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涵 段 霞 龐啟英 毛艷麗 鐘敏慧 于 嬋 嚴小雪
1.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護理部,上海 201204;2.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上海 200040;3.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麻醉科,上海 200072
會陰裂傷指自然分娩時發生的軟產道撕裂傷,分為Ⅰ至Ⅳ度[1],是發生率較高的分娩并發癥[2],其發生率為53%~79%[3],嚴重危害女性產后健康[4-6]。既往研究側重探索會陰裂傷的風險因素,尚未形成完整的模型構建體系,且忽略了孕期因素的影響[7-9]。本研究聚焦孕期及產時會陰裂傷風險因素,構建列線圖預測模型,為臨床提供高效便捷的評估工具,以期降低會陰裂傷的發生率。
選取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9 月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932 名初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單胎妊娠;③知情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剖宮產;②行會陰切開術。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KS21215)。746 名初產婦作為建模組構建模型,按照會陰是否發生裂傷將其分為裂傷組和未裂傷組;186 名初產婦對模型進行驗證。
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10-11],產前收集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資料及孕期資料。孕期體力活動水平采用國際體力活動量表(IPAQ-S-C)[12]評估,依據體力活動強度和總體力活動量分為低、中、高3 個等級。心理狀態采用分娩恐懼量表[13]評估,無恐懼:16~27 分;輕度恐懼:28~39 分;中度恐懼:40~51 分;重度恐懼:52~64 分。產后查閱病史資料,包括產前會陰炎癥、產前會陰水腫、妊娠合并癥、可疑巨大兒、會陰彈性、會陰體長度、產婦配合程度、胎齡、助產方式、引產方式、分娩體位、各產程持續時間、出生體重、鎮痛方式、助產士年資等。可疑巨大兒是綜合宮高、腹圍、胎先露、雙頂徑、頭圍、腹徑、股骨長、B 超體重作出的產前診斷。會陰彈性在胎頭撥露時依據插入會陰手指寬度、皮膚撐起狀態、膚色、黏膜出血及撕裂情況評估[14]。產婦配合程度在分娩中依據產婦能否正確使用腹壓、助產士能否有效為其進行會陰保護來評估[14]。
采用EpiData 3.1 錄入數據,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中位數(M)和四分間距(Q)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建模,R4.1.2 和rms 程序包繪制列線圖模型,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校準曲線和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價模型。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46 名初產婦中會陰裂傷的發生率為67.83%(506/746)。裂傷組第一、第二和總產程時間長于未裂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裂傷組足月產、可疑巨大兒、硬膜外鎮痛、就診助產士門診、胎兒窘迫和妊娠高血壓占比高于未裂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會陰彈性、會陰體長度、產婦配合程度、助產士年資、引產方式、自由體位、分娩體位、分娩恐懼程度和孕期體力活動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初產婦會陰裂傷的單因素分析
將“2.1”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的因素作為自變量,會陰是否發生裂傷為因變量,相關賦值信息見表2。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胎齡、可疑巨大兒、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恐懼程度、孕期體力活動水平、助產士年資是初產婦會陰裂傷的影響因素(P <0.05),見表3。

表2 變量名稱及賦值

表3 初產婦會陰裂傷的多因素分析
根據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建立列線圖模型,見圖1。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顯示建模組與驗證組P 值分別為0.410 和0.462。建模組和驗證組校準曲線和ROC 曲線見圖2~3,ROC 曲線顯示,建模組和驗證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22 和0.799。

圖1 初產婦會陰裂傷風險列線圖預測模型

圖2 初產婦會陰裂傷風險列線圖模型校準曲線
會陰裂傷是最常見的分娩并發癥,會增加會陰疼痛、產后出血、傷口感染、性交困難、大小便失禁的風險[4-6],嚴重影響產婦健康。本研究結果顯示,會陰裂傷的發生率為67.83%,與國際報道一致[3],略高于我國學者報道的63.6%[9]。
本研究結果顯示,胎齡、可疑巨大兒、助產士年資、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恐懼程度、孕期體力活動水平是初產婦會陰裂傷的影響因素。既往研究更關注出生體重,少有學者將產前胎兒體重相關指標納入研究。Webb 等[15]模型納入了可疑巨大兒,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提示該指標可以作為產前的預測依據,較出生體重更具前瞻性。既往研究更關注產婦一般資料和產時因素,忽略了孕期因素的影響[7-9]。本研究納入了孕期心理狀態及體力活動水平,結果顯示,兩者對產婦會陰裂傷結局均產生影響。這可能是因為產婦對分娩過程和胎兒的擔憂會增加分娩恐懼,而在分娩中喪失控制力,造成宮縮乏力,導致會陰裂傷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16]。高體力活動水平可以降低會陰裂傷風險,與施展宏等[17]的研究一致,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鍛煉身體肌肉和柔韌性,有利于胎兒順利通過產道,降低會陰裂傷的發生。
本研究構建的列線圖模型建模組及驗證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22 和0.799,校準曲線接近于理想曲線,具有良好區分度及校準度,預測效能好。且對模型的可視化呈現,簡化了評估過程,為會陰裂傷的風險預測提供便捷的評估工具。
綜上所述,本研究納入孕期因素,為會陰裂傷的預測、預防提供了新思路。模型納入了胎齡、可疑巨大兒、助產士年資、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恐懼程度、孕期體力活動水平6 個風險因素,經內外部驗證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預測能力。但部分產婦最終因行剖宮產被剔除,樣本量相對有限。未來應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優化模型。

圖3 初產婦會陰裂傷風險列線圖模型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