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萍,潘有龍,嚴世蕓,鄧 鑫,李 振,鄒太波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主要病理基礎,其病理變化導致病人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出現心肌缺血或梗死癥狀、體征。冠心病心絞痛表現為左前胸痛臨床癥狀或鄰近區域因心肌缺血引起不適,對病人的生活與工作產生了不利影響[1-3]。在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增高,男性發病率約為2.4%,女性發病率約為3.2%,日益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和醫療難題[4-5]。西醫臨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多采取藥物治療,可緩解病人心絞痛,促進病人康復[6]。中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報道較多,療效顯著。本研究納入86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分組進行研究,發現自擬冠心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青海省中醫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59~77(68.23±2.35)歲;病程1~8(3.45±0.42)年;輕度心絞痛15例,中度心絞痛22例,重度心絞痛6例;合并高血壓3例,合并糖尿病2例。觀察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齡58~79(68.17±2.29)歲;病程1~9(3.41±0.40)年;輕度心絞痛16例,中度心絞痛23例,重度心絞痛4例;合并高血壓2例,合并糖尿病3例。兩組年齡、病程、心絞痛程度、合并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參照《老年心臟病學》[7],病人有心絞痛、胸悶等癥狀,結合動態心電圖確診;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治療胸痹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病人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8歲以上;可接受西藥常規治療與自擬冠心方治療;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依從性差或臨床資料不完整病人;合并嚴重的肺部感染或腫瘤等疾病病人;急診予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病人;存在肝腎功能衰竭或口服中藥禁忌病人;存在他汀類藥物禁忌證病人。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腸溶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30078),每日1次,每次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1407),每日1次,每次20 mg,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418),每日1次,每日30 mg,口服。并給予病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β受體阻滯劑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自擬冠心方治療,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嚴世蕓教授驗方,組方:郁金15 g,生山楂30 g,水蛭9 g,水煎服,每日2次,療程為6周。
1.5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病人心悸、胸悶胸痛、胸脅脹滿等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為顯效;病人心悸、胸悶胸痛、胸脅脹滿等癥狀改善,心電圖情況改善為有效;病人癥狀未見改善,心電圖未見改善為無效[9]。②記錄病人心絞痛每周發作次數與發作持續時間。③中醫癥狀積分:包括心悸、胸悶胸痛、胸脅脹滿、唇舌暗紫等,各項積分0~3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10]。④心功能指標:采取超聲診斷儀檢測兩組病人治療前后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11]。⑤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調節性T細胞(Treg)與CD4+水平[12]。⑥治療前后取病人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免疫磁珠測試CD4+T淋巴細胞,應用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155表達水平,并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干擾素-γ(IFN-γ)的表達水平[13]。⑦記錄病人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與發作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每周發作次數與每次發作持續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絞痛每周發作次數減少,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縮短,且觀察組心絞痛每周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與發作持續時間比較(±s)
②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悸、胸悶胸痛、胸脅脹滿、唇舌暗紫等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悸、胸悶胸痛、胸脅脹滿、唇舌暗紫等中醫癥狀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心悸、胸悶胸痛、胸脅脹滿、唇舌暗紫等中醫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s) 單位:分
2.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SD、LVEDD、LVEF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SD、LVEDD、LVEF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LVESD、LVEDD、LVEF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LVESD、LVEDD、LVEF比較(±s)
2.5 兩組治療前后Treg與CD4+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reg與CD4+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reg與CD4+水平均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Treg與CD4+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Treg與CD4+水平比較(±s) 單位:%
②P<0.05。
2.6 兩組治療前后IFN-γ及microRNA-155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IFN-γ、microRNA-155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FN-γ、microRNA-155水平均改善,且觀察組IFN-γ、microRNA-155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IFN-γ、microRNA-155水平比較(±s)
②P<0.05。
2.7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1例(2.33%)食欲不振;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4例惡心,1例肝功能不全,1例頭痛,1例疲勞,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28%。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6,P<0.05)。
西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效果良好,建議采取他汀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等作為緩解疾病進展一線治療,但有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不全、出血、疲勞及頭痛等[14-15]。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瑰寶,在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和心絞痛的治療中均有廣泛的應用[16]。雖然中藥在緩解癥狀或改善病人預后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存在爭議,但是仍有研究將中醫治療作為預防和治療心絞痛的輔助方法[17]。
中醫學將冠心病心絞痛歸屬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疇[18]。冠心病心絞痛病變在心,屬本虛標實之證,氣血為本,標實為血瘀、痰瘀,痰瘀互結,內阻心脈,心脈不通則發病[19]。氣虛血瘀是冠心病基本病機[20]。《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記載:“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21]”。其指出氣虛血瘀為冠心病心絞痛主要病機。《醫林改錯》[22]記載:“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23]。故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當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法。自擬冠心方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嚴世蕓教授驗方,主要包括郁金、生山楂、水蛭,方中郁金可活血、止痛、涼血、行氣;生山楂可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水蛭可破血逐瘀、消炎消腫。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功效,可較好地改善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癥狀。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病人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5.35%與81.40%,P<0.05),提示自擬冠心方聯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效果較好。兩組治療后心絞痛每周發作次數減少,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縮短,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擬冠心方聯合西藥治療可降低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次數,縮短發作時間,利于改善心絞痛癥狀。兩組治療后心悸、胸悶胸痛、胸脅脹滿、唇舌暗紫等中醫癥狀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擬冠心方聯合西藥治療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癥狀。兩組治療后LVESD、LVEDD、LVEF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擬冠心方聯合西藥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心功能。兩組治療后Treg、CD4+、IFN-γ均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
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反應參與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CD4+T淋巴細胞,尤其是分泌IFN-γ的Th1細胞,可激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巨噬細胞,通過分泌效應分子來直接影響斑塊的穩定性,進而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生及發展[24]。microRNA可調節基因的表達,是一種內源性、非編碼單鏈小分子RNA,長度為18~25個核苷酸,廣泛參與哺乳動物基因的調控,并在細胞分化、細胞增殖及細胞凋亡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microRNA通過參與調節T淋巴細胞分化、增殖和活化,影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發展。microRNA-155位于人類21號染色體上,具有多種功能。microRNA-155在多種腫瘤疾病中表達,一度被認為是致癌因子,隨著人們的深入探究,發現其是具有免疫炎性的一種保護性microRNA,可通過一系列炎性因子負反饋調節,從而控制炎癥,減少對人體組織的傷害。microRNA-155可直接作用于冠心病病人血管緊張素Ⅱ1受體,抑制血管緊張素Ⅱ與其結合,從而抑制冠心病發生與發展。有研究發現,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外周血中CD4+T淋巴細胞分泌的microRNA-155表達明顯增加,并且可能通過影響Th1細胞的分化和功能,從而進一步影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發展[25]。故可將microRNA-155作為評估冠心病病人病情變化的重點指標。冠心病病人microRNA-155水平明顯上升,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microRNA-155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microRNA-155降低更明顯(P<0.05)。提示自擬冠心方聯合西藥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病人microRNA-155水平,利于病人病情好轉。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2.33%與16.28%,P<0.05),提示自擬冠心方聯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自擬冠心方聯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病人外周淋巴細胞、microRNA-155水平、心功能指標,病人預后較好,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