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晨 閆志剛
洛陽北方企業集團職工醫院口腔科,河南洛陽 471000
牙列、牙體缺損為臨床口腔科常見疾病之一,不僅影響患者牙齒功能,還影響面部美觀[1]。口腔修復為牙列、牙體缺損患者的主要療法,臨床效果顯著,但其亦存在牙槽嵴異常、牙齦緣不協調、修復體松動等不良事件,容易影響口腔修復后的美觀度[2-3]。牙周整復術則可整復牙槽嵴與牙齦,將多余部分切除,有助于改變牙槽嵴的形態,同時調整牙頸緣和牙齦的關系,進而產生穩固義齒的作用,可解決口腔修復中遇到的不良事件,但目前關于臨床應用效果的相關報道相對較少,仍需大量臨床報道以明確其臨床價值[4]。故設立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牙周整復術輔助口腔修復對患者齦溝液金屬基質蛋白酶-8(metalloproteinase-8,MMP-8)、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牙周指標等的影響,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于洛陽北方企業集團職工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口腔科接受口腔修復的牙列、牙體缺損患者150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A 組(75 例)、B 組(75 例)。A 組男32 例,女43 例;固定修復46 例,種植修復29 例;年齡18~59 歲,平均(40.21±3.43)歲;就診原因:牙列缺損44 例,牙體缺損31 例。B 組:男35 例,女40 例;固定修復45 例,種植修復30 例;年齡20~57 歲,平均(40.16±3.56)歲;就診原因:牙列缺損40 例,牙體缺損3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核(20180117)。
①存在明確牙列、牙體缺損,需行口腔修復治療[5];②具有牙周整復術、口腔修復適應證;③入組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①近期有急慢性感染病史;②口腔衛生習慣差;③合并嚴重全身系統性疾病;④近3 個月有抗生素、抗凝藥物、活血藥物使用史;⑤修復前口腔內有其他修復體、有牙本質敏感癥狀、咬合關系異常。
A 組在常規口腔修復前接受牙周整復術治療,術前局部消毒麻醉,以涂有染色劑的探針標記需要整復部位,以高頻電刀(德國,Ⅴ10300 S Ⅵ02 型,愛爾博電子醫療儀器公司)切除標記部位,然后以渦輪鉆修復牙槽嵴、牙齦頸緣,在翻瓣作切口,以渦輪鉆清除金屬烤瓷牙槽嵴(間距3 mm 左右),修復根面,將牙周膜上纖維組織刮除,而后對整復位置進行清洗、復位、縫合等,以牙周塞制劑保護手術創面。術后進行口腔清潔(口腔漱口液),3 次/d,術后1 周復查創口是否恢復,恢復正常后拆線,待牙齦整復處創口恢復正常后行牙冠修復(術后4 周),可據患者自身情況修復牙齦頸緣。囑患者于術后常規漱口以確保口腔衛生,術后1 周復查并據其恢復情況確定常規口腔修復的時間,一般在術后1 個月以內,常規口腔修復方法同B 組。B 組接受常規口腔修復治療,包括固定修復、種植修復,并于修復完成后指導患者常規用藥、保證口腔衛生保健、牙齒按摩、叩齒運動鍛煉等。兩組修復后均隨訪6 個月。
1.5.1 療效 據《牙周病學》[5]評估兩組修復后6 個月的療效,可分為顯效(患牙完全修復,視覺、功能上與正常牙齒無明顯差異);有效(患牙基本修復,視覺、功能上與正常牙齒存在一定差異);無效(患牙修復效果不佳,視覺、功能上與正常牙齒間存在明顯差異,同時影響口腔活動)。
1.5.2 牙齒功能評分 以牙齒功能評估量表[6]評估兩組修復前、修復后6 個月后的牙齒功能,包括舒適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牙齒美觀度等維度,各個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牙齒功能恢復越好。
1.5.3 牙周指標 檢測兩組修復前、修復后6 個月后的牙周探診深度(probing depth,PD)、臨床附著喪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齦溝出血指數(sulcus bleeding index,SBI)[7]。
1.5.4 齦溝液細胞因子水平 去除兩組取樣位點的牙石、菌斑后,以棉球隔濕、吹干牙面及周圍唾液,以濾紙(英國,Whatman 3 號,Whatman 公司)插入牙周袋底停留30 s 得齦溝液(去除血液、唾液等污染物),3 500 r/min 離心15 min,取上清液,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兩組修復前、修復后6 個月的齦溝液MMP-8、hs-CRP、TNF-α 水平(天津康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5 修復滿意率 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調查表評估兩組修復后6 個月后的滿意度,總分100 分,可分為特別滿意(≥90 分)、滿意(70~89 分)、一般滿意(60~69 分)、不滿意(<60 分)。
