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家莊的變遷

2022-10-21 17:36:58郭地紅
回族文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列寧

郭地紅

黃家莊,對123團的老人來說是一個永遠的記憶;黃家莊,對年輕人只是一個遙遠的傳說。

據《123團志》記載:1952年7月14日,74團全部由小拐搬遷到車排子,團部設在黃家莊子。從此,一個更大規模的開荒造田戰斗在車排子地區全面展開。這是當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黃家莊的地名,關于黃家莊的來歷是一片空白。

幾十年來,123團的人誰也沒見過黃家莊的主人,只知道黃家莊的第一代主人是從蘇聯過來的,他的妻子是白俄羅斯人。黃家莊的主人什么時候搬走的,無人知道,老人說搬去了二管處(今129團)。我后來見到129團的人,又尋問黃家莊的主人,對方搖頭說不知道,不認識。

我一直堅持尋找黃家莊的主人。只因最初這里住過一戶黃家人,人們便把這個地方叫黃家莊,當地人叫黃家莊子。二十多年前我寫過一本書《最后一個義勇軍》,是根據“九一八”事變后從蘇聯假道回國的義勇軍戰士的故事寫的。據傳說,黃家莊的主人就是東北來的義勇軍。

為了寫好這部書,我一直帶著這個疑問堅持尋找黃家莊的主人。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直到去年12月,在和129團的老同志吃飯聊天時,我問他們是否知道黃家莊的主人,老同志說知道,不但知道,還認識。三十多年后我終于打聽到了黃家莊的主人。

過罷元旦,我決定立刻跟蹤采訪,尋找三十多年前的黃家莊的主人。黃家莊的第一代主人黃大個子有四個兒子,健在的兩個兒子(老三和老四),一個在烏魯木齊鐵路局,一個在石河子,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

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我帶著天大的疑問,開始采訪健在的黃家莊主人,他們一致說第一代老人當過列寧的衛士,真讓我大吃一驚。

老人真的給列寧當過衛士嗎?我仔細查閱歷史資料,真有!當時,在蘇聯紅軍部隊里有一支驍勇善戰的中國籍軍團,戰士多是沙俄時招的青年勞工,他們主要工作是伐木頭、挖煤炭。奧匈帝國發動戰爭,俄羅斯成了協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士兵傷亡過多,便把中國青年勞工編入部隊打仗。后來蘇聯紅軍部隊從二十萬中國勞工中組建中國籍軍團,從中挑選出七十個年輕人當衛士,有七個人給列寧當衛士,其中一個就是黃大個子。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繼續追尋黃家莊主人的足跡。

123團第一代開發者楊新三回憶

我曾經采訪七師老政委楊新三,據他說,部隊進入車排子,見到的第一戶人家就是黃大個子和他的家人。黃大個子叫黃玉山,他的妻子是白俄羅斯人,叫瑪露夏。他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叫黃占元,二兒子叫黃占奎,三兒子叫黃占有,四兒子叫黃占福。

楊新三他們比師領導規定的時間提前兩天趕到目的地。到達老車排子的時候,天剛蒙蒙亮,太陽慢慢升起,照在廣袤的大地上。4月的車排子風和日麗,正是播種的好季節。戰士們來不及掃去灰塵就住進臨時搭起來的草棚和新挖的地窩子,開始了農墾戰斗。

每到一處先熟悉當地情況,是楊新三的一貫作風。第二天,他騎馬走了四五公里的路,到一個叫三十戶的地方了解情況。在一個臨近公路的地方有一個簡陋的客棧,他下馬走上前去。這家客棧不大,是由幾間土坯房圍起來的,前后有用紅柳扎的不高的院墻,圍成了院子。后院是住店的客人拴馬停車之處。他剛進院,就有人聞聲出來。此人是個高高大大的中年男子,身體很結實。楊新三招呼道:“老鄉,你好啊!”

“你好!你們從哪里來?”壯漢應聲道。

楊新三一聽,有山東口音,心想,在這里還遇上了老鄉,很高興。于是他走上前說:“我們是解放軍,到這里來開發墾區,你是山東人嗎?”

