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江,白偉娟,黃玉容,柳訓才,張曉婷,范群艷
廈門市燕之屋絲濃食品有限公司,燕窩研究院(廈門 361100)
對于易揮發成分分析主要采用如液液萃取法、蒸餾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SPME)[5-10]等不同萃取方法對揮發性的香氣成分進行提取富集,結合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as chromatography-spectrometry,GCMS)、氣相色譜-嗅聞(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GC-O)或電子鼻[11-15](electronic nose,Enose)等設備進行分析測定。其中,固相微萃取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易揮發性成分的分析中[16-17],結合氣相色譜-質譜聯廣泛應用于果汁、白酒、茶品、肉制品[18-23]等產品易揮發成分的分析。研究考察不同加工工藝對即食燕窩香氣的影響,并且研究燕窩的香氣成分,旨在為即食燕窩產品的升級提供技術支持。
燕盞(產地印尼,廈門燕之屋絲濃食品有限公司)。
GCMS-TQ8040氣相-質譜聯用儀,配SH-Stabilwax(30 m×0.25 mm,0.25 μm)石英毛細管色譜柱(日本島津);SupelcoSPME手動進樣器,配75 μm碳分子篩/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頭(美國默克)。
1.3.1 定量參數
進樣口溫度250 ℃;進樣時間2 min。升溫程序:40 ℃保持2 min,以10 ℃/min升至260 ℃,保持6 min;載氣He;流速1.0 mL/min;不分流進樣,2 min開啟隔墊吹掃;EI離子源,230 ℃,電子能量70 eV;接口溫度260 ℃。掃描范圍m/z45~400。
1.3.2 定量參數
進樣口溫度250 ℃;進樣時間2 min;升溫程序:40 ℃保持2 min,以10 ℃/min升至260 ℃,保持6 min;載氣He;流速1.0 mL/min;不分流進樣,2 min開啟隔墊吹掃;EI離子源,230 ℃,電子能量70 eV;接口溫度260 ℃;掃描模式:SIM,特征碎片離子見表2。
1.4.1 樣品制備
移取25.00 mL鉛標準溶液于500 mL三角燒杯中,加入30 mL乙酸- 乙酸鈉緩沖溶液,加入1滴二甲酚橙指示劑,用EDTA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紅色變為亮黃色即為終點。
稱取1.2 g燕窩原料樣品于45 mL玻璃瓶中,加糖度為5.0%糖液至45 mL,密封后置于滅菌鍋中,5 min升至125 ℃,保持30 min后,以11 min降至開啟(同種制作方法處理不同加工工藝樣品)。
1.4.2 萃取條件
參考柳訓才等[24]的方法,將制備好的樣品裝入100 mL頂空瓶密封后置于50 ℃水浴鍋中平衡10 min,插入經過熱清洗的75 μm carboxen/PDMS萃取頭進行頂空萃取,繼續保溫30 min。保溫結束后立即將萃取頭插入GC-MS進樣口進行測定。
1.4.3 感官評價指標

表1 即食燕窩感官評價指標
在相同的萃取及測定條件下,比較100 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65 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75 μm碳分子篩/聚二甲基硅氧烷(carboxen/PDMS)、85 μm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4種萃取頭對即食燕窩香氣的萃取效果,4種萃取頭對應的總離子流色譜圖見圖1。

圖1 4種不同萃取頭的總離子流色譜圖
在選擇上,polyacrylate用于極性半揮發化合物分析,即食燕窩中香氣有效成分主要以極性揮發性成分為主,polyacrylate并不適合燕窩香氣成分分析;PDMS/DVB與PDMS萃取頭,主要用于非極性揮發性化合物與半揮發性化合物的分析,從總離子流色譜圖可以看出,整體響應都高于其他2種萃取頭,但大部分物質為烷烴類化合物,對香氣風味貢獻度較低,不利于香氣成分分析。對于Carboxen/PDMS萃取頭,主要用于揮發性成分與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即食燕窩的香氣并不濃郁,Carboxen/PDMS可吸附大部分有效香氣成分,試驗選擇Carboxen/PDMS作為后續試驗萃取頭。由于成分的吸附不僅與萃取頭的材質有關,還與膜厚有關,膜的厚度影響到成分的靈敏度與飽和度,萃取頭的膜厚規格包含65,75,85和100 μm,試驗選擇常規膜厚85 μm作為后續試驗規格。
按照1.4的方法進行燕窩樣品的處理,測定即食燕窩中香氣成分,結果見圖2,同時做樣品空白。測定結果扣掉樣品空白后,對色譜峰逐一以NIST14與NIST14s質譜數據庫進行檢索分析,以峰面積歸一法確定組分中揮發性成分的相對含量,并對個別成分進行氣味描述,見表2。

