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丹
狹義上的區塊鏈概念,就是指數據區塊以時間為序組成鏈式數據結構。這一數據結構中所保存的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2019年1月,國家網信辦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該規定的頒布和出臺,規范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開放、獨立、安全、匿名和去中心化的顯著特征,區塊鏈技術在檔案領域、金融系統、安全行業等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模式,即中學檔案管理部門以各種方式開展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應遵循的標準形式。區塊鏈思維產生于區塊鏈技術應用,并在具體應用區塊鏈技術前提供思維上的引導。“區塊鏈”概念的提出才十余年,檔案界基于區塊鏈思維對檔案信息服務模式研究尚顯稚嫩。區塊鏈思維推動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深度變革,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以提供利用者為中心的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模式,是指用戶向中學檔案提供利用者提出檔案信息服務需求,提供檔案者運用相關程序、采取相關方式、運用相關服務手段將具體的中學檔案信息提供給用戶,滿足用戶檔案信息需求。該種檔案信息服務模式下所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效果主要依賴中學檔案提供機構或人員素質,其最大不足就是無法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學檔案用戶的檔案信息服務需求。在此模式下,用戶接受的檔案服務體驗感不強,最終也不利于中學檔案自身的科學發展。區塊鏈技術應用背景下,這一模式逐漸被淘汰。
以檔案信息資源為中心的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模式,是指中學檔案提供利用者將工作重心轉至檔案信息資源本身。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微信、微博等信息平臺,將過于依賴物質載體的檔案信息資源遷至信息平臺,是互聯網背景下主要的信息服務模式。以檔案信息資源為中心的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模式可一定程度上滿足大部分用戶的信息需求,但這一服務模式的弊端在于過度依賴信息資源開發程度,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等設備基礎。一旦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程度不夠,便會影響用戶檔案信息利用的準確、完整;而信息平臺搭建不夠合理,也會影響用戶的檔案信息服務效果。在互聯網時代,黑客、木馬病毒等各種非傳統安全因素影響著中學檔案信息安全,也迫切需要轉變檔案信息服務模式,切實增強中學檔案信息利用質量和效果。
以用戶為中心的中學檔案服務模式,就是指中學檔案提供利用者通過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等,精準獲取中學檔案使用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據這一需求信息的匯總分析,有針對性地提供具體的檔案信息服務,從而滿足中學檔案信息需求。以用戶為中心使檔案服務對象享受針對性、個性化檔案信息服務模式。隨著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能夠及時獲取用戶檔案信息需求的信息,從而為用戶提供其急需檔案信息,使檔案信息服務更加主動、更具針對性。如,在中學門戶網站開設“師生留言”欄目,師生通過注冊賬號,留下檔案需求信息;或者檔案網站后臺技術人員通過數據抓取技術捕獲檔案信息查詢熱點和高頻信息,有重點地強化這類檔案信息整理、開發和信息推送,為師生提供更為主動服務。但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強調用戶體驗,往往在中學檔案信息服務安全、信息服務內容等方面關注度不夠。
中學檔案信息提供者之間缺乏必要的合作,主要表現在中學檔案信息提供者缺乏搭建具體的中學檔案信息資源存儲及服務平臺,中學檔案信息集中存儲于檔案室中的專門計算機。與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臺、××省數字檔案資源共享平臺等全國性或區域性檔案信息存儲平臺搭建相比,中學檔案信息服務平臺搭建還存在較大的滯后性,檔案信息服務提供服務以中學教育教學為主,平臺搭建處于“各自為政”狀態。在萬物皆可互聯的信息化、智能化“數據”時代,離開信息平臺的支撐,中學檔案“信息孤島”現象就會不同程度存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規定,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檔案工作在黨的統一領導下,中學檔案部門由各學校管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中學檔案信息服務者行使的是指導權而非領導權。在此模式下,中學檔案的條塊分割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中學檔案信息服務者之間的橫向交流,使得中學與中學之間的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不同程度受到限制。
目前,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提供者主要以網絡傳輸、經身份認證后登錄局域網等形式提供查詢和利用檔案信息的服務。在此過程中,由于缺少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會直接將存儲的中學檔案信息資源暴露于公共互聯網或局域網環境下傳輸。中學檔案信息包括了學生的學籍身份、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等隱私信息,在互聯網背景下極易發生中學檔案信息遭竊取、損害、非法訪問等。