“是的,是的,我在山東待過,聽你的口音也是山東人。”壯漢也很高興地回答。

拉上了老鄉,說話自然也放松了許多,話也多了起來。原來這個人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他姓黃,人們都叫他老黃。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在俄羅斯當了勞工。后來“十月革命”爆發,中國勞工中一些人參加了這場革命戰爭,在蘇維埃紅色政權下組成了中國籍軍團,參加蘇維埃組織的反法西斯斗爭。老黃是個熱血青年,毅然加入了這個隊伍,走上了反法西斯的革命道路。他幸運地參加了“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府對他們的政策是來去自由。老黃轉業后與當地的白俄羅斯姑娘結了婚。思鄉之情讓老黃放棄了在蘇聯定居的機會,在1933年帶上家人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經過多年的戰亂,老黃早已與國內的家人失去了聯系。新疆和俄羅斯交界,他就和一批工友來到了新疆,經過幾次輾轉,他們一家在車排子定居了。

老黃和他的白俄羅斯媳婦生了四個男孩。在孩子還未成年的時候,媳婦就不幸撒手人寰。老黃又當爹又當娘地把幾個孩子拉扯大,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但老黃的性格非常要強,不甘心過這樣困苦的生活。別看他五大三粗,不僅是個能干的人,還是個很有心機的人。車排子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卻是個交通要道,是去塔城等地的必經之路,來往的路人都想在此歇歇腳,喂喂馬。老黃看準了這點,就選擇了離公路比較近的一塊空地,領著幾個兒子,自己動手打了土坯,蓋起了一些房子,并割了紅柳圈出了前后院,也沒掛什么招牌,但來往的過客卻好像有心靈感應似的,都到此留一留,喝點茶,吃點飯,飲飲牲畜,也有在此留宿的。

老黃把這小小客棧當作一個重要的事業來經營,動員家里的勞力在不遠處開了荒地,種上蔬菜,自己下廚當大師傅。無論飯菜水平如何,反正在這里也沒有挑剔的余地,能保證新鮮,吃上熱飯也就很不錯了。

就這樣,老黃在車排子扎下了根,四個兒子在他的撫養下相繼成人,有了各自獨立的生活。老黃性格豪爽,時間一長漸漸成了當地的“萬事通”。聽了老黃介紹的經歷,楊新三感覺找他了解當地情況是找對人了。

“老黃,我們初來乍到,對當地的情況不熟悉,你看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楊新三接上他的話問道。

“哈哈,你算是找對人了,對這地方沒有比我更熟悉的人了,你想知道點什么,你說吧。”老黃哈哈一笑,大聲說。

楊新三問了他車排子地區的地質、水資源情況以及人員結構,并向他了解當地都有哪些民族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老黃說他在車排子生活已有十幾年了,這里有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民族,大部分是老戶,以牧業為主,農業技術比較落后。總體上來看,車排子地區土地資源豐富,有奎屯河水資源,可以說開發的前景是不錯的。通過和老黃交談,楊新三對車排子有了初步的了解。

說話投機,時間就過得飛快,眼看到了半下午,楊新三起身要走,老黃一再挽留,他說:“看到你們來這里開發,我真的是太高興了。我在這里生活了這么多年,也見了不少當兵的來來往往,但他們都把這里當作驛站,沒有像你們一樣要在這里扎根搞建設的。如果你們需要我的幫助就盡管說,我一定盡最大努力。”

楊新三說:“你能這么說我很高興,這也說明你是個深明大義之人。今后我們要交流的事情還很多,還需要取得你的支持。”楊新三謝絕了老黃的一再挽留,起身快馬揚鞭而去。

老黃十分眷戀他生活過的土地,在他病重時楊新三還去看望過他,他見了楊新三非常激動,幾乎無以言表。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老黃都沒有離開車排子。

地是開發墾區的基礎,水是條件,楊新三他們到這里,就是沖著車排子地區的水和地來的。剛一安頓下來,他們就想著如何能早點找到水源,找到可開墾的土地。這樣,勘測荒地、尋找水源就成了他們的當務之急。

這時楊新三又想到了老黃給他介紹的幾個當地老戶,他又找到老黃問:“老黃,我記得你曾經告訴我有一個種田很在行的農民?”

