧化氮、腎素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一氧化氮、腎素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血管緊張素Ⅱ(ng/L) 醛固酮(ng/L) 一氧化氮(μmol/L) 腎素(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124.46±6.81 117.67±2.03*328.37±13.62 296.42±12.15*45.36±3.27 54.75±2.14* 4.51±0.46 2.07±0.62*研究組 30 123.97±6.52 112.35±1.14*326.68±12.27 288.26±10.37*45.45±3.31 58.42±1.03* 4.47±0.51 1.54±0.63*t值 0.285 12.516 0.505 2.798 0.106 8.464 0.319 3.28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高血壓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認為與患者年齡、日常飲食、家族遺傳性等因素有關,該疾病不僅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還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種。高血壓會導致機體出現退行性功能降低,若長期血壓水平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硝苯地平與美托洛爾均可有效降低機體血管外周阻力,在擴張動脈血管的同時改善心肌供血,口服用藥后雖能發揮一定的降壓效果,但一旦停藥則會導致病情復發,無法從根源上幫助患者改善病情[7-8]。目前,隨著中藥研究的深入,許多中醫學者發現中藥具有較好的降壓效果,且用藥后不良反應較小,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成為近年來高血壓患者的重要治療方法。
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提到高血壓疾病與痰飲密切相關,認為“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渾湯主之”;另外,中醫認為,陰虛陽亢型高血壓屬“頭痛”“眩暈”等范疇,主張以辨證論治,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為主[9]。本研究中的天麻鉤藤飲以天麻與鉤藤為君藥,可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石決明、懷牛膝為臣藥,不僅有息風定驚之效,還可平肝潛陽、活血利水;杜仲補肝腎、強筋骨;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羅布麻清火平肝、降脂降壓、消食化滯;桑寄生、梔子能調理肝腎,白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風,諸藥配伍,共奏清熱活血、補肝益腎之效[10]。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常規西藥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疾病恢復。
另外,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提示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有助于降低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血壓。原因在于,硝苯地平能夠對細胞膜鈣通道發揮抑制作用,使鈣離子的內流減少,抑制心肌細胞興奮,降低心肌能量的消耗,進而防止鈣超載,保護心肌細胞,最終發揮降壓作用[11];配合應用中藥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能在降低血壓的同時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另外針對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能從病因上開展治療,如對于頭痛者加用川芎、地龍,可解痙平喘、利肺散邪;對于血脂水平較高者加用生山楂、生蒲黃,能活血化瘀、理腸通絡;對于多夢失眠者加用合歡皮、石菖蒲、夜交藤,則有利于寧心解郁、祛風安神、活血通絡,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總體療效[12]。
腎素主要由腎臟分泌,且其可以使血管緊張素原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Ⅱ,血管緊張素Ⅱ可使血管發生收縮,進一步使血壓升高;醛固酮是類固醇激素的一種,有保鈉排鉀的作用,在血壓處于較高水平時,機體發生水鈉潴留,增加血容量,最終表現為血清醛固酮水平升高;正常情況下,機體血管內皮中所分泌的一氧化氮處于平衡狀態,當患者血壓水平升高時,平滑肌嚴重收縮,一氧化氮合成減少,使得患者血壓水平升高[13]。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腎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麻鉤藤飲加減聯合常規西藥治療可有效調節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與激素水平,并發揮了較好的舒張血管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鉤藤中的鉤藤堿能夠有效糾正高血壓患者下丘腦中的神經遞質失衡并抑制血管緊張素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活化,進而發揮降壓作用,維持血壓穩定[14];天麻中天麻素的促血管生成活性較高,可有效抑制細胞凋亡,發揮對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有利于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15]。
綜上,麻鉤藤飲加減聯合常規西藥對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治療效果顯著,不僅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血壓,還可調節機體激素水平,舒張血管,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