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安保
(貴州商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14)
隨著科技革命的快速發展和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也帶動了英語的全球化。縱觀我國英語教育史,全民學英語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學校教育的特色。大學英語教育雖然成果顯著,但在針對全民的有效性上又暴露出明顯的不足。英語學習投入大產出低,學生抱怨單詞難記,詞匯量不夠,英語口語不能滿足日常交流的需要,啞巴英語現象十分明顯。為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多元智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詞匯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3 年,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結構》(1983)中提出“多元智能”這個全新的概念,他認為人類普遍具有八種智能:即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節奏—音樂只能、交流—人際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智能。他認為,智能就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潛能,是人類用來解決問題或實踐創新的能力,任何人都應該至少具有七種不同類型的智能,但每個人的智能結構不同并存在差異。
多元智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優勢智能,形成理想的智能配置,實現差異互補,為英語學習賦能。有研究者認為,智能并非人們傳統理解中的主要以語言表達和數學邏輯能力整合在一起的一種智力,而是相互獨立、多元存在的一組智力。智能是指一個人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環境中解決自己面臨的困難、創造特定的價值或生產某種有效產品所需要的智慧與潛能。該理論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四個:即關注整體性,重視差異性,強調實踐性和突出開發性。英語教師對學生多元智能的激發,有助于充分調動他們潛在的智能優勢,改進他們的詞匯記憶策略,全面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我們建構了語言智能視域下的英語詞匯教學、英語智能詞視域下的詞匯教學、邏輯—數學智能視域下的詞匯教學等七種策略,以充分利用不同學生的多元智能優勢,形成有效習得英語詞匯的路徑,創立新型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觀,竭力打造一流英語“金課”,將低效的詞匯背誦變為高效的詞匯生成,形成新的詞匯習得策略。
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語言智能方面的優勢。有研究者認為,語言智能型的學生,其學習風格主要為通過聽、說、讀、寫方式的學習,喜歡聽故事、講故事、閱讀、聽英語歌曲、看圖用所給詞匯寫作。語言智能有優勢的學生可以采用這一策略來開展詞匯學習。
第一,開展詞匯風暴。要求學生在課前以小組活動形式,按照分類記憶法識記所有生詞,在課堂上開展詞匯記憶接龍競賽,接龍效果記入平時成績,通過詞匯風暴激發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強化記憶。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即時記憶訓練,讓學生在理解中記憶詞匯,在語境中講授詞匯,讓學生全身動起來,利用音樂環境增加詞匯量,促使學生掌握記憶規律,充分調動他們的多元智能。例如,在給文化與傳媒學院學生講授《E英語教程4》(智慧版)Unit1 Passage A Youth Basketball:Ten Life Lessons to Teach Your Team 一文時,首先明確識詞任務,讓學生在2 分鐘之內熟悉詞匯表里的17 個新單詞和7 個短語,給學生以瞬間記憶的鍛煉。其次,提出識記要求,要求學生在5 分鐘內識記所學的新單詞和短語,完成對短時記憶的強化;最后,通過角色互換,采用猜謎語的形式來鞏固記憶效果。
第二,重點突破語境詞匯。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語境,即上下文(context)內容來猜測特定詞匯的意義:①關注同義詞或反義詞,使用不同的詞來表達相同的概念或意思,用英語注釋生詞。②充分利用解釋或定義,給該詞下定義,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或采用信號詞表示。③通過例詞例句猜詞意,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背單詞,讀懂文章,理解與詞匯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
加德納指出,音樂是聲音智能的具體化形式,每個人特別是青少年都有潛在的音樂智能,只要有恰當的環境影響和后天正確的教育引導,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在作曲和演唱上表現出來的音樂智能就會得到良好的發展,而且音樂智能的培養對語言智能與邏輯—數理智能等方面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程開甲等,他們都有極高的音樂智能,喜歡聽音樂,能演奏不同的樂器。他們認為,音樂不僅能帶來快樂,陶冶情操,而且還能激活思維,激發靈感。
將邏輯—數學智能運用于詞匯教學中,首先要對所教的英語單詞進行歸類或分類,以更有助于識記。“歸類與分類是根據對象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將對象區分為不同的種類,并形成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的系統邏輯方法。”分類是指將單詞按詞性或類別進行分類,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單詞的直觀印象。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埃利斯(Ellis,R.)指出,除了通過與第二語言話語者直接接觸而習得語言之外,還可以通過使用學習技巧(如制作詞匯表)來習得。盡管英語不是我們的第二語言,但是采用這種策略來學習外語也是值得借鑒的。我們可以根據所教單詞的類型,說出更多的單詞,如同音異義詞和同形異義詞等,以此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嚴謹性。其次是尋找異同點,比較一組同義詞的異同點,鍛煉學生的洞察力和辨別能力。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具有空間智能潛力的學生會通過想象、概念圖、繪畫、圖片和彩色圖案來開展學習。用圖片呈現詞匯,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結合文章Unit1 Passage A Youth Basketball 的運動主題,首先教師以多媒體方式呈現一組關于體育方面概念抽象的詞匯,如Winter Olympic Games(冬奧會)、Paralympic Games(殘奧會)、Grand Slam Table-Tennis(乒乓球大滿貫)、The pentathlon champion(五項全能冠軍)等,生動、直觀,易于記憶;其次,通過吉祥物熊貓“冰墩墩”(Bing Dwen Dwen)引導學生拓展記憶有關冰雪運動的體育詞匯。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恰當穿插一些類似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單詞,不僅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智能和空間智能,強化記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拓展了教學。
通過觸覺、身體運動等方式來開展學習是具有該智能特點的主要特征,如非言語交流和情景劇角色扮演等。詞匯教學活動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例如,通過非語言行為猜詞。讓一個學生以動作表演的形式或卡片法呈現單詞,另一個學生來猜出這個單詞。又如,通過情景劇表演強化所學詞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用學過的生詞短語圍繞單元主題做英語展示,在運用中加深對所學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實現溫故而知新。
認知智能是個體認識自然與社會,從而獲得新知識和實現科技創新的前提,但是人的認知智能水平又是有差異的,認知智能發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各有差異。“學會認知是為了掌握認識的手段,而不是獲得經過分類的系統化知識。……它應使每個人學會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夠有尊嚴地生活,能夠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和進行交往。”認知智能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就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學習和識記生詞的特點與方法,并據此采取行動掌握所學詞匯的一種能力。空間智能感強的學生,善于運用圖片或實物做參照來識記單詞;而邏輯—數學智能感強的學生,習慣于借助構詞法,如通過詞根的拓展、加詞綴或篇章的上下文(context)聯系來回憶和識記詞匯。
人際交往智能就是指個體善于與他人打交道,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和處理自身與他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能力,包括與他人有效合作,體驗他們的感受、情緒和意圖,并能夠正確地做出回應。學會與他人一起學習和生活是學會生存的基礎,“首先是逐步去發現他人,然后是在一生當中從事一些共同的計劃。”大學英語有效學習特別需要與他人合作,每個人“將從更高的合作水平、跨學科程度更高的研究和更多方法的研究中獲益。”合作學習能夠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學生智能的比較優勢,提高學習效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要突出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同討論識記方法,交流識詞經驗,分享習得成果,要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學習中培養“共情力”,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實現共同成長。
在詞匯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多元智能,善于欣賞不同個體的智能優勢,尊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堅持“以生為本”“三全育人”、因材施教的教學觀,不斷創新教學策略。經過一年的教學實驗,在期末統考中,多元智能理論實驗班學生在詞匯與短語測試題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的得分,同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顯著高于對照班的學生。由此可見,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實驗是有效的,值得進一步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