老黃說:“哦,叫王凱嘛,他家幾代人在這里務農,人不僅勤勞,也很精明,我們當地人都挺佩服他。這人在農業上的確是個好把式,對這一帶的水資源和土地十分了解。如果讓他去給你們當向導,那我看一點問題都沒有。”

聽了老黃的話,楊新三立即找到了王凱,向他說明來意,他爽快地答應:“好!好!沒問題,我和你們去,這里的情況我比你們熟悉。”

農場上上下下幾乎沒有不認識王凱的。在王凱眼里,無論是犁、耙、播、磨及手里推的、肩上挑的,哪一樣都像小孩玩撥浪鼓一樣容易。這話聽起來好像在吹牛,其實并不過分,在農業生產上他可真有兩下子。他和老黃給予了墾荒部隊很大的幫助。

兵團第一任司令員陶峙岳回憶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部隊開發蘇興灘(今127團),20團團長王云龍搞“萬畝萬石”工程,陶峙岳司令知道了這個事,坐吉普車視察蘇興灘農場。在車排子農場,他見到了黃大個子。黃大個子身高一米九還要多,留著山羊胡子,手上時常拿著沙棗木棍——這里野獸岀沒,為了防止野獸襲擊,用木棍防衛。他腿長跑得快,再加上他與當地少數民族牧民相處融洽,學會了他們的語言,當地人都認識他。

車排子是烏蘇到塔城路上一個小小的驛站。烏蘇縣政府任黃大個子做驛卒,一來看守驛站,二來跑郵差。他跑的是烏蘇到車排子這條線。

許多年前,一支東北義勇軍部隊路過驛站,一搭腔,他們聽出老黃說東北話,還有山東口音,官兵們感到很親切。老黃拿岀糧食和肉食款待他們,部隊便在這里住宿,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

開荒部隊來車排子的第二年,團長王云龍有個大膽的想法,在蘇興灘農場搞一個“萬畝萬石”(每石四百四十斤)工程。他把這個想法報告給兵團黨委,陶司令看到這個報告非常感興趣,親自坐吉普車來到墾區。

陶司令考察完蘇興灘農場,肯定了王云龍團長的做法。當時團部沒有招待所,陶司令在黃家莊借宿三天,和黃大個子聊天,才知道黃大個子有一段在國外的傳奇故事。陶司令聽后很感動,他告別黃家莊時和黃大個子緊緊握手。

到了夏天收獲時,統計出有八千多畝地單產達到四百四十斤,其余近兩千畝單產四百一十斤,平均單產四百三十多斤,基本實現了“萬畝萬石”計劃,從而受到兵團的通報表彰。《人民日報》也進行了報道,使20團一舉聞名全國。

蘇興灘農場的麥子豐收了,黃大個子高興地帶全家人趕上馬車去蘇興灘看豐收的麥子。望著一望無際的麥子,全家人高興極了,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麥子。

黃家老三黃占有回憶

聽父親說,老家在天津市北塘鎮。父親在那里長大,十四歲給財主家當豬倌、牛倌。有一年華北大旱,顆粒無收,父親跟著爺爺闖關東,到了沈陽。父親先到一家飯館當學徒,后來去撫順下煤窯,當“煤黑子”。

