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瓏 張義林
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浙江杭州 311225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常見原因[1]。經皮冠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有效恢復靶血管血液灌注,但部分患者在PCI 后會出現冠狀動脈無復流,導致心肌再灌注不足[2-4]。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均與無復流的發生密切相關[5-6],但PLR、MPV 兩者聯合能否提高對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的預測效能尚不可知。
選取2019 年8 月至2021 年10 月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收治的行PCI 治療的STEMI 患者86 例,其中男58 例、女28 例;年齡23~79 歲,平均(66.94±10.43)歲。本研究經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1-000-J190)。
納入標準:①符合STEMI 診斷標準[7];②符合PCI治療指征;③發病至PCI 時間<12 h;④年齡>18 歲;⑤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血管畸形病變、顱內器質性病變;②入院前已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接受靜脈溶栓治療;③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④近1 個月有輸血史;⑤伴有免疫缺陷、傳染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
術前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3 200 r/min 離心8 min(離心半徑為8 cm),收集血清,采用血液分析儀(BC-6800 型,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血常規,統計血小板(platelets,PLT)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及MPV,計算PLR 值。
PCI 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試驗血流分級≤2 級判定為PCI 后無復流[8],統計PCI 后無復流發生情況,并將其分為無復流組和復流組。
收集兩組基本資料及生化指標: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合并糖尿病、腦卒中史、吸煙史、飲酒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病變部位、總膽紅素、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血乳酸、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PLT 計數、支架直徑、支架長度、植入支架個數、PLR 及MPV。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PLR聯合MPV 對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的預測價值。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6 例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發生21 例,發生率為24.42%。
無復流組LDL-C、PLR 及MPV 高于復流組(P <0.05),LVEF 則低于復流組(P <0.05)。見表1。

表1 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的單因素分析
以LVEF、LDL-C、PLR 及MPV 為自變量(均為連續變量),PCI 后是否發生無復流為因變量(否=0,是=1),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LR、MPV 為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的影響因素(OR >1,P <0.05)。見表2。

表2 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的多因素分析
聯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高于PLR、MPV 單獨檢測。見圖1、表3。

表3 PLR 聯合MPV 對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發生的預測價值

圖1 PLR 聯合MPV 對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發生預測的ROC 曲線
PCI 是治療STEMI 的有效方法,PCI 后無復流的發生直接與心肌梗死近遠期預后及死亡發生緊密相關[9-10]。PCI 屬于微創手術,但仍伴隨侵入性操作,可刺激或促進機體應激、加強炎癥反應[11]。PCI 雖可在早期有效恢復血液灌注,但也具有增加局部微血栓脫落、微循環障礙的風險[12-13]。
本研究中,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發生率為24.42%,與熊永紅等[14]的研究結果相接近。本研究結果顯示,無復流組LDL-C、PLR 及MPV 高于復流組,LVEF 低于復流組;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PLR、MPV為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的影響因素。微血栓、炎癥反應可能參與PCI 后無復流的發生[15-16]。PCI 后無復流的發生可能與毛細血管栓塞有關,而血小板活性異常為心肌缺血損害發生、加重的主要影響因素[17-19]。MPV 可影響心肌梗死患者PCI 后再灌注情況,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致使PLT 活化、MPV升高,近而影響術后無復流的發生[20]。ROC 曲線顯示,PLR 聯合MPV 對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發生預測的曲線下面積為0.897,預測效能較高。PLR 可對PCI 后無復流發生進行預測的可能機制為PLR 升高提示PLT 計數升高、淋巴細胞計數降低,表明機體處于血栓傾向較高、炎癥反應增強的狀態,該狀態下易誘發血栓形成,近而致使無復流的發生[21-22]。MPV 可對PCI 后無復流發生進行預測的可能機制為MPV 升高表明有較大的血小板,而較大的血小板較為密集,并可更快地黏合膠原蛋白,產生更多的血清素、血栓素A2 等,從而促使微血栓的形成,阻塞微血管,導致PCI后無復流的發生[23-25]。
綜上所述,PLR、MPV 聯合檢測對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的預測效能較高,可作為臨床評估STEMI 患者PCI 后無復流發生的重要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