采用SPSS 21.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修復后6 個月,A 組療效優于B 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修復后6 個月,兩組舒適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牙齒美觀度評分均高于修復前,且A 組高于B 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修復前后牙齒功能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修復前后牙齒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修復前比較,aP <0.05
修復后6 個月,兩組PD、PLI、SBI 水平均低于修復前,且A 組低于B 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修復前后牙周指標比較()

表3 兩組修復前后牙周指標比較()
注 與本組修復前比較,aP <0.05。PD:牙周探診深度;CAL:臨床附著喪失;SBI:齦溝出血指數
修復后6 個月,兩組齦溝液MMP-8、hs-CRP、TNF-α 水平低于修復前,且A 組低于B 組(P <0.05)。
見表4。
表4 兩組修復前后齦溝液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表4 兩組修復前后齦溝液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注 與本組修復前比較,aP <0.05。MMP-8:金屬基質蛋白酶-8;hs-CRP:超敏C 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修復后6 個月,A 組修復滿意情況優于B 組(P <0.05)。見表5。

表5 兩組修復滿意情況比較[例(%)]
牙列、牙體缺損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飲食及生活,還影響其面部整體美觀性[8-10]。口腔修復治療期間可能受到牙錯位、牙槽嵴形態異常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意外事件[11-13]。而牙周整復術現已成為口腔修復的重要補充療法,可有效修整單牙錯位牙齦、牙槽嵴形態紊亂等,能使修復材料穩定固定于組織上,進而有助于提高口腔修復效果、改善口腔美觀度。此外,牙周整復術中使用牙齦切除刀、手術刀可能導致患者整復創口出血多、創口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而本研究中所用高頻手術刀可準確定位并獲得更清晰的牙槽嵴或齒齦緣邊界,且其創口損傷小,臨床安全性高、操作簡單,可最大限度地改善牙周問題,有助于滿足患者口腔修復需求,在提高口腔修復療效的同時改善患者修復滿意率[14-16]。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后6 個月,A 組顯效率、修復滿意率及舒適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牙齒美觀度評分高于B 組,進一步顯示牙周整復術輔助口腔修復可促進患者牙齒功能恢復,有助于提高其臨床療效及患者修復滿意率。
口腔炎癥在牙列、牙體缺損的發生、發展及修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齦溝液為牙齦組織經牙齦溝上皮進入齦溝內部的液體[17-18],齦溝液hs-CRP 水平升高提示口腔炎癥加重;齦溝液TNF-α 水平升高不僅可加重口腔炎癥,還可促進其他炎癥介質、趨化因子、黏附分子的異常分泌而進一步加重口腔炎癥;齦溝液MMP-8 水平可破壞牙周結締組織,還可促進hs-CRP、TNF-α 等炎癥介質的分泌,進而促進病情進展[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后6 個月,A 組PD、CAL、SBI 及齦溝液MMP-8、hs-CRP、TNF-α 水平低于B 組,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相對于其他牙齦修整手術而言,牙周整復術有整復定位準確、微創、術后出血量少等優點,可有效避免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進而避免或減輕口腔牙周組織炎癥,有助于促進患者口腔快速恢復[21-22]。此外,牙周整復術中高頻電刀可將無線電波能量聚集于電刀尖端,并產生電阻抗效應而形成高熱,將其作用于病變牙周組織,可促進損傷細胞內部水分快速汽化蒸發、蛋白凝固,不僅可有效切除病變組織而抑制口腔炎癥,還可快速止血,有助于減輕牙周病變對口腔健康影響而改善牙周指標[23-25]。
綜上所述,牙周整復術輔助口腔修復可降低患者齦溝液MMP-8、hs-CRP、TNF-α 水平,有效抑制局部炎癥反應,進而改善其牙周指標,促進其牙齒功能恢復,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及患者修復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