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樺
2021年父親節,我給家住臨沂的于樹聲老人發了一條短信:世間的緣,都是因為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我遇見您,結成了一段人間奇緣,感謝生命中的美好相遇,父親節快樂!
我選擇在父親節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給于老發這樣內容的短信,是因為在我心里,早就把他當成了父親。
時間回溯到7年前。
2014年7月中旬,學校放暑假了,我終于從忙碌的工作狀態中解脫出來。匆忙訂了一張飛往山東濟南的機票,拔腿就出發了。
七月的齊魯大地,一片酷暑,天熱得就像蒸籠一樣。當我從濟南轉道一路奔波來到泰山腳下時,才意識到選擇在這樣的季節登泰山,著實有些不妥。那天晚上九點多鐘,我隨意走進一家飯店,正是旅游旺季,飯店里吃飯的人很多,大廳里幾十張桌子,桌桌爆滿,來這里用餐的人多是游客,他們大都和我一樣,打算在這里吃完飯,直接夜里登山,這樣就可以趕在黎明時分,在泰山頂上看日出了。我找了個靠窗的空位子坐下,點了米飯和小菜。在等餐的時間里,我把手提包放在我身邊的空椅子上,開始用微信和家人聊天?!胺畔?,那個小伙兒,你給俺放下!”突然,一個蒼老且帶有濃重方言口音的吆喝聲把我拉回到現實。我抬頭,看見一個高大魁梧的老人正站在我的餐桌旁。老人八十多歲,腰桿挺直,發白如雪,臉上長滿了褐色的老人斑。此刻,老人疾步往前走,伸手就拽住了前邊的一個小伙子?!澳隳玫氖悄愕陌鼏??俺可盯著你半天了。”老人嗓門洪亮,聲音里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我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了一大跳,小伙子手上居然拿著我的包??粗矍暗睦先撕托』镒樱荫R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了,驚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閨女,這是你的包包吧?”老人側轉一下身子,大聲問我。不等我回答,他就從小伙子手里扯過那個包,隨手就扔給了我。
我手捧著失而復得的包,心里怦怦亂跳。這個乳白色的女士坤包是美國貨,我過生日時侄女送給我的。包包隨身攜帶好幾年了,并不出奇,但包里有我的身份證和銀行卡,還有幾千元現金。如果這個包真被眼前的小毛賊順走了,那麻煩可就大了。
我站起來,想對老人表達感謝之情。
老人正用力抓著小伙兒的手腕子,嚴厲地教訓他:“你年紀輕輕,有手有腳,學什么不好?非要干這個?”
“老死頭子,誰讓你瞎管閑事?你等著!”
偷包的小伙兒惡狠狠地甩下一句話,使勁兒掙脫老人的手,往門口跑去。幾乎一眨眼的功夫,就沒了蹤影。
我懷著感激之情,和老人攀談起來。老人名叫于樹聲,85歲,離休前,曾長期擔任臨沂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陪伴在于老身邊的那個年長的女士是他的老伴。兩位老人雖然居住在齊魯大地,但是來泰山旅游還是第一次,沒想到在這里遇見我。
于老見義勇為的行動,為我這個充滿酷暑的行程,送來了一絲清涼。吃完飯,我和于老夫婦連同一起吃飯的幾個游客結伴,向泰山腳下進發。途中,我們又迎面遇見了那個偷包包的小伙子,他的身邊還多了兩個同伴?!靶』镒涌隙ㄊ莵韺C報復的。”說出這句話時,我心里充滿了擔憂,我擔心于老見義勇為的行動會給他帶來麻煩。這時候,一同結伴出發的幾位山東大哥圍攏過來。“不要怕,還有俺們哩?!薄霸蹅內硕?,他們不敢怎么樣?!薄罢?,想報復俺?那你們就來吧!”于老突然停住腳,威嚴地站在進山的臺階上,沖著偷包的小伙子揮了揮手。“在俺山東的地盤上,從來就不怕歹人!”一位山東大哥也發出鏗鏘有力的正義之聲。也許于老身上的凜然正氣威懾到了他們,也許我們人多嚇到了他們,當時幾個小毛賊并沒有興風作浪,他們灰溜溜地逃走了。