1914年4月間,俄國人在沈陽招工人,說是只要誰愿意去,就能領到幾百“羌帖”(舊俄盧布)安家費……父親坐悶罐火車七天七夜后到俄羅斯一個煤礦當礦工。

后來歐洲爆發戰爭,父親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在一次戰斗中,父親見到列寧來部隊給戰士們講話,說要為勞苦大眾而戰,他就跟著大部隊加入紅軍。紅軍戰士中有許多從中國來的勞工,被編入一支中國籍軍團。由于父親作戰勇敢,在戰斗中不斷成長,很快加入布爾什維克,得到蘇聯紅軍總司令夸獎,加入中國籍軍團,在蘇聯紅軍領袖托洛茨基領導下,經歷槍林彈雨,跟著紅軍參加暴風驟雨的“十月革命”。革命勝利后的1918年,列寧檢閱在戰火中成長的中國籍軍團,給內務部建議,挑選中國籍戰士加入內務部。內務部立刻按列寧指示,從中國籍軍團里挑選出七十個身材高大、勇敢堅強、忠誠不渝的戰士進入彼得格勒警衛隊,保衛領導人和蘇維埃政權機關。又從這七十人中挑選出七個人保衛列寧,父親便是其中一個。父親后來到莫斯科,守衛克里姆林宮。1924年列寧去世時,他擔任守靈軍人。后來父親轉業到白俄羅斯,娶了當地的白俄羅斯姑娘瑪露夏做妻子(就是我母親)。

由于思鄉心切,1933年春天,父親攜母親準備從蘇聯回東北,可是東北已經被關東軍占領,父親只好繞道從蘇聯進入新疆塔城的巴克圖口岸回家,路經烏蘇車排子。父親和母親走到沙灣時,遇到當地軍閥混戰,又退回到車排子,留在車排子驛站定居生活。

后來我長大了,先到烏蘇參加郵遞員培訓學習,在水庫當郵遞員兩年,后又調到下野地墾區132團、133團、134團。

六十年代初,父親得病吃不下飯,我買了水果罐頭用郵袋帶回家給父親吃。父親聽說我要結婚,給我送了一個新毛毯,這是父親送給我的結婚禮物。

父親去世后,大哥、二哥還有我和弟弟把父親埋在奎屯河邊,立了一塊木頭牌子。父親去世的第二年我結婚了,后來我在下野地墾區干郵政工作,四十多年后退休了。現在我跟著女兒住在石河子。

黃家老四黃占福回憶

那時部隊開荒種地,到處熱火朝天,燒荒的野火把野獸燒得亂跑。我們那時還小,坐在屋頂上看熱鬧。

黃家莊子原先住有幾十戶人家,有漢族、回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農牧民,有的種麥子,有的放牧,大家和睦相處。后來發生“三區革命”,大家都走了,只剩下黃家一家人。

1950年春天,黃家莊來了一支墾荒部隊,有個姓安的團長、一個姓史的政委,還有一個營教導員叫楊新三。部隊在黃家莊安營扎寨,我們坐在屋頂上看戰士們挖地窩子。父親給部隊帶路勘探地形,哪個地方適合種麥子,哪里可以挖渠引水。戰士們開荒種地,黃家莊變了模樣。

部隊把我們原來住的房子給畜牧隊,又重新給我們蓋了三間房子。部隊干部經常到我家做客,有時住在家里。父親母親對客人很熱情。父親拿出糧食給他們用。母親是白俄羅斯人,會烤面包招待他們。有時母親燒奶茶招待干部和戰士,父親就坐在炕上一邊抽煙一邊給大家講故事。當他講到他給列寧當衛士時,大家用敬仰的目光注視著他。父親講到這段故事時,顯得很得意的樣子,很自豪的神情,屋里的燈光也亮了許多。

我長大了,騎馬到烏蘇上學,中學畢業后,在烏蘇經過簡單培訓,在車排子郵電所當郵遞員。一開始騎馬送信,后來騎自行車送信。到了六十年代初,父親得病去世后,我又調到二管處(今129團)當郵遞員,工作到退休。

黃家老二的兒子黃新川回憶

爸爸十八歲調去額敏(九師)汽車隊學習修車,后來學開汽車。

爸爸最崇拜的人是爺爺。爸爸閑下時,一邊抽莫合煙,一邊給我說爺爺的故事。爸爸講爺爺的故事講到關鍵處,激動得滿面紅光。我已經長大懂事了,后來見了大伯,就聽大伯講爺爺打仗的故事,我聽得入了迷。爺爺的故事是英雄的故事。爺爺去世時,我還沒出生。

我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講爺爺在蘇聯的故事,后來我最喜歡看蘇聯電影《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雖然我沒見過爺爺,一看見電影里的列寧和紅軍,我就想起青年時代的爺爺。聽爸爸說爺爺到過歐洲許多國家,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體驗過槍林彈雨,有許多戰友倒在戰場上,再也沒有回來。至今我還記得他們講的故事細節。我想,爺爺的故事不會是個傳說吧?

