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聃 張婧 南京醫科大學
為全方位提高高等教育品質,首要任務就是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力度,增加科學研究能力。最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繁榮發展,高等教育規模隨之擴展。隨著各大高校的合并與擴張,高校基礎建設能力有所增強,軟實力競爭優勢日漸突出,致力引進眾多精英人才,確保高校在數量及質量等方面都占據一定優勢。在高校群體中,研究生屬于精英群體,我國研究生教育和精英教育逐步普及化,朝向大眾化教育方向發展。這種情況下,如何能保證研究生教育品質,已成為高等教育工作人員關注的問題。
縱觀大多高校發展情況,發現碩士生導師所教育及管理的研究生數量并不多,普遍不超出10 人。結合碩士研究生在校時間進行計算,每一位導師每一屆所管理及教育的碩士研究生數量不超出4 人。雖然本文所提到的數據,不能代表真實的情況,但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高校明確指出,在教師臨近退休期間里,需要停止接收研究生的工作。
同時,個別高校也存在一些初步晉升的教師和副教授,因各種各樣原因無法帶研究生的現象,會加劇其他導師工作負擔。個別研究生曾反映,在攻讀研究生學業的期間,很少有機會與導師面對面交流。同時,在一些學校的理科類研究生,能經常和導師一起做項目進行科學研究,但是文科類研究生卻很少有機會和導師見面、溝通。這種情況下,也就導致個別理工類研究生變為“打工一族”,而文科類研究生常常是放養模式。過去,導師高度重視研究生群體,認為碩士研究生群體屬于高素養群體,竭盡全力指導其學習與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碩士研究生導師的想法發生了改變,令研究生群體角色也發生了變化,變成為教師服務的群體,諸多導師文章均由研究生學生負責代寫,而科研項目也會交由學生負責操作,導師在指導研究生學習以及發展時,并不關心研究生在這三年時間里是否有所收獲。
目前,我國各階段教育依舊受應試教育背景影響,雖然大多高校在本科階段會開設各種各樣的公共課程,但很多學生都反映研究生階段課程學習與本科階段的學習毫無銜接關系,即使在既往學習過程中,能在文化課方面取得較高的成績。但是,在研究生學習生涯里,有很多內容都非常深奧,很難真正聽懂所有研究內容。導致導師占用大量時間,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嚴重浪費時間及資源,不能顯著提高研究生群體實際能力。在研究生數量逐步增多后,教學資源明顯短缺,大多學校也開始縮短學制,雖然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培養成本,但同時也導致研究生培養質量逐步下跌。
在傳統時期,研究生規模偏小,通常使用小班授課的方法培養研究生,每一名導師都有充足的時間來發現每一名研究生在學習以及科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且能指導研究生完成相關操作,保障教學過程的廣泛性、多元性,學生素質及能力均有所提高。另外,因導師所帶的研究生數量并不多,所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研究生進行交流,幫助研究生解決學習及科研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疑問,而且能針對研究生提出的疑問進行針對性解答,助力研究生提高自我。
然而,目前研究生個體和個體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學習方法日漸多元。即使是同專業的研究生,在學習以及發展過程中,自我選擇的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也各有千秋。在研究生課堂教學之際,一名教師同時面對數十名學生的情況屢屢出現,導師講課狀態以及現場教學條件等,均會影響研究生學習質量。一些學生在這種全新的學習環境下,不僅無法充分掌握科學知識,甚至還會出現厭煩的心理狀態,出現了逃課的現象,嚴重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不利于導師統一管理。
在管理研究生時,由于研究生生活節奏以及學習學奏并未保持統一的步調,而且個別研究生個性張揚,班級歸屬感并不強,在管理過程中無法高效傳遞相關信息,很難實現統一管理目標。對于高校研究生來講,學校并不會針對研究生的住宿地點作出強制性要求,加上研究生生活地點、生活方式以及個體個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能夠展開共同的支部組織活動、班級活動的時間少之又少,致使研究生集體活動止步于表面形式,給導師的日常管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
由于研究生生源來源極其廣泛,不同的研究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會受不同思潮影響,個別學生過度追求張揚的個性,在行動方式以及思維方向都強調與眾不同,而且研究生群體大多不關注集體活動,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研究生群體缺乏集體意識,組織狀態較為渙散。因研究生群體思想狀況具有多元化特點,研究生思政工作者如果想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則具有一定難度,很難高效落實思想政治工作。
最近幾年,各大高校均在持續擴張研究生招生規模,這便為學校及導師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過去,高校內部各實驗室研究生規模偏小,每一名研究生均對實驗室產生了獨特的歸屬感,且他們的學習活動,更傾向于學術活動。導師的干預,會直接影響研究生群體學習效果及發展程度。如今,各大高校均在擴招研究生,一個專業內部可能有幾十名甚至是數百名的研究生。這并不利于相關導師長期干預,且無法提高研究生對實驗室的歸屬感,影響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及質量。