泰山之行,我看到了世間最美的風景,也因此和于老結下了人間奇緣。
從泰山旅行回來,我迫不及待地在微信里和于老打招呼。因為老人比我父親小幾歲,我稱呼他為于叔。
我原以為于叔這樣一個耄耋老人,用微信打字聊天會很吃力,事實證明,我的猜測完全錯了。于叔微信打字聊天的速度跟年輕人差不多。最讓我稱奇的是,老人每天都堅持書寫網易博客,于叔的博客文章有幾百篇,他博客等級比我高,博客好友也比我多。
我沒想到的是,于叔妙筆生花,小說隨筆篇篇精彩。他的軟筆書法龍蛇飛動,遒勁有力,自成一體。老人是臨沂市著名的作家和書法家,已經集結出版兩部散文集了。當緣分的漣漪被層層打開,遠在臨沂的于叔成了我在世間沒有血緣的親人。
我是一名業余作者,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東北抗日聯軍文化的研究和抗聯文學的創作。于叔來自沂蒙革命老區,這無形中拉近了我和老人之間的距離。盡管我和于叔年齡相差三十多歲,但我們爺倆有相同的磁場,我們靈魂似,品性近,頻率同,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不知不覺中,我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父親。
時間長了,我才知道,于叔和他的老伴謝姨并非結發夫妻。二十多年前,于叔的發妻和謝姨都在臨沂市的一家糧店工作,兩個人親如姐妹。后來,謝姨隨軍,一家人搬遷到湖南冷水灘市。從此,兩姐妹靠書信傳情,雖然隔著遙遠的時空,但兩家人的情義重來就沒有間斷過。
多年后,于叔的妻子和謝姨的愛人先后患病去世了。在雙方子女的支持下,兩個白發老人走到了一起,開始了他們的暮年戀情,這是一個充滿了溫情和友愛的大家庭。愛,可以傳遞,可以生根和發芽。我雖然是這個大家庭的局外人,但大家庭里那種溫暖的光環,也常常能輻射到我。
我有時候會往臨沂郵寄一點東北大米和特產,于叔也會很貼心地給我郵來山東小吃。我會很細心地在每個節日里,給于叔發紅包。讓我感動的是,于叔會記得我的每個生日,我過生日時,他總會像父親那樣提醒我:“閨女,你過生日,按咱山東風俗得煮雞蛋吃吃,還得拿雞蛋在身上滾滾運氣哩?!闭f完這些暖心的話,還會給我發個生日紅包。雖然那些紅包我很少打開,但那種溫暖的情義,總是能化作滔滔的松花江和綿長的沂水,長時間激蕩著我的靈魂。
日子平淡地滑過去,隔著稠密的鐵路網和廣闊的大平原,我和于叔在關里關外遙遠的時空地帶,親手種植下的親情樹,枝繁葉茂,清涼如蓋。冥冥中,于叔成了我永遠也不能失手的親人。然而,命運就像一張錯綜復雜的蛛網,總是結滿了無法預測的悲歡,一支無形的暗箭早就蟄伏在我命運的轉角處了。
2017春天,長期亞健康的我在單位的例行健康體檢中,被查出患有甲狀腺惡性腫瘤。那年4月,先生陪著我風塵仆仆地趕到北京,在解放軍301醫院做了腫瘤切除術。當時,身為佳木斯郊區林業派出所所長的先生,剛剛從一場指揮山火的戰役中撤下來,他精神疲倦,聲音嘶啞,持續發低燒。我堅持帶他到北京同仁醫院做了檢查,結果被確診為喉癌。當先生的大病理出來時,我感覺天都塌下來了。
在那段同命運和死神抗爭的日子里,我已無暇顧及遠在臨沂的于叔了。于叔給我打來電話,他聲音顫抖,充滿了焦慮。他問:“閨女,你是不是有事瞞著俺?你有事得跟俺說實話?!蔽罩娫?,我故作風輕云淡,可淚水還是不爭氣地流了下來。知道瞞不過于叔,我就欺騙老人說我患了甲狀腺良性腫瘤,剛剛做了手術,叮囑老人不要牽掛。電話里,對先生也罹患惡性腫瘤的事兒我只字未提。
2017年5月,我和愛人結束了在北京的治療,回到了家中。幾天后,在沒有和我事先溝通的情況下,于叔和老伴謝姨突然飛到了佳木斯。當兩位蒼顏華發的老人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情不自禁地伸手擁抱了二老,哭得像個淚人一樣。我愛人原本是個極其壯碩的硬漢,即便因喉腫瘤雙聲帶做了半切除手術,幾乎不能發聲了,他也不曾有過半點情緒上的波動,可當他面對著一路風塵跋山涉水而來的兩位白發老人時,哭得一塌糊涂。
生命如風,此情若海。在我們夫婦淪陷命運的黑洞時,二老給予我們的是何等的人間真情啊!