有一年清明節,我出差路過呼圖壁縣城,在呼圖壁世紀園休息時,看見許多少年兒童手持鮮花給一座蘇聯紅軍青銅雕像敬獻鮮花。我仔細看了紀念碑,是列寧的中國衛士李富清,也是山東籍。高大的紅軍戰士,背著鋼槍,威風凜凜,引人注目。我爺爺當年和他是出生入死的戰友啊。我激動地肅立鞠躬。

這時我在想,爺爺的故事是真的!爺爺不但當過蘇聯紅軍,還當過列寧的衛士!爺爺是活著回到祖國的英雄,爺爺的故事不是傳說!2017年,一家影視公司以爺爺的故事為題材,拍攝一部電視劇,劇名是《列寧和他的中國衛士》,以紀念中國籍蘇聯紅軍中的列寧衛士,我更加確信大人們講的爺爺的故事了。

黃家老四的女兒黃金蘋回憶

大伯在水庫工作。大伯對我們很好,經常到我們家來看我們,來時不空手,每次都帶著很大的魚。開始時他背著魚走著來,后來騎馬送來,于是我喜歡上了吃魚。大伯來時,爸爸媽媽會做飯招待大伯,大伯一邊抽莫合煙一邊給我們講爺爺的故事。聽大伯說奶奶是白俄羅斯人,皮膚白,個子高,說俄語。爺爺奶奶說俄語,幾個伯伯也跟著說俄語。

大伯生活艱苦,他每年不忘記清明節去奎屯河邊給爺爺奶奶上墳、燒紙。當年爺爺奶奶去世后,立的木排子碑,寫的毛筆字,天長日久風吹日曬,字跡模糊了。大伯去世后,清明節我們去奎屯河邊給爺爺奶奶上墳,怎么也找不到爺爺奶奶的墳了。我們家還在129團時,大概是1975年吧,家里遭遇小偷,把爸爸收藏的爺爺的郵票、紀念章,還有蘇聯地契全部偷走了,把我們值得留念的東西偷沒了。

幾年前,我們全家人去123團給爺爺奶奶上墳,專門去黃家莊看了看,那里有一排排房子,寫著門牌號碼,現在是什么樣子,我們就不知道了。黃家莊,已經成為我們遙遠的記憶。

今天的黃家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幾年123團對小城鎮進行開發,建設美麗城鎮,黃家莊改變了原來的模樣。人們在這里建起了一座公園,走廊木橋,曲徑通幽,人們給它取名叫“荷花公園”。夏天,荷花池別有一番風景,池子里荷花盛開,荷葉滿池。這里成為老年人休閑健身的好地方,成為團場職工群眾度假的場所,同時也是孩子們游玩的樂園。

猜你喜歡
列寧
俄羅斯醉漢 竟想偷列寧遺體
環球時報(2023-02-08)2023-02-08 17:17:28
列寧
中外文摘(2022年15期)2022-11-21 14:50:39
列寧的偉大人格及其當代意義
意識形態建構理論的源與流:從馬克思到列寧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36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論列寧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
列寧:沙皇專政的囚徒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8:55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環球時報(2013-01-22)2013-01-22 17:43: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激情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91精品|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一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久久精品91麻豆|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 91在线丝袜|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无码丝袜人妻|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电影|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久久综合色视频| 国产91av在线|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天堂高清| 国内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精品一线天|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91精品网站|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天堂成人av| 99视频在线免费|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99re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