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美琴 錢依 裴心悅 朱樂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江蘇南京 211156)
新形勢的到來加快了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推進力度,各大高校將原來線下教學傳播知識教學形式與線上教學相結合。這也是線上教學改革的成果檢驗和集體性實驗,更為當前環境下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和可能性。當下之際,各高校應該抓住時機,加速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實現化危為機,全面反思和重構新形勢下新的高校教學模式。
在新興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已經成為當代教育信息化新階段的主要特點,一方面在線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為跨區域的學習、遠距離的交流、個性化的教學提供了便捷,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高了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也會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梢哉f,線上教育教學是“互聯網+教育”的必然趨勢。
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和變化,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在線教學可以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以微課程、MOOC、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線上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并且走向實用。一方面,線上教學有利于實現個性化學習,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另一方面,線上線下融合教學,也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了條件,能扎實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
雖然我國高校一直在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如慕課、爾雅課程等,但在線教學一直都作為線下課堂教學的補充拓展形式,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效果還沒有得到有效挖掘。新形勢下,在線教學方式被推倒了教學的第一線,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在線教學第一次在教育史上如此大規模的使用和開展,其教學概念和理念在學校師生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推廣,在這段時期內完全替代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而且未來也將會成為高等教育中一種重要教學形式。
線上授課期間,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強化教學管理,各高校充分發揮了各信息技術平臺,包括而不局限于超星學習通、中國慕課大學、騰訊課堂、微信平臺等平臺優勢。在線教學期間,除視頻播放和直播授課以外,很多還加入了案例討論、作業搶答等豐富的線上教學方法,相比于傳統的線下教學,網絡教學鏈條更加完整和豐富了。此外,根據不同專業、學科以及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案的設計也更加得靈活多樣,每堂課的教學時長也可以適當調整,考核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
首先,教學思想短期內改變較為困難。初期各高校按照要求,紛紛制定線上教學方案,教師被推倒了網絡教學的第一線,但是大多沒有做好思想準備,面對新的教學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倉促間難以適應,雖然有積極準備,但精力需加倍投入且效果未知,會直接導致部分教學人員產生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仍然希望能夠回歸到線下的課堂教學,避免影響授課質量。
其次,技術支持的局限性和學習環境的不可控性。網絡教學面臨的直接挑戰是對教學平臺和網絡的技術支持的依賴性。目前國內較為知名的在線平臺雖然經過幾年的推廣和普及,但在使用初期經歷了同一時間段內用戶數量爆發式的增長,致使教學平臺不堪重負,卡頓、掉線、延遲服務等使網絡教學受阻。而且與傳統的線下教學不同的是,線上教學期間是某種意義上的“無人課堂”,老師無法掌控學校的課上表現情況,如學生的上課表情、神態、參與度等得不到有效的反饋,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和其獲取知識的情況,進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第三,老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參差不齊。與傳統的線下教學相比,網絡授課的環境、方式以及教學過程設計、學生管理等都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學科與學科之間、年輕老師及年長老師之間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還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些老師對線上教學軟件使用不習慣或者不熟悉,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意外情況,所以在全面實施線上教學的時候還存在著很多的挑戰和困難。
第四,對學生學習管理難度加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挑戰。由于不同的教學人員采取的在線教學平臺或者授課方式有所不同,學生在使用時需要經常的切換和適應,學生學習壓力加大。而且在居家網絡學習的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難度是加大的,因為人的復雜性,其在學習動機、學習習慣以及學習的自覺性等方面都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學生很容易出現一種表面學習的淺層學假象,導致學習懈怠,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
如前所述,全國高校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實踐更讓我們堅定“互聯網+智能+教育”所凸顯出來的優勢,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的全面融合,改變了教育原有的常態,而讓“人人、處處、時時”可學都成為一種現實。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國高等學校教育在教學模式轉型思路上應該遵循“線上+線下”全面融合、取長補短、雙軌并行。
開展在線教學不是意味著要放棄線下教學,而是應逐漸讓在線教學融入到教學當中來,加大在線教學的硬件和軟件開發力度,并結合實際教學現狀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積極引導老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觀念,教學人員要清晰地了解線上教學絕不是線下教學的刻板照抄,而是需要根據教學效果最大化為原則對教學模式進行更加科學和合理的設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遵循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為驅動,把傳統教學中所關注的老師的“教”變為學生的“學”,并以此為契機,積極引導學生改變原來的學習方式,提高其積極性、創造性和課堂的參與程度,真正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其次,還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增強信息化平臺的穩定性、課程設置科學性,加強教學互動性等,能夠使在線教學成為線下教學的有益補充,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校應充分利用這次機會,有效整合在線學習資源,有力推進教育信息的進程,積累網絡教學的豐富經驗;與此同時,教學人員還應抓住線上教學即時溝通性的特點,將其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中來。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翻轉課堂、項目教學以及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并課前、課中、課后的環節合理設計教授內容,積極完善“線下主課+線上輔導”的模式,通過在線教學解決傳統教學過程中課后輔導的困難。
與傳統的線下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授課環境、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的管理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而對教師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變化和要求,高校應對教學在網絡教學環節設計、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等方面加大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訓,為適應以后的在線教學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應強化教學人員對教育信息化的認知,讓線上教學的思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加強教學人員信息化教學的基本理論培訓;再者更要注重教學人員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技能的培訓,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并擅長通過信息化技術對各課程的不同特點進行分析,重構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差異性教學,盡可能實現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在線教學無疑有很大的優勢,如突破時空的限制性,但同時也有一些缺陷是無法避免的,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因為缺少課堂教學的實時實地監管,線上教學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要求更高。為了推進“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就需要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克服線上監管不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