兩位老人在我家住了二十多天。那段日子里,于叔和謝姨每天都堅持去菜市場買菜,回到家里后兩位老人一起下廚,調著樣兒給我和愛人做營養餐,做各種山東小吃。聽說牛尾山藥枸杞湯有利于腫瘤病人術后恢復身體,兩位老人就天天燉牛尾湯給我們喝……我父母很早就病故了,婆婆去世得也早,于叔和謝姨在身邊,我和愛人就像重新體驗了一回被父母疼愛的滋味,那種感覺甜蜜而又幸福。我甲狀腺腫瘤術后,脖子腫脹,聲音嘶啞,情緒異常低落,于叔想盡方法開導我。
五月的佳木斯,松花江過盡千帆,杏花雨飄落江畔。于叔說:“閨女,你和姑爺趕快治好病,你們的人生還有那么多春天哩。”我暼了一眼不能發聲的愛人,眼睛里瞬間就涌滿了淚水。我孩子氣地小聲嘟囔,“那是別人的春天,不是我們的。”“閨女,你說的那是啥話?你可是俺們大家的春天哩!”于叔激動地說。是的,我是兩位白發老人的春天,我也是患病的先生和北漂的女兒的春天,我更是整個家族所有親人的春天。于叔的一句話警醒了我,我咬緊牙關終于重新振作起來了。
我和先生與二老聊關里關外的風土人情,家長里短。于叔生于我們民族的多事之秋,他的人生經歷飽蘸著我們民族的風霜。老人雖然鬢染暮年的霜雪,但他心懷家國,讓人敬佩。
離別之際,于叔堅持留給我一張銀行卡,卡里是兩位老人辛苦積攢下來的幾萬元錢。我拒絕了那張卡,卻把這份溫暖的情義永遠珍藏在心間了。
帶著這種恩重如山的情義,我和愛人終于戰勝了病魔,重新獲得了新生。
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緣分。我原以為,我和于叔的擦肩,演繹出來的僅僅是父女情。我沒想到的是,這份美好的感情也延伸到兩個家族,由此,牽出了兩個年輕的人的愛情。
2017年6月,我的寶貝女兒王可大學畢業了。于叔提議,把他的外孫子高翔介紹給我女兒當男朋友。高翔是于叔的繼女歐湘(謝姨女兒)的獨生子,小伙子軍校畢業,當時是廣州軍區某部上尉連長,小伙子的父親也是一名現役軍人。
出于對于叔的信任,也緣于對戍邊軍人的仰慕之情,我和先生非常支持兩個孩子互加微信認識一下。讓我始料未及的是,兩個孩子加上微信后一見如故。也許,在愛情面前,距離從來就不是問題。
我深信,環游了整個星系,女兒王可和高翔就是彼此找到的那顆最閃亮的星星。
2018年2月3日,在四季如春的???,女兒和高翔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于叔作為證婚人主持了那場婚禮。當我伸出雙手第三次握緊老人的手時,眼睛濕潤了。
于叔慈祥,謝姨和善,歐湘姐一家人真誠善良。穿越了大半個中國,我們彼此遇見,成了沒有血緣的親人,這是何等的人間奇緣??!
女兒王可結婚后,很快就有了小寶寶。于叔最開心的事,就是每天都翻看他的重外孫雙慶的視頻。我和于叔每天都在這種天倫之樂里,書寫著光陰的故事。
今年除夕,我和愛人在視頻里給于叔謝姨拜年,我說:“等年后春暖花開了,我們就去臨沂看望您二老,不見不散哦!”老人慈祥地說:“好閨女,等你來!”。沒想到,這竟是老人留給我的最后遺言。
2022年2月20日凌晨,于叔安詳辭世,終年92歲。噩耗傳來,我悲痛欲絕。
于叔的靈堂正中,擺放著我們一家人送的花圈,花圈上書寫著我親擬的挽聯:滔滔松江情未了,湯湯沂水別故人!
2022年的春天來了,對我而言,于叔就是我窗外的春天。閉上眼睛,我與他老人家充滿傳奇的相遇,就像發生在昨天,每一次回眸,都像看了一部讓我眼濕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