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梅,張文飛,王嘉熠
(1.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2.江蘇省張家港市畜牧獸醫站,江蘇 張家港 215600)
2016年以來,張家港市按照國家要求,對全市羊進行小反芻獸疫疫苗全覆蓋強制免疫,并定期進行免疫效果及疫情風險評估。2019—2021年,全市小反芻獸疫平均免疫抗體合格率超過92%,均達到國家要求的免疫合格水平,未檢出小反芻獸疫病毒,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1]。
張家港市處于長江下游南岸,地貌類型屬于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形南高北低。羊的養殖以長江三角洲白山羊、湖羊為主,近年受環保和價格因素的影響,養殖逐步萎縮,2019年存欄 0.36萬頭, 2020年存欄0.53萬頭、2021年存欄0.55萬頭,以小散戶為主,100頭以上的羊養殖場一直維持在10個以下,見表1。

表1 2019—2021年張家港市羊養殖情況
張家港市根據國家和江蘇省動物疫病免疫計劃有關要求,組織開展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動和夏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補免和消毒滅原行動,保證常年免疫程序落實到位,突擊防疫工作不放松,實現全市羊小反芻獸疫免疫全覆蓋。疫苗選用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揚州威克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小反芻獸疫疫苗。
對全市羊養殖場按鎮、存欄分類采樣的方法,每鎮隨機抽取5個場群,不足5場群的鎮100%抽取,場群抽取優先次序為規模養殖場、散養戶。每場群隨機抽取10份血清樣品,不足10份的100%抽取(存欄量≥30只的養殖場以場為單位統計、羊存欄量小于30只的散養戶以行政村為單位統計)。羊個體樣品應優先抽取調入動物、繁殖障礙動物及有乳腺炎、睪丸炎、附睪炎、關節炎的發病或發病史的動物。
2019—2021年,共對張家港市8個鎮的羊養殖場(戶)累計采集161場(戶)次,采集樣品2 946份,其中血清學樣品1 804份,病原學樣品1 142份。樣品采集按照95%置信水平,假定流行率0~10%,同一養殖場點覆蓋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棟舍的羊群。采樣時詳細填寫采樣單,標明疫苗種類(毒株)、免疫次數、疫苗生產企業、末次免疫時間等相關信息。
3.2.1 診斷試劑
免疫抗體檢測試劑使用法國ID和青島立見公司生產的小反芻獸疫競爭 ELISA 抗體檢測試劑盒;病毒核酸檢測使用用哈爾濱國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 RTPCR 檢測試劑盒。
3.2.2 儀器設備
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核酸提取儀、酶標儀、洗板機、恒溫培養箱、冰箱、微量移液器、純水儀等設備。
(1)血清學樣品。抗體采用競爭 ELISA方法(GB/T27982—2011)進行免疫效果監測。
(2)病原學樣品。采用熒光RT-PCR方法(GB/T27982—2011)進行病毒核酸檢測。
(3)判定標準。免疫抗體檢測判定標準:小反芻獸疫抗體S/N%≤50%為抗體陽性;50%<S/N%≤60%為抗體可疑;S/N%>60%為抗體陰性。病毒檢測判定標準:樣品有特異性擴增曲線而且 Ct值≤40 判為實時熒光 RTPCR擴增陽性,表述為檢出小反芻獸疫病毒核酸;樣品Ct值>40 或者無特異性擴增曲線判為實時熒光 RT-PCR擴增陰性,表述為未檢出小反芻獸疫病毒核酸。
2019—2021年,檢測的1 804份血清樣品中,檢出小反芻獸疫免疫抗體合格樣品1 685份,平均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3%,超過國家規定的大于70%的標準。采集樣品的161個養殖場(戶)次中150場(戶)次免疫抗體合格率超過70%,場均合格率為93%。1 142 份羊口鼻拭子樣品中,未檢出小反芻獸疫病原學陽性樣品,見表2。

表2 2019—2021年張家港市小反芻獸疫監測情況
2019—2021年,免疫抗體合格率均超過90%,分別為92%、93%、95%,逐年穩步提高;病原學檢測未檢出小反芻獸疫病毒,見表3。

表3 不同年份小反芻獸疫監測情況
3年檢測場點數累計為161場(戶)次,其中商品代羊場檢測26場(戶)次、散養戶檢測135(戶)次,商品代羊場免疫抗體合格數為26場(戶)次、散養戶免疫抗體合格數為124場(戶)次,合格率分別為100%、92%,場均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3%。商品代、散戶病原學檢測均未檢出小反芻獸疫病毒。見表4。

表4 不同場點小反芻獸疫監測情況
從不同地區分布來看,張家港市8個地區的免疫抗體合格率均超過85%,主要分布在88%~99%,原學檢測未檢出小反芻獸疫病毒。見表5。

表5 不同地區小反芻獸疫監測情況
(1)從張家港全市范圍分析。2019年以來,小反芻獸疫免疫抗體總體合格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88%以上,疫苗免疫效果很好,能夠較好的起到免疫保護作用;小反芻獸疫病原學檢測未檢出陽性樣品,免疫凈化的效果明顯,發生小反芻獸疫的概率較低。
(2)從不同的年份分析。合格率逐年穩步提高,說明全市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有序開展、落實到位,免疫行動“真苗、真打、真有效”。
(3)從不同場點情況分析。商品代羊場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100%,高于散養戶92%的水平,說明規模養殖場嚴格執行免疫程序,散養戶主體責任意識需進一步加強。主要原因為商品代羊場飼養周期長,免疫次數多,管理水平高;散養戶主體意識淡薄,免疫次數不夠、免疫時間間隔長、操作不規范,造成免疫效果不好。
(4)從不同地區情況分析。全市共分為8個鎮,免疫抗體合格率均超過88%,符合國家標準,其中抗體合格率最高為鳳凰鎮,最低為樂余鎮,分析原因為2019年鄉鎮動防站開展機構改革,防疫監管人員有所變動,導致部分鎮(區)動物防疫工作銜接不夠、防疫工作推動不及時。
張家港市小反芻獸疫整體免疫效果較好,疫情暴發風險較低,基本達到了免疫無疫,但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開展工作,鞏固小反芻獸疫的防控的成果。
(1)持續開展好疫情排查。結合省、市級相關要求,每年開展全市羊存欄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轄區內羊養殖情況,了解小反芻獸疫防控情況,科學評估疫情風險,推動全市小反芻獸疫消滅計劃。
(2)繼續落實好疫苗免疫。按照“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強化基礎免疫,確保免疫質量,做好小反芻獸疫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工作,確保免疫密度和抗體水平達到國家的要求,構建有效的免疫屏障[2]。
(3)堅持開展好免疫監測。以規模養殖場、散養戶、交易市場等區域為重點,強化風險監測,廣泛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強化監測調查結果的分析應用,提升疫情預警預報能力。
(4)從嚴落實好生物措施。對羊養殖場(戶)強化技術指導,督促養殖場(戶)落實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定期開展消毒滅原工作,嚴禁落實產地檢疫報檢制度,禁止從高風險區購進羊進行養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