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 銘

墨爾本舊貨店之多出乎我的意料。謝菲爾德小鎮有一家舊貨店,門口放著一臺舊鋼琴,上面貼著英語寫的紙條,意思是可以隨意彈奏,我坐下來亂彈了一曲《多年以前》。老板見我長著中國臉,挑了一張上海20世紀30年代歌曲的老唱片播放起來。我跟著哼哼,須發飄白的老板說我唱得不錯,他會說中文。兜了一圈,我挑了一只精致的車料玻璃鈴鐺買了下來。
那些年探望女兒,居住在墨爾本期間,逛舊貨店是我消磨時光的愉快選擇,我每過十天半月就去淘寶,沉迷其中。坎布威爾是墨爾本人氣最旺的周日舊貨市場,不過,我去的次數較多的是市中心的舊貨店。在費茲羅區街市隨便走走,就能看到各種類型的舊貨店。十幾年前,幾位收藏家在一家廢棄的俱樂部里設了一些攤位,售賣他們收藏的小玩意兒,沒想到出乎意料得受歡迎,這里慢慢成了市民最喜歡逛的地方。后來,這家名為“失物招領”的舊貨市場搬到了大馬路上一個占地900平方米的倉庫里。我從路邊不起眼的門面直接上了樓,發現二樓別有洞天,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舊貨,令人目不暇接。那里可以看到20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的書籍、唱片、磁帶、雕塑、擺件、瓷像、玩具……還有混搭的服飾,幾乎相隔了一個世紀。每件物品上都拴個小標簽,注明價格、品名、年代等信息,價格比露天市場貴一些。我買過一套茶杯墊,共有12個,土黃色布質,繡了花。還買過一本黑白攝影書,照片內容是澳大利亞芭蕾舞團演員的矯健舞姿。
南亞拉地區主街上的老物件市場也是讓人流連忘返的去處,里頭的舊物包羅萬象。比如幻燈片大小的柯達正片、老式打字機、貓咪圖案高跟鞋……黑膠唱片根據年代不同,價格在10澳元至20多澳元不等。中國的佛雕、民國時期的盆碗,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用過的軍用水壺等都有。珠寶飾品、手表、小擺件等比較珍貴,一般陳列在玻璃櫥內,有意者可以讓店員打開櫥門鎖細細觀摩。
舊貨店里的鏡框畫大多為印刷品,原創畫少且價貴。但那些畫的畫框很有特點,形狀和用料各異。小鎮舊貨店價格要比大城市便宜。在塔斯馬尼亞州羅斯小鎮,我買下的一幅30厘米左右的橢圓框原創風景畫僅6澳幣。這里的舊貨店真正的古玩較少,多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的一類生活用品。當地舊貨店有一類是慈善組織辦的,店員是義工。我家附近就有這么一家,店內商品包括書籍、衣物、碗盆、畫框等類別,價格低廉。如舊書一冊1澳元,或2澳元,最多3澳元。我寫字臺上豎著的一幅畫就是從那里買來的,只花了5澳元。畫面上一個中年男子坐在被砍倒的樹木上歇息,一名長裙婦女抱著幼童,反映的是澳大利亞早期移民開墾森林創建家園的場景。原作在美術館,是三聯畫,這是其中的一幅。后來我去美術館參觀看到了這幅《開墾者》巨畫。
喜新不厭舊,是舊貨店的意義,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馮忠方摘自《新民晚報》202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