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然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的首要任務。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在多項支持性政策的推動下,我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當前,我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已經進入高質量持續推進的新時期,需要進一步從拓展功能挖掘價值,培育多元主體,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新載體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持續推進農村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總體進程,實現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的任務。
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和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是農村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農業具有多功能性,不僅具備提供糧食和生產資料的基礎性生產功能,還具有教育、文化、休閑、康養等多種功能;農村不僅是農民居住和勞動的場所,還具有文化傳承、投資興業的多元價值。目前,我省鄉村文旅深度融合水平有待提高,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和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還有很大空間。通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能更好地承載農業多功能性開發和實現鄉村多元價值利用,鄉村產業才能更具活力、效率和競爭力,才能體現鄉村的價值和特色。
高質量培育農村產業融合多元主體是農村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體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特征,不僅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還有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多元主體的帶動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正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社會化轉變。一方面,農村產業融合主體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領軍者。到2021年底,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600戶以上,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0戶以上,家庭農場發展到14.6萬戶,從事糧食生產的占90%。農民合作社8.4萬戶,農戶入社率40%以上,多元化主體在推動農村產業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不斷提升農村產業融合主體的競爭能力。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促進“龍頭企業做強做大”。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農村產業融合當中的領軍作用,不但“做強做大”還要“做優做高”。同時,還要持續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根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向實現轉型升級,并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組建分工協作、互利共贏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農村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各種現代經濟發展要素逐漸向農村產業滲透,不斷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極大推動了我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創新。目前,省內已經出現了農業“內向”融合,推動了種植業與牧業、漁業交叉重組,催生了“稻鴨共生”為主要特征的綠色生態融合模式。出現了農業“順向”融合,推動了農業與加工業、物流業融合,催生出農商直供、個人定制、直供直銷等全產業融合模式。出現了農業與其他產業間的“橫向”融合,推動了農業與文化、教育旅游等其他產業融合,催生出以休閑體驗為特征的農業功能拓展模式;出現了農業與信息化之間的“技術”融合,推動了物聯網、互聯網技術與農業融合,實現了農業生產栽培的現代化、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化,催生出體現信息化的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出現了農業與城鎮的“全面”融合,推動農村融入了社區、城鎮化原色,催生出特色小鎮、產城園區等新模式。農村產業融合催生出高質量的新產業、新業態,不僅滿足了群眾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也帶動農村產業衍生出新環節、新活動。
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載體是農村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要“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我省已有公主嶺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入選國家現代產業園區、長白山黑木耳產業集群入選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通榆縣瞻榆鎮等鄉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這些體現吉林農業特色的現代產業園區、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直接推動了糧食與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體驗展示、商務物流實現有機銜接,成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載體的聚合效應極大地推進了要素集聚、產業集中、政策集成、功能集合,在特定空間實現了以“一村一品”為基礎、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為載體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發揮特色優勢不斷拓展農業的功能和挖掘鄉村價值。以農村產業融合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和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結合省內各地區鄉村資源稟賦、發揮特色優勢。一是在穩定和持續擴大農業生產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著重拓展農業的生活功能、休閑功能、文化功能,推動產業鏈條延伸拓展。二是促進農業與農產品加工、電商物流、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帶動特色優勢產業和新型服務業,深度挖掘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三是立足特色,延伸產業鏈。緊扣吉林糧食優勢,依托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工業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動種養殖業前后延伸和上下拓展,推動農產品價值增值和農民共同富裕。
提升農村產業融合主體帶動小農戶發展的作用。高質量培育農村產業融合多元主體的關鍵是要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鏈接。雖然我省農業規模經營面積不斷增加,但是小農戶分散經營現狀并沒有根本轉變,小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高質量培育農村產業融合主體重在發揮為小農戶提供生產服務、帶動小農戶進入到大市場的聯農作用。通過小農戶與農村產業融合主體之間建立穩定、有效、長期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享受產業鏈增值收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不斷催生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要積極鼓勵各地區依據自身資源稟賦與自身鄉村產業發展的特點,積極探索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特別是借鑒本地區和省內外具有典型意義的發展趨勢和經驗。省外一些地區正在積極探索全新產業融合業態,應積極關注發展趨勢并嘗試探索。一是建立共同富裕的導向,引導普通農戶作為參與者,讓更多的農民共享農村產業融合收益。二是建立與完善各種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及時出臺相關支持性政策措施,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走上規范化發展道路。
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載體的功能。為了進一步推動吉林農村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的載體功能。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產業重點鏈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項目,在做好現有省內國家級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對照國內先進水平、總結典型經驗,結合省情,依托農村產業融合載體,突出發展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農業產業集群、鄉村旅游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逐步在省內形成農村產業融合的塊狀經濟形態、專業鎮形態、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態等多種產業融合模式。