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胡墨涵 編輯_劉煜 設計_劉仕悅
選擇創業只是開始,創業者在創業中可能還將面臨許多困難。
2022年5月26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開幕,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2021年回國創新創業的留學人員首次超過100萬人,累計發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118萬張。
近年來,我國各地方陸續頒布新政策,支持海歸學生回國創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座一線城市及其他新一線城市也更新了留學生人才歸國創業創新政策。目前來看,海歸留學生回國創業有諸多的優勢。
海歸人才創業的最大優勢是擁有跨文化交流的背景。海外生活經歷使許多海歸人才了解了海外市場以及留學目的國處于前沿水平的產業。這使海歸人才擁有打造國際化或者國際水平創業公司的可能。同時,海歸人才可以利用自己在學習中積累的資源,將其引入國內,來為自己的創業項目增益。
不過海歸人員也存在著容易犯的錯誤,首先很多海歸人員只清楚海外相關領域、消費者的概況,但對國內的卻不太清楚。如此一來,海歸創業也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同時,海歸人員可能對國內的相關政策不太熟悉。一些海歸人員應該努力熟悉相關政策,如果不了解國內的相關行業情況,不提前做好調研,那么很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
對于創業者來說,最好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要能夠正確地認識事物的真實面貌。同時,創業者也要有較強的溝通交際能力,了解如何和投資人以及同行打交道。對于創業者來說,還要有充沛的精力,因為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往往擔任多面手,很多事情可能需要親自動手,如果體力、精力不足,那么則很容易拖垮自己。
創業者還應該有較強的毅力以及情緒管理能力,很多時候創業都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在遇到困難時,創業者不應該陷入情緒或者止步不前,而應該積極解決相關問題,挺過困難,就能收獲較好的結果。
另外,創業者還需要具有敏銳的洞察 力。
行業信息總是在同步更新,創業者要及時關注行業動向。這既要求創業者有時刻關注動態的意識,也要求創業者能夠做到經常性瀏覽行業資訊,能夠精準把握現象背后的原委。創業者還要根據相應的行業動向對自己的創業策略做出及時調整。
不管是不是海歸人才,創業者在邁出第一步之前都應該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創業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創造出較大的經濟價值或者社會價值。對于創業者來說,切忌好高騖遠,也許你有很多認為不錯的點子,但如何能將這些想法轉變,更貼切實際,且在社會層面發揮更多積極作用,是需要解決的問 題。
對于海歸人才來說,首先需要對相關領域進行調研。想一想,你的點子是否會被其他人想到?從這個點子出發,你可以做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將創意化為實際,如何付諸實踐是很重要的。
海歸并不是一切的結束,為了創業還應該保持持續的學習。海歸人才需要了解創業的方式方法以及創業所需的環境。創業離不開環境的影響,根據不同的環境,創業者需要做出不同的判斷。你需要對自己有一個較為全面且清醒的認知。創業需要你的努力,但創業也需要其他人的參與。
在進行一定的調研后,創業者就可以確定自己的目標了。
這時候需要制定相關的創業原則,尋找投資公司,吸引投資。同時,創業者要有能力去吸引其他人才來幫助自己實現進一步的想法,組建屬于自己的團隊。之后,則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去完成相應的設想。
2022年,上海推出了“浦江人才計劃”,鼓勵海歸留學生在上海工作和創業。其中,該項目的申報對象包括創業的海外留學人員以及團隊。其中計劃符合的申報對象包括創辦科技型、文創類、創新研究類企業的留學人員。根據規定,申報人年齡不能超過50歲。入選后,須全職來滬創新創業,且每年在滬工作時間不少于9個月。來滬創業的人員一般要在2017年1月1日后入境(以出入境記錄為準)。
另外,根據上海市人社局出臺的《關于助力復工復產實施人才特殊支持舉措的通知》,為緩解留學人員企業面臨的困難,將支持留學人員企業享受本市初創期創業組織社會保險費補貼、首次創業一次性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此外,2022年上海市人人社局還將舉辦“留·在上海”全球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展示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最新成果,搭建海外人才交流和項目對接平臺。獲獎人員將有機會直接入選“浦江人才計劃”,獲得30萬~50萬元資金支持。
海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有關海外高端人才在海南創業的優惠政策,表示創業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創業擔保貸款和一次性創業補貼兩種方式。第一,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分為三種:一是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人員,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15萬元;二是合伙創業的貸款總額度最高不超過60萬元;三是小微企業最高貸款額度為300萬元。第二,一次性創業補貼分為兩種:一是高校畢業生按每個法人1萬元給予一次性補貼;二是就業困難人員按每個法人6000元給予一次性補貼。
2021年9月,廣州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海歸young城”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參與大賽的個人和團隊,可以獲得創新創業培訓、人才評選推薦等多項支持,入駐留學人員廣州創業園,或落地各區產業園享受最高1000萬元的政策支持。據《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市人事服務中心主任汪宏飛表示,“本次創新創業大賽目的是圍繞廣州市重點領域,以賽代評,遴選出一批具有發展前景的海外人才創業項目,助推項目與創投資本、創業政策、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的有效對接,幫助海歸回國發展、實現夢想,助力廣州成為人才集聚、智慧交流和創新成果的轉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