圖2 即食燕窩中香氣成分SPME-GC-MS測定的總離子流色譜圖

表2 即食燕窩中香氣成分檢索結果及氣味描述

接表2
由表2可知:即食燕窩中一共檢測出有效風味物質31種,其中酯類2種、醇類3種、酮類5種、醛類7種,還有2-甲基噻唑、2-乙?;邕?、吡嗪、2-乙基吡嗪、吡咯等組分。對香氣主要成分進行描述,可發現即食燕窩的香氣組成中含有清甜水果味,會存在些許動物體味和泥土氣味,在較高燉煮強度下還帶有烤堅果味焦糖香味,可能原因為燕窩作為動物源食品,存在些許動物氣味,且即食燕窩中富含蛋白質,并含有一定的還原糖,在加工過程中存在相應的風味變化。
2.3.1 燉煮溫度因素
為考察加工溫度對即食燕窩香氣的的影響,試驗比較在90,105,115,122和125 ℃溫度下,燉煮30 min可檢出萃取物及相應的峰面積,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圖3可見:在較低溫度下燉煮的樣品,所能分析到的成分相對較少,隨著溫度的升高,香氣成分不斷增加,包含吡嗪、2-乙基吡嗪、四氫噻吩酮等有效成分,成分含量也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溫度達到122 ℃時,識別到的成分數量不斷增加,總峰面積已出現平穩,可能原因為萃取頭吸附已出現飽和,后續可對萃取頭容量進一步確認。為了與人體感官相結合,選擇10名經過感官品評訓練且有至少2年的感官評價經驗組合成感官評價小組,僅針對香氣與色澤進行評價描述。結果表明,燉煮溫度達到115 ℃時,有著明顯的燕窩風味,在115 ℃以下卻無明顯特征性氣味。溫度達到122 ℃時,存在一定的蛋清味,且色澤晶瑩透亮,在感官上得到較高的分值。溫度達到125 ℃時,除了較濃的蛋清味外,還存在一定的焦糖香味,色澤上出現焦黃,感官評分偏低。試驗中感官上的差異能與客觀數據相對應,有利于后續香氣的研究。

圖3 不同加工溫度燉煮下即食燕窩中香氣總峰面積與峰數量

表3 不同熱處理溫度對即食燕窩中香氣成分含量水平

接表3
2.3.2 燉煮時間因素
研究加工時間對即食燕窩香氣的的影響,選擇感官評分相對教過的122 ℃作為考察溫度,燉煮時間分別為10,20,30,40和60 min進行香氣成分測定,測定結果見圖4。

圖4 在不同燉煮時間下即食燕窩香氣成分總峰面積及感官評價
由圖4可知:總體上隨著燉煮時間的延長,即食燕窩中香氣成分總峰面積不斷升高,在30 min前,增長趨勢較小;在30~40 min之間,總峰面積出現較大轉折,40 min的總峰面積近乎是30 min時的2倍。由感官上比較可知,隨著燉煮時間的延長,在色澤上出現肉眼可見的明顯變化,且燉煮時間越長,則顏色越深。氣味評價上,由最初的清淡到最后的濃郁,可見燉煮溫度在工藝上是一重要指標,如何通過控制燉煮溫度使香味、色澤、口感與營養價值達到最有利的平衡,是后續工藝改進的一個重要內容。
即食燕窩中正常會添加不同輔料以調整口感,冰糖是目前常見的添加物。研究不同糖度對即食燕窩香氣的影響,選擇以122 ℃,燉煮時間30 min,比較在0,2%,6%,8%和10%這5種不同糖度下的香氣成分含量,結果見表4。
由表4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糖度含量的增高,大部分香氣組分無明顯變化,總峰面積在同一數量級上,但整體上香氣成分含量存在增加趨勢,其中有3-甲基噻吩與羥基丙酮增長較為明顯。經感官評價比較(圖5),隨著糖度的增加,香味上有明顯增加,當糖度為6%以上時,感官上有著明顯的香甜味,成分增長以羥基丙酮最為明顯,可能原因為其中的羥基丙酮成分,其成分具有香甜的焦糖味,但色澤上未見明顯變化。由此可見,糖可有效增強即食燕窩的風味,但糖度上需與口感相結合,整體評價。

圖5 不同糖度燉煮的即食燕窩中羥基丙酮與感官評分

表4 不同糖度燉煮的即食燕窩中香氣成分含量水平
燕窩是一種藥食同源的保健食品,除了筵席食用外,大多作為日常補品服用燕窩具有養顏、益氣化痰、滋腎養肺等功效。試驗創建燕窩香氣成分的測定方法,通過固相微萃取吸附即食燕窩中香氣成分,并且結合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對燕窩中的香氣成分進行測定。同時,研究不同加工強度對感官喜好度的影響,且闡述即食燕窩香氣成分。香氣作為燕窩風味分析的指標之一,試驗結果可為后續工藝改進提供技術支持,為我國燕窩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