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雙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落實黨代會精神,需要聚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深刻理解鄉村振興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重要意義,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完善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堅持走融合發展道路,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明確指出:“吉林作為糧食主產省,要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啟動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擘畫了力爭到2030年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000億斤的目標,這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和務實舉措。實現這一目標,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要切實提高黑土地的保護利用水平。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立足我省中東西“三大板塊”自然稟賦,全局性謀劃、差異化定位、整體性推進,積極探索建立東部固土保肥、中部用養結合、西部抗旱培肥等不同的技術模式,千方百計改善黑土地內在質量和生態環境。要緊緊抓住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等關鍵節點,深入實施《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尤其是要打造好“梨樹模式”升級版,充分發揮“梨樹模式”的典型示范作用,堅持可持續理念做好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工作,處理好“用地”與“養地”的辯證關系,為全國黑土地保護貢獻“吉林方案”。要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要抓住糧食生產“牛鼻子”,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圍繞構建“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大工程。另一方面,要不斷增強糧食儲備調控能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把握“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堅持市場化取向做好糧食購銷工作,落實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范圍。壓實地方政策性糧食儲備責任,整合糧食倉儲資源,完善地方糧食儲備體系,提升糧食倉儲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完善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吉林振興離不開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需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支撐,完善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一是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堅持土地綜合整治與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相結合,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秸稈資源有效利用;堅持創新理念,增強開拓意識,促進“互聯網+農機作業”應用推廣,培育壯大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5G等技術,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網絡化、高效化、便捷化水平。二是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大力延伸糧食產業鏈,堅持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等文章,切實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要積極提升糧食價值鏈,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積極打造“特色精品”,做好新、優、特、綠等文章。要切實穩定供應鏈,統籌推進糧食企業培育、項目建設、技術創新等,把農業供應鏈種類做全、品質做優、節奏做穩,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打好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組合拳,推動形成創新、科學、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玉米種植面積,打造水稻優勢產區,引導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大力發展梅花鹿、人參、長白山食用菌、藍莓等特色產業,加強冬季“菜籃子”生產保障工作。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建設承載糧食及副產物轉化增值的畜牧大產業,突出發展肉牛和生豬產業,穩步發展肉羊和家禽產業,統籌發展奶牛、梅花鹿、蜂等特色產業,同時積極發展現代漁業。三是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需要在堅持和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省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制定出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政策,明確職業農民標準,大力支持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放眼全局,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積極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鼓勵小農戶通過互換承包地等方式實現規模經營,促進小農戶經營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
堅持走融合發展道路。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僅就鄉村來謀劃振興,僅就農業來推進農業發展,需要把握城鄉演變規律和一二三產業發展規律,堅持走融合發展道路。一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需要統籌考慮我省城鄉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和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因素,將其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目標、任務、措施中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安排。要一以貫之推進“三個五”戰略,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中東西“三大板塊”聚焦功能區定位,充分考量我省城鄉的產業分工和功能分化,依靠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二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科學制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積極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載體,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創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發展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加強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強鎮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要整合各方面力量,進一步加大對“三產”融合問題的研究力度,突出普惠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出臺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重大政策,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進一步盤活農村資源,激活農村經濟發展動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把依托農業農村資源發展的二三產業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業創業機會留給農民。三是確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深入學習、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深入總結、廣泛借鑒、充分運用脫貧攻堅工作形成的先進理念、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支持、工作借鑒和實踐動力,實現兩項工作同向發力、一體推進、共同發展。要切實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人民建設家鄉、振興鄉村、勤勞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解放思想、勇于開拓、善于創新,增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實現從“要我干”到“我想干”轉變、從建設新農村到經營新農村轉變,團結帶領人民用奮斗的激情和勤勞的雙手振興家鄉、建設現代化新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