信息時代,中學檔案存儲的形式以電子化為主,基于電子檔案全生命周期理念,應從中學檔案信息生成的邏輯起點、過程質量控制和信息管理等節點,實現全程可控,確保實現中學檔案服務預期效果。區塊鏈思維模式下做好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應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檔案服務全過程,并實現全程可控。例如,將“區塊”作為中學檔案信息中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基本結構單位,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時間、人員及內容等元數據信息為“區塊頭”,并將檔案信息服務的審批意見、服務的結果等“區塊體”作為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主體信息。學生信息、教職員工的人事檔案信息等存儲于區塊體,并生成不同區塊體的區塊哈希值,與下一服務區塊鏈接,將中學檔案信息服務內容與元數據融為一個區塊從而固化元數據、中學檔案信息審批、辦結等主體信息,使其不可修改,從而實現中學檔案信息查詢、利用全過程可控、可追溯。
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學檔案信息服務需要建立在高質量的檔案管理基礎之上。通常,為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查詢相應的檔案信息資料,總結過往教育教學的成功經驗,為日常教育教學管理提供借鑒參考,為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提供真實信息支撐。根據《檔案法》《電子簽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中學檔案中的電子檔案與傳統介質下的紙質檔案的利用效力相同,都具有相同的查考、憑證功能。電子印章、電子簽名、水印等電子防偽技術的應用,有效保證了中學電子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區塊鏈思維模式下,中學電子檔案信息中各個節點權限相等,一旦其中的某一節點記錄、發布電子檔案信息元數據發生變動,其他相關節點中的信息會同步更新。共識機制下所有節點中記錄、發布的電子檔案均得到認證,確保查詢、利用中學電子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區塊鏈模式下,中學電子檔案信息運用分布式存儲技術,任一節點遭受破壞或惡意篡改,其他節點仍可正常運行,且保證電子檔案信息的完整性,確保了中學電子檔案信息的存證功能。
區塊鏈模式下,中學電子檔案信息自助服務功能得到有效體現。將中學電子檔案元數據信息預先設置于智能合約,擴散至所有節點,當廣大師生需要查詢、利用中學電子檔案信息時,輸入其身份證號等驗證信息,通過狀態機中預設的響應條件,區塊鏈技術激發相應響應規則,可自動訪問、查詢、下載電子檔案。
區塊鏈思維模式下,根據不同檔案信息的保密性要求,可將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等應用于中學檔案信息服務中。例如,教職員工的人事檔案屬于中學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專有信息資源,不對外公開,可選用私有鏈進行管理和服務。而教育教學類、科研成果類電子檔案,可利用公有鏈技術,實現這一部分中學電子檔案資源信息共享,滿足廣大師生信息需要。聯盟鏈思維模式下,可將中學電子檔案信息服務與其他機構或部門之間互聯互通,實現中學電子檔案信息服務目標,并確保中學電子檔案信息本身的安全。
區塊鏈模式下分布式技術具有安全性、可擴展性和隱私性強等特點,分布式技術將中學檔案信息存儲于若干存儲服務器,實現去中心化目的。運用分布式思維,搭建中學檔案信息存儲服務平臺。首先,根據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對象及范圍,明確去中心化存儲與服務中學檔案信息資源的范圍。其次,根據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實際,選擇去中心化服務平臺。再次,統一檔案數據、系統功能、查詢利用服務流程標準。最后,健全平臺查詢利用訪問權限分配,并定期檢查、維護系統,確保服務平臺安全、高效運行。
跨鏈思維下中學檔案信息服務要打破傳統檔案信息系統屏障,消除“信息孤島”現象,整合檔案信息資源,達到不同系統間的檔案數據信息交互共享。首先是要做好同類型不同系統間檔案信息服務共享。可選用側鏈、哈希鎖定、中繼等跨鏈技術,打通檔案信息接口,并與服務平臺相連。其次是要解決不同類型不同系統間檔案信息服務共享。再次,解決不同類型系統間共享服務。
合約思維模式下,將數據代碼、可追溯自動檢索、登記和信息推送服務功能設置于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系統,從而實現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自動化。從而實現傳統檔案信息服務由主要靠人工登記、檢索轉變為以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相應功能替換,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為此,在合約思維模式下,首先要細化、約束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范圍、時間、渠道,為中學檔案信息自動檢索、查詢、推送提供依據。其次是要利用合約程序識別并記錄中學檔案信息服務對象的身份信息,據此判定服務對象是否擁有訪問或利用檔案的權限。再次要確保合約安全。合約程序開發應確保其安全穩定和兼容,便于后期中學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維護、更新,確保系統在服務和保障自動化方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加密思維源自區塊鏈技術中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中的公鑰、私鑰加密與解密技術,保障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安全。在中學檔案信息服務過程中,用戶查詢、利用檔案信息,發出檔案需求信息,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在完成檔案利用者身份識別、協議簽訂后,在收到加密的公鑰后,利用私鑰進行解密,獲取相關信息,確保信息利用過程安全。
就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模式來看,首先要確定中學檔案信息服務的共識范圍,明確檔案信息服務的具體內容,在服務內容、服務資源、服務需求和服務供給方面建立聯盟。其次是立足服務聯盟,健全聯盟管理體制機制,如部門權限分配、工作職責劃分、部門確定等。最后,服務者聯盟需要接受監督,保證服務對象嚴格遵守聯盟要求,保證聯盟穩定、高效。
區塊鏈思維源自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并在具體應用中逐漸形成一種思維模式。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及中學檔案信息服務模式的變化,要積極運用區塊鏈思維,實現中學檔案信息服務全程可控、完善平臺建設,實現自動、共享、安全服務,進一步發揮中學檔案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