傳統時期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代研究生的發展需求,所以應結合具體管理工作情況,適當調整管理單元,全面展現基層組織的優勢作用。如今,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時,常常出現信息不暢通以及管理缺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和管理單元模糊現象具有一定關系。由于最近幾年高校研究生持續擴招,各課題組學生在規模上,已經可以滿足學生的管理實體要求和實驗室基礎要求了。這種情況下,更應積極改變原有按專業劃分班級的模式,在課題組范圍之內,突破年級差異、碩博差異,并且構建完整的基層管理單元,全面改善管理效率。通過上述措施,能夠保障基層單元內學生學習及生活保持同步,博士能為碩士發揮帶動作用,高年級學生又能為低年級學生作出指導。在導師直接干預下,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彌補傳統模式缺陷,推動當代研究生教育的高效發展。
過去的研究生評價體系,多以“專業”為核心基礎。而如今,同一個專業內可能存在不同的課題組。因此,應改變傳統的按照專業為評價單元的方式,嘗試以課題組作為基礎評價單元,這樣便可以有效縮小評價單元內考評率間的差距,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考評對象。采用科學且極具特色的考評指標,更符合研究生的具體狀態,同時能保證研究生會聽取導師意見。在全面調節考評體系后,能真正激活研究生參與科研的能動性,促使其高效學習,增強新時期研究生的品質。
1.融入人文情懷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時添加人文內容,促使所有專業研究生都能形成專業知識技能,養成專業道德精神,成為優質的時代新人,為祖國各項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努力,奉獻個人力量。一般來講,新時期研究生群體,不僅要掌握各專業知識、技能及經驗,還要具有耐心、愛心、責任心。因此,研究生導師應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促使所有學生都能持有博愛之心。在具體專業教學實踐時,該專業教師應重點強調學生人文精神,保障日后進入工作崗位時,能在工作實踐中作出一番佳績。
2.重視科學精神教育
在研究生學習及發展過程中,極有可能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而出現各種問題。很多情況下,研究生之所以在不同崗位上出現問題,與工作態度有一定關系。所以,就要求各專業導師在講解專業知識時,引進科學精神內容,促使所有學生意識到“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學習專業內容時,形成科學思維,以一絲不茍的態度及科學精神面對職位工作,防止后期在工作崗位中出現各種問題。
首先,將課程思政育人質量視為評價各導師教學技巧以及教育學能力的關鍵指標。結合思政育人具體情況,給予科學評價,以便能切實增強專業教師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責任意識以及能動性,促使其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深入探索。其次,應把職業道德素養作為衡量各專業學生的關鍵指標,將學生職業素養列入到考核范疇內,結合課堂出勤率、專業理論、綜合測試以及實踐職業素養等內容,全面評價本專業學生,既要考查學生學習態度,又要考查學生在專業實踐過程中的各方面表現情況,以保障本專業學生能在學習專業知識時端正學習態度,形成優良的職業道德。最后,需要把研究生思想道德修養水平考察工作貫穿于研究生生涯的全過程,針對每一個研究生創建對應的電子檔案,詳細記錄學生在學習不同專業課程時的具體情況,標明學生進步情況、退步情況,并且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保障能切實推進課程思政和專業知識教學的深度融合。
研究生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針對研究生進行教育及管理時,如果想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則需要輔導員以及導師在日常生活中,多與研究生群體溝通交流,幫助研究生群體解決心中的疑慮。這就要求高校導師要充實自身科研指導知識結構及內容,相關輔導員要主動肩負起情感溝通責任作用,全面了解研究生家庭情況、生活經歷、學習困難以及個人愛好,以便能按照具體原則與研究生群體交流溝通,幫助研究生群體解決心中存有的疑惑,并且針對就業困難的研究生展開就業幫扶,促使其明確就業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如今,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及管理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發揮著重大作用。因此,就要求各大學校能夠立足自身具體情況,聯系實際情況,創建符合本校現狀及未來的發展目標的研究生管理平臺,針對科學院學生展開二級管理。保障信息化平臺應用作用貫徹始終。此外,創建極具多功能價值管理的平臺,實現統一管理研究生的目標,發揮信息化技術輔助研究生教育及管理的作用,促使新時期研究生管理工作質量蒸蒸日上。
高校研究生導師隊伍,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高校研究生群體教育及管理效果。因此,要嚴格要求導師的師德師風,并加強導師培訓工作,結合崗位培訓以及崗前培訓,全面提高綜合水平,以保障每一名導師都能順利完成研究生教育及培養工作,為研究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可靠支持,幫助研究生找到未來發展方向及目標。
目前,研究生培養質量已成為國計民生關注的焦點。在教育及管理研究生時,需要得到多方社會主體的關注與支持,只要結合具體情況,優化研究生教育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整